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教学的优化

2018-08-11 09:21李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新课改问题

李丽

【摘 要】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影响和束缚了美术课程的改革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强化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重视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培养,重视美术教学与生活和实践的整合,促进良好美术教学效果的实现。

【关键词】美术教育;新课改;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兴起,创新已经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主流思想。尤其是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给当前的美术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同,新课程改革格外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由传统的重知识灌输和传授向学生的发展转变,改变重“教”轻“学”的教学局面,促进教学的创新和改革。从根本上讲,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发展,给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时代的美术教育,应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促进美术教育与时代的发展相吻合,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一、当前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美术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对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而言,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美术课程建设依然处于薄弱的阶段。无论是课时的安排还是师资力量的建设,都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美术课程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正是因为这样的教学现状,使得美术课程的发展一直受到束缚和压制,学校管理者不重视、教师不重视,甚至连学生对美术课程也不够重视,美术课程的这种被边缘化地位,决定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教学模式都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学生的美术功底差,美术意识低下,最终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和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程需要一定的教学设备和教学基础设施。对于美术的课程教学而言,教师不可能“照本宣科”,让学生跟着课本学美术,这是不可能的。美术课程必须要有实践,方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美术课程的设备往往残缺不全,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教师难以对美术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和创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处于比较低下的现状。而正是因为美术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使得很多教师在美术教学中,无奈只能选择语言表达式的美术教学,这是一种比较滑稽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最终加剧了美术学科被边缘化的问题。

3.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稳定性不足

在美术教育上,城乡的差距是很大的。相比较城市地区的美术教师而言,农村地区美术教师待遇低,而工资待遇直接影响了美术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因为较低的待遇水平,难以聘请优秀的美术教师。贵州地区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其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都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术课程作为传统的“副科”,在教学中的不被重视,往往会使得美术师资队伍的建设薄弱,稳定性差,最终影响了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优化对策

1.转变教育理念,重视美术教学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当转变对美术课程的态度和认识,重视美术教学。首先,学校管理者应当加大对美术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的建设力度,确保美术课程的基础设施完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这是改革和创新美术课程教学的基础。其次,教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发展,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最终为促进美术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創新奠定基础。由此可见,只有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将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落到实处,方能实现良好的美术教育目标。

2.强化学生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能力教育

新课程改革对当前的美术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无论是教学的方法、理念还是目标,都形成了全新的教育理念体系。而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美术课程,应当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让学生在美术课程的学习中,能够用美的眼光去欣赏以及实践。和其他学科不同,美术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如教师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一幅幅美妙的作品,达到陶冶情操、陶冶心灵的目的。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抓住美术课程的各种语言元素,让学生从线条、色彩等方面,感受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以及艺术美,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主要是通过历史和文化内涵入手,让学生欣赏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在欣赏的过程中,将美术作品与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内涵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发现美、分析美的过程中,促进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识的同步提升。

3.强化理论知识与创作实践的有机结合

创作课是美术教育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整合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教师在美术创作课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意识,给予学生自由想象和发展的空间,并最终形成学生独有的艺术风格和绘画理念。对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美术功底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因此,在绘画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例如,学生原本已经有了一幅完美的作品构思,但由于绘画基础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使用美术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的教学中,应当强化学生的美术基础建设,从一点一滴的积累做起,不断夯实学生的美术功底。如在美术课程的部分设计制作单元中,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绘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如母亲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份礼物送给自己的妈妈;给自己的学校或者班级画一幅宣传画;制作新年贺卡等,这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绘画目标,往往会让学生找到一种亲切感,并最终创造出理想化的作品。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理念实施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美术教师应当深刻认识到传统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强化美术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美术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新课改问题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