胞磷胆碱钠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2018-08-11 02:50杨松琪于东东陈秀菊王会民徐桐柏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廉泉功能障碍针刺

杨松琪,于东东,陈秀菊,王会民,徐桐柏

(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 3001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梗死发生后的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即口腔、咽、食管等吞咽器官发生病变时,患者的咽食出现障碍而引起的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误吸风险,提高患者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复及预后。中医认为本病属“喉痹”范畴,病机在脉络闭阻。临床上,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大多需要留置鼻饲管以保证营养供给,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本研究在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胞磷胆碱钠并联合针刺疗法,以期为本病的治疗探讨有效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9月天津市南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试验组男32例,女 18例,平均年龄(63.23±12.52)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58.56±13.23)岁。纳入患者均为急性脑梗死伴吞咽功能障碍者,发病时间<7 d,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7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吞咽功能障碍诊断符合《摄食-吞咽障碍康复实用技术》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排除经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检查(MR)诊断为I脑出血患者,真性球麻痹者,其他器质性病变所致吞咽困难者。两组间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丹红等常规药物治疗,并控制血糖、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水肿患者予适量甘露醇脱水治疗。试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胞磷胆碱钠胶囊,每次 0.2 g,3次/d,连用 14 d。

针刺操作:令患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露穴位,皮肤消毒,使用2寸(同身寸,下同)毫针,取廉泉穴向舌根部斜刺1.2~1.5寸;左右夹廉泉向喉结方向刺入1.0~1.5寸;人迎穴在平喉结旁开1.5寸,左手食指将颈动脉轻拉向外方,右手持针,针尖紧贴在左手食指指甲进针,避开动脉,直刺1.0~1.2寸;风池、翳风针尖向咽喉方向进针,深度约1~1.5寸;患者有酸、麻、胀感即可,嘱患者尽量不要说话或做吞咽动作,留针30 min;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现。上述操作每天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14 d。

1.3 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根据治疗前后评级情况进行疗效评定。疗效判断[4]:无效:吞咽功能无改善;有效:饮水试验评定提高1级;显效:饮水试验评定提高2级或吞咽障碍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100%。并评价两组患者肺炎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完成,图形绘制采用Graph pad6.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对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 例(%)

2.3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情况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NIHSS评分及BI指数比较(x±s)

3 讨论

吞咽反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躯体反射,在吞咽动作中,其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根、咽后壁、前腭弓、扁桃体等,外部刺激经上述感受器通过舌咽、迷走神经传入孤束核,再启动延髓网状结构的吞咽中枢,吞咽中枢发出的指令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及舌下神经到达相关肌肉以完成吞咽动作,而脑梗死发生后,皮质及皮质下投射受损,导致吞咽肌麻痹,咽反射减弱或消失[5]。但在目前临床上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治疗还没有明确的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方面,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肺炎发生率为6%低于对照组肺炎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胞磷胆碱是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在脑缺血后,胞磷胆碱增加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谷胱甘肽水平,抑制磷脂水解和花生四烯酸生成,从而限制了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合物的产生,并可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循环,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6]。相关研究[7]表明给予外源性胞磷胆碱钠可促进细胞表面线粒体膜的迅速修复,维持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能量代谢。方芳[8]等报道,口服胞磷胆碱钠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内,通过稳定细胞膜,抑制自由基脂肪酸的产生,参与神经的修复与再生。

祖国医学则将本病归为“中风”、“喑痱”、“喉痹”等范畴,其病机为由于“风、火、痰、瘀”等阻滞脑脉,下元虚衰,经气不通,气机逆乱,痰瘀阻窍,瘀血留滞脑窍,闭阻咽关舌窍所致。本研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选取廉泉、夹廉泉、人迎、风池、金津、玉液等腧穴。其中廉泉为任脉经穴,位于喉结上方,《灵枢·五音五味》“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会于晒喉,别而络唇口”。该穴可通咽利喉,通过针刺廉泉、夹廉泉、人迎腧穴可刺激感应区的传到及扩散,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9]。风池穴位于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与循喉晚之后的足厥阴肝经相表里,《灵枢·五音五味》“其支者,别目锐邮,下大迎,合于手少阳抵于崸,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针刺风池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脑组织损害,有利于双侧皮质-核束损害的恢复[10]。此外,对金津、玉液进行穴位点刺放血能够刺激受损的舌下神经、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增加局部血供,以通利舌脉气血,促进吞咽功能恢复[11]。

本研究显示,胞磷胆碱钠联合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在改善脑部供血,促进神经损伤修复的同时辅以针刺通窍利喉、祛瘀除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优化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廉泉功能障碍针刺
探议廉泉穴※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清明的雨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贪泉与廉泉的启示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针刺治疗单纯鼾症1例*
护理干预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针刺廉泉穴、旁廉泉治疗中度OSAHS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