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德育教育的现状思考

2018-08-11 09:21梁秋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管理农村学校德育教育

梁秋虎

【摘 要】 近些年来我国德育教育管理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有成功,也有遗憾,最终要想真正的取得成效,还是摆脱不了“实干加巧想”的策略,德育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教育管理工作系统化、目的性不强的问题,同时普遍的存在着管理方法老化、体制落后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现状思考;教育教学管理

1.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德育教育管理的方向与构想

1.1德育教育需要营造的氛围是认识恩情。在当今社会,认识恩情的意识和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涉及到文化、舆论、经济等诸多因素,就青少年而言:

1.1.1家庭教育失范与学校教育缺位是感恩意识欠缺的重要成因: 学校往往把工作重心置于应试教育和教学评估上,在德育方面存在长期的形式主义倾向,即便德育工作已被提上学校教改的重要日程,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仍然阻碍着德育工作的开展与深化:

1.1.2认识恩情之心乃有感而发, 感性的教育方法自然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渠道,为充分达成情感认同,需要营造认识恩情的情感氛围,将认识恩情的理念渗入到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让认识恩情的教育常态化、科学化;

1.1.3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巧妙穿插各种教育素材,通过把认识恩情典故编入课外读本、制作名人轶事的宣传画报、在集体活动上做主题发言等途径,使学生对感恩有初步认识, 为感恩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1.2德育教育需要深入的层次是感谢恩情。学校可全面推进感恩教育活动: 在教师主持下引导学生进行小规模交流,讲述身边所见所闻,总结感悟主要途径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种课外主题活动,如班會、阅读会等,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年龄段、家庭背景、认知水平的孩子进行特色化指导,达到个别点拨、普遍提高;学校也应适时进一步提高整个感恩氛围的水平,通过举办写作竞赛、朗诵比赛、感恩节活动、电影展播等形式,在激励学生积极争取荣誉、表现自我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1.3德育教育需要升华的价值是实施恩情。在学生已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和一定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开展施恩活动,以活动促进认识,以行为促成习惯。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向社会施恩的公益活动,如服务社区、帮助养老院孤老、向灾区捐赠等活动,从认识恩情到感谢恩情再到施恩的转变是通过强化感恩实践达到感恩教育最终价值目标的过程,也是整个感恩教育关键环节。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在小范围内进行力所能及的感恩活动,如向父母、老师、长辈等进行情感表达和行为表示,学校可进一步制定认定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充分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从而促成学生自觉习惯和优良品质的养成。为了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落实感恩教育,学校也可将评定结果计入学生成绩和档案,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考评依据。

2.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德育教育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2.1农村学校德育教育体系的系统化: 教育发展本身就存在农村落后于城市的现状,位处城市当中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做的都不够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总体上来说,教育管理基本上属于空白,即使是一些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做的相对较好,教育管理工作仍旧没有对教学工作设定出明确的目标,学校的各种制度看似很多,能够对教育教学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起到作用的很少。

2.2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缺乏时代性: 教育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遵从的是“教师为主,学生服从”的原则,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教学工作早就做出了相应的改革,有些学校管理者们仍没有改变原有的管理缺乏时代性,学校教育管理手段在注重个性张扬和发展的新时期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2.3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不足: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去重视教育,而是应该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几乎所有的教育管理体制仍旧是以校长为主进行辐射管理的体制,在新的教育时期以这样单一的、无创新的管理体制暴露出的不足使得教学工作没有发展的潜力。

3.农村学校教育管理,德育教育管理的改变与建议

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要想做好,必须不断的改善学校管理体系,让其向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方法,还需要对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不断的革新。

3.1完善学校德育教育管理体系的 “五个组成部分”: 针对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在面对着系统不完善、目的性不强这一问题的时候,学校必须从全局进行考虑,设计出适合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体系,将学校的教育管理资源完全的利用起来,保证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定期和不定期的对教育管理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不断的改进,使得教育管理工作随时完善;根据我县的实际,学校管理体系应该由五部分组成,即:文化建设模块、学校常规管理奖惩认定、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学生德育发展等等,这五个部分能够涉及到学校教育德育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到学生的知识获取,同时还涉及到学生的德育发展,这样的体系建设对于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十分有利的。

3.2创新学校德育教育管理方面的“三大方式方法”:

3.2.1实施德育教育管理的放权: 在进行学校管理方法创新上主要是在放权方面做出了尝试。例如为了保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不缺位,将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下放到各个年级主任处,这样就强化了教育管理措施;

3.2.2提高德育教育管理的水平: 如何开展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基于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的,所以要想做到对管理方法的创新,就必须不断的提高管理者的知识水平,学校应该定期的为管理者组织培训,将最新的学校管理理念进行传授,让管理者对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做到充分的了解,然后不断的完善自我,寻求到与时俱进的管理方式;

3.2.3建立德育教育管理的体制: 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对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改变单一性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要想做到管理体制多样化要将原有的重教而不重学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出来,让学生在德育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实现自我管理;建立高效率的学校教育管理体制必须要以拥有一支有创新教育能力为主的教育团队,教师的持续发展是确保体制创新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能力的培养在管理体制创新方面是十分必要的。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管理农村学校德育教育
基于新课程改革和初中教育教学管理的改革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