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堂内化“核心素养”之思考

2018-08-11 09:21李美微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内化核心素养

李美微

【摘 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在教学中,要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学科课程与教材的改革。在以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的新视野下,改革学科课程内容、创新学科教学方法已经势在必行。思想政治这门学科,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同时,也提出了要提高学生道德文化修养的要求,因此它是一门动态性的综合学科,具有其他课程所缺少的包容性,所以在本学科中内化核心素养,走在教学前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内化;路径

自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要应对21世纪以来教育提出的挑战,自此国内外针对这一问题也展开了长时间激烈的探讨。以国际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盟为代表,率先展开了关于核心素养问题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作为一门综合类的学科,在教学中落实素养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积极实践。

一、践行内化——思想政治课堂培育“核心素养”之行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内化核心素养才是思想政治学科不懈追求的目标。所以笔者将从这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入手,来浅析思想政治学科应该如何内化核心素养教学。

(一)教学目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1.出发点:以“学”为本,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传统的教学目标强调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落实,强调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往往忽视的学生主动性、探究性、思维活跃性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化的学习。所以教师应该翻转课堂,从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设定符合21世纪新教学新要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自己探究。

2.教学预期:提高学生知识底蕴、道德修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教学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学生究竟能从这些知识中学到多少,又能内化多少,这就要从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着手,那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要看到书本,又要看到实际生活。陈鹤琴在他的教育思想中也提出过:自然与社会都是活教材,所以不能单一的只以书本上的知识为界限,不能以为学好了书本就可以大功告成。课外知识的拓展同样也很重要,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更能使学生密切联系生活的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能力,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

(二)教学组织——创设学生本位的新式“核心素养体验课堂”

1.选取情景教学,提升学生思维广度

现代的教学要回归以人为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情景教学,是思想政治在教学设计方面的良好选择。之所以在教学方式上下功夫琢磨与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我们要选择真实的情景。相对于虚拟的情景来说,选择真实的案例,真实的场景,更容易烘托气氛,让学生融入其中。

比如,我们在讲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整体与部分这一节的时候,这部分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唯物辩证法,所以如何开好这个头,如何让学生理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成了教学的难点。这个时候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可以“以歌抒情”,选取一首《大中国》来烘托氛围,接着向学生展示我们国家五湖四海和五十六个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置身其中思考:家与家、家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我们也可以通过实际的教具让学生体验这种抽象理论的课程,同样可以使课堂动起学生动起来。比如在讲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进行“抬木棍”的游戏,经历总是能够让人置身其中而素养总是在于情境的互动中慢慢生成,因此选择情境教学法,更会让课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融合时事政治,提升学生政治修养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动态性的课程,因为每天国家都会有大事小情,每一件时事政治都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素養教学的好机会。例如我们在学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存在这一种陌生感,在探讨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时候没有任何意识,毫无参与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融入时事政治教育,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学习以后,才能真正的关心国家,参与政治。虽然说政治生活会有一些程序化的、复杂化的问题,但是作为法治国家的公民,学法、守法、用法却是必不可少的。

3.培养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做的再多,教学过程设计的再紧凑,内容再怎样充分,都不如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开展体验式的学习,感知到知识的魅力。心理学家罗杰斯就以学生为中心,提出了学生自己可以制定学习方案,并合理安排自身的学习时间,教师只需要起到辅助作用就可以,并且能够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按照计划的完成程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要提供必要的资金、教室、书籍,以供学生自主学习。当然,现在的教育要求与教育形式还不足以贯彻这种思想,但是,放眼未来,这必然会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需要。

(三)教学评价——内化学生素质,外化学生行为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是向学生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基本内容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政治学科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原来的三维目标对比,核心素养教学是在原有的学科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创新思维,辩证的看待事物,积极投身实践。学生在完成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提高自身素质。

二、结语

总之,关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必须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实现。这其中,教师的评价起着导向、激励的作用,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罗燕芬.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现途径[J].教育导刊,2013(5):85-87

[2]陆文婷.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03

[3]滕珺.21世纪核心素养 外国人怎么说[N].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2016-03

[4]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04-01

[5]滕珺.国际组织人才十大核心素养[N].中国教育报,2015-01-29(3)

猜你喜欢
内化核心素养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内化于心 外践于行——承德县人民法院以“学转促”倒逼案件质量提升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朗读教学呼唤文本情感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