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及优化对策

2018-08-11 09:21宋秋梅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化对策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宋秋梅

【摘 要】当前,初中音乐的教学存在着音乐学科不被重视、教学内容狭窄、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针对这样的问题,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改革思想,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初中音乐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优化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音乐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在音乐的教学中,应当立足音乐教学的审美功能,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但是,就当前的初中音乐教学而言,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音乐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音乐学科不被重视, 音乐教学目标不明、形式化严重等,严重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结合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初中音乐教学优化对策。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即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在给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音乐课程作为陶冶情操的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纵观多年来的初中音乐教学,音乐课程始终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主要问题如下:

1.音乐学科不被重视

在中学阶段,主科和副科可谓是泾渭分明。主科一般是中考过程中要考核的科目,音乐课程作为中考过程中不考核的科目,被学生称之为“副科中的副科”。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应试”的教育思想决定了音乐学科不被重视,进而使得师生对音乐学科的关注度不高。在课时的安排上,初中音乐的课时安排较少,但是,即使是较少的课程,有时也会被其他科目无情地占据。这样的教育形式,使得音乐学科的课程形同虚设,难以发挥音乐学科实质性的教育功能。

2.教学内容狭窄

纵观音乐教材的编排,每一册由六个单元组成,每单元由歌唱一首、欣赏二至三首以及实践、创造等内容组成,教材内容涉及面相对比较广泛,如歌曲演唱、音乐欣赏以及舞蹈、戏剧及器乐欣赏等。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结合音乐的教材进行教学,将音乐演唱以及音乐欣赏等紧密结合起来,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音乐课时较少,很多教师的教学只能停留在歌曲演唱的层面,同时,由于音乐的教学设备建设不够完善,导致在教学中,教师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此外,很多家长认为音乐课程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音乐学科存在一定的偏见,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初中音乐的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引领学生唱几首歌曲而已,学生的音乐视野得不到有效的拓展,音乐素养得不到提升,最终影响了初中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前面我们谈到,音乐的教学应当将音乐演唱、音乐欣赏以及器乐欣赏等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初中音乐教学中,音乐课程仅仅停留在最粗浅的“唱歌”层面,音乐课就是“歌唱课”,而在歌唱的过程中,教师教、学生唱的模式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单一化的音乐教学模式,与音乐的教学目标相距甚远,同时也不利于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优化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目标,不断改革创新初中音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立足“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回归音乐教育本位

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功能,首先需要教师形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音乐无用的教育思想,回归音乐教育本位,为促进良好音乐教学效果的实现奠定基础。以人为本教育思想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目的是引导师生对音乐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知,认识到音乐的教育功能,并结合初中音乐课程标准,认真对待每一节音乐课程,为实现优质的音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2.制定明確音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具有提升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等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要将音乐的审美教育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应当树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音乐演唱与音乐欣赏、器乐欣赏以及音乐文化等整合起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实现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歌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欣赏歌曲《祖国颂》的过程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讲解一些音乐知识,还应当将音乐的创作背景、创作目标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给学生讲解,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实现音乐的教育功能,提升学生的音乐品味。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构建高效音乐课堂

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学内容狭窄、教学形式单一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结合音乐教材,不断拓展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为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奠定基础。例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形式,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如在学习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时,为了让学生对“爱”有更加全面的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看到一些爱心场景如抗洪救灾、爱心捐款、希望工程等,让学生感受人间之“爱”,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知足、懂得感恩,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情感素质。

综上所述,音乐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陶冶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应当紧密结合音乐学科的教育功能,不断改革创新,构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道俊,郭文安.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9

[2]张艳.浅议我国当前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艺术[J].音乐天地,2014(5)

猜你喜欢
优化对策初中音乐教学现状
民营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简析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