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8-11 09:21张伟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图书习惯读书

张伟丽

阅读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多彩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见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是回答问题时表达不完整、不具体、语句简单;对短文的理解分析太肤浅;积累的知识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能力差。现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谈几点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此,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十分重要的内容。

1.设立班级图书角

要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可在班里设立图书角,其中的图书来源于班里的每个学生。

由于图书量不多,为了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可采取和别的班级交换图书的方法,增加班级的图书。学生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书,在教室或带回家中阅读。这样规模不大的图书角可为学生们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园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书,这样就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条件。

2.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就必须重视学生读书之后的成果与收获。农村的孩子课外活动不多,见识不广,视野不够开阔,平时可开展适当的课外阅读竞赛活动,可结合学校开展的“书香伴我成长”活动,利用班会,每月开展月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开展诗歌朗诵会、成语接龙、故事会、歇后语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月读书交流”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长见识,也能使学生体会读书的快乐。每学期期末可举行“我喜爱的一本课外书”介绍会,让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这样就会让学生多读书,也给农村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很多乐趣。教师在活动中要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并及时给予奖励,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晨读的习惯

大部分孩子在家没有良好的晨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浓浓的阅读氛围感染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能静心阅读,寻找到读课外书的乐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针对农村学生早晨到校早的实际情况,可利用早自习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读《弟子规》、《百家姓》、唐诗宋词等等,这样就会使学生渐渐寻找到读课外书的乐趣,渐渐养成良好的晨读习惯。

2.培养学生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有摘抄好词好句,有概括主要内容,有写读后感,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要作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读到好文章,要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真正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增加词汇量,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答题习惯,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答题的各种方法。首先,认真读题,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先把问题读一遍,再去读短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然后在初读中解决基本问题。例如通过批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段,再通过细读认真思考问题,再解决问题。对于一些学困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指导学生拿到试卷以后,不要着急去做,要先去认真读题,每做一题,都要抓住题目中关键字、词、句来对题目进行仔细分析,认真审题。审题时首先要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才动笔解决等。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就容易使學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曾有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形响,这就需要教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

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之掌握良好的读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将受用一生,而良好的阅读方法也可以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的有效途径。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读全文,利用字典等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掌握课文的内容,理清课文。如在教学《山雨》一课时,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描写山雨的,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细读课文。要让学生弄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草虫的村落》一课中,可指导学生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从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指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教学《穷人》一课时,可让学生通过认真研读,从文中找出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句子,体会穷人的高尚品质。

总结全文,升华感情。让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总结全文时弄清楚作者是如何通过中心来表达思想的,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让学生都能乘上书籍这艘巨船,在阅读中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图书习惯读书
图书推荐
我爱读书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