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浅析

2018-08-11 10:23翁遇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对策

翁遇冰

【摘要】本研究通过SCL-90和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开展调查,深入了解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高一新生尤其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是最突出的问题,而积极的应付方式有助于维护新生心理健康,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一新生 心理健康 对策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096-02

高一是学习生涯的新起点,也是人格塑形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症状。为了帮助高一新生更好地进行心理调适,为今后的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本研究以丽水市某重点中心高一新生为对象,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一、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表现

2017年10月,笔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付方式问卷,对550名高一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收到有效问卷514份,其中男生223名,女生291名,平均年龄16.5岁。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我们得出关于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以下几方面表现:

1.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SCL-90问卷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分数越高,说明心理问题越严重。调查显示,高一新生在9个因子分及总分上都高于全国常模,且差异极为显著,这说明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实际上,相对初中生,高中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反而较低[1]。这可能是因为步入高中之后,压力和烦恼不断增加,社会支持却有所减弱,尤其是高一新生面对环境的变化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更习惯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个体在面对环境变化时所采取的有意识的调节行为,被称为应对。应对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以积极成分为主,比如解决问题、寻求支持、改变看法等;有的以消极成分为主,比如回避、发泄、幻想等。根据调查结果,高一新生在处于应激状态时主要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见,尽管面临环境变化,心理冲突不断,但高一新生也有充足的心理资源,能以健康、有效的方式应对。此外,调查发现男女生的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为积极。

3.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生。女生在SCL-90问卷上的得分较男生更高,在焦虑、恐怖2个因子上尤其突出。著名学者俞国良等也发现,高中女生比男生更焦虑、抑郁,更容易恐惧,而且从2000年到2012年13年间女生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更快[2]。这说明在高一阶段,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究其原因,可能是男生在面对生理变化和学业竞争时,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同时女生的期望值通常比男生更高。此外,女生的焦虑和恐怖水平较为突出,可能与男女生在性格特点、社会角色和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女生的性格往往更加敏感和依赖。

4.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最明显。根据调查结果,高一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复杂,排第一位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其次是强迫,接着是敌对、抑郁、焦虑等。这可能是因为在高一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他们自我中心意识很强,较少考虑别人感受,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碰钉子。此外,许多新生敏感多疑,采用消极的方式保护自己,独来独往,导致人际交往障碍。强迫倾向也相当普遍。据了解,出现强迫倾向的学生,往往都比较优秀,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家庭和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也很高。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竞争更为剧烈,加重了他们害怕失败、追求完美的心态。

5.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有相关。应对倾向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呈现负相关,且差异极其显著。这说明应对方式越积极,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生活事件固然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但生活事件是否导致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事人的应对方式[3]。究其原因,可能是习惯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往往聚焦于发掘自身和周边的资源,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容易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优良品质;而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学生,往往会被动地接受困境,过度关注挫折情景所带来的负面结果,不利于维持心理平衡。

二、对策与建议

1.重视心理健康课程。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而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取得优秀成绩的有力保障。因此,学校要认真抓好心理健康课程,不能当作可有可无的鸡肋。心理或德育老师应该根据高一新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课教学,不能因主课学业任务繁重而减少心理健康课时甚至将其取消。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广播台和校报等媒介为学生提供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压力舒缓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息,通过开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理想、目标和生命等方面的教育,帮助高一新生明确学习的意义,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2.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学校要全面开放心理咨询中心,并加大投入力度,多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辅导。根据调查结果,高一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和强迫两个方面问题最为明显,因此可以针对班级或寝室人际关系、强迫行为等主题,进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此外,由于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生差,尤其是焦虑和恐怖两个方面,学校要更加关注女生的心理动态,针对女生焦虑和恐怖两方面的具体表现,进一步了解背后的原因,开展相应的辅导。

3.帮助新生适应环境。面对新的学习环境而产生不适应,是高一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帮助新生尽快转换角色、主动融入。一方面,家长在入学前就要加强对孩子的生活指导,锻炼他们的生活能力,培养产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独立自主的品质。另一方面,学校要在开学后加强高一新生的适应性辅导,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在这一阶段,班主任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予新生充足的支持和关爱。另外,可以从高二年级中挑选能力强、负责任的学生,作为特定新生班级的“班导”,协助班主任引导新生。

4.缓解新生学习压力。高中学业繁重、压力过大、竞争激烈也容易导致高一新生的心理问题。一方面,家长要给予孩子积极有效的支持,为孩子设立合理的期望值,不盲目地一味加压。另一方面,学校要努力为高一新生创建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校园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老师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鼓励他们多参加课外活动、放松心情,因为适量的活动和休息可以对学习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5.学习积极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對于心理健康水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因此,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团体辅导等形式,引导高一新生深入反思自己习惯采用的应对方式,努力减少和消除消极的应对方式,认真学习并巩固积极的,以增强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比如,指导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逃避,而应该采用“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勇敢地面对,积极设法解决,从根本上消除消极的应激源;可以采用“再评价”的应对方式,改变消极的认知模式,遇到事情换一个角度去看;当自己能力不足时,可以采用“寻求帮助”的应对方式,通过寻求社会支持、借助他人力量来解决问题。

三、结语

雏鹰在飞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高一新生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属正常。关注高一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新生适应环境、缓解压力,倡导积极的应对方式,对他们顺利度过适应期具有重要意义,并能为他们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武丽丽,张大均,张雪琪,程刚.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全国常模的制定[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43(6): 98-105.

[2]俞国良,李天然,王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横断历史研究[J]. 教育研究,2016.10:113-122.

[3]陈燕,金岳龙等.中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与应激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4(26): 257-261.

指导老师:丽水市职业技术学院 徐亮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对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