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法的发展趋势

2018-08-11 09:21袁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袁平

【摘 要】中国书法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抒情性的造型艺术,随着汉字的产生而产生,它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回顾,着重描述和分析了当代书法的现状:在继承历代传统书法之精髓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不断拓宽书法艺术的学习、研究、创作领域,书法艺术在整体上呈现出传统书法、非传统书法、现代书法并存的多元化发展局面。此外,本文还对当代书法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传统书法;现代书法;当代书法

一、现当代以前的中国书法

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无外乎要从书法的内容和形式两个大的方面去着手。就其内容来看,它应该包括书写的内容和书体等;就其形式来看,它应该包括书法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而这两个方面在书法艺术中是对立统一的,共同体现于书法作品之中。每个时代的书法作品在书法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一)从书法的内容上来看现当代以前的中国书法

书法肇源于上古,它的历史和中国文字的历史同样悠久。从甲骨文开始,人们就开始追求文字书写的美化。从文字学的角度看,书体的创制始于先秦古文字,成就于秦代,汉代虽然各种书体兼备,但是都没能脱离秦以前篆隶的字法。所以自古代到秦代算是书学史上各种书体的创制时期。隶、楷由小篆变化而来。隶书在东汉达到了鼎盛,楷书于汉末形成,而草书于汉末、魏晋间可称极盛。汉魏时期书法名家辈出,其书法发展程度已登峰造极,所以这一时期书法属于鼎盛时期。唐代以后历经元明清诸代直到今日,在书体上基本沿袭前代,虽然在书法创制中经过几度整理,但是仍然不能脱离汉魏之风,所以自唐以后属于书法承袭时期。

(二)从书法的形式上来看现当代以前的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佛、道、儒等哲学思想为灵魂,积淀了多层次华夏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中华文化最直接的物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书写过程中的审美体现。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书体上历经了甲骨文、篆、隶、真、草等书体的演变,在书体创制完成之后开始了对书法形式有意识的探究。中国古代书法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艺术财富。

二、现当代的中国书法

(一)当代书法发展的整体状况

民国以来直至现在,这一时期中国书法的发展总体上处于继承和发展的状态。民国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书法基本上处于滞留状态。虽然民国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以来又一个思想活跃时期,推翻封建帝制,打倒军阀割据,尤其五四以来,大力倡导新文化,对书法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书法家犹如雨后春笋,但这一时期的书法创作更多的是对晚清书法的传承,走复古的道路,无大胆创新。

(二)现代化的到来对当代书法的影响

1.传统书法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到来,我国的经济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书法领域中也同样体现出快速发展的新景象。传统书法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的来到,人们经济活动方式发生突破性的转变,经济生活大有改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发生改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为书法的发展提供优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

2.非传统书法盛行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人们在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已日益明显,西方国家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进一步浸入,日本书法的影响,电脑网络技术以及传播媒体的现代化,使得人们思想不断解放,行动更加自由灵活,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新变化,因而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和创造。目前,除了传统书法之外,现代流行书法正日渐风行。流行书法和现代书法已成为书法界讨论的热点。一些中青年书家,他们勇于打破种种陈规定见,在创作中大胆尝试,追求书写的自然、随意,彰显个性。他们从传统文人书法和民间书法中多方汲取养分,打破传统的惯性书写方式,力图在创作上出奇制胜。

3.传统书法与非传统书法并存

当代书法艺术进入了快速全面发展阶段。當代书法在发展方向上由过去的单一的文人书法向当代的传统书法、现代书法、流行书法、“前卫”书法多元并存的局面转移。我们可以看到当代书法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书写所使用的材质上,过去我们以传统的笔墨纸砚作为书写材质,现在我们所使用的书写材质除笔墨纸砚外多种多样,没有严格的限制;在书法展出方式上,由过去的私家书画馆、民间收藏到现代的博物馆、展览馆,画廊、网络、电视媒体;在书法的组织形式上,由过去非正式的民间书画爱好者团体到现在有组织有秩序的书法协会、文联、文化宫、宣传部门;在书法的个性化追求上,由过去传统书风到现在的自由、灵活、多变的现代书风。所以当代书法在发展上又将表现出多元化趋势,传统书法与非传统书法对立的局面将进一步明显。

三、结语

当今我国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旧文化不断更替,文化趋向多元化,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和创作。如何继承和发展,区别对待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的文化传统,进行纵横方面的融会贯通,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已成为各个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清代国画大师石涛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出“笔墨当随时代”。“艺术的风格,不能定于一律,拘于一格,不同的风格与形态,反映着不同的时代精神和审美趋向”。由于书法是书家所创制的,因此不同书家的个性形成了个人笔底下的个性书法。反过来说,不同的书法体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又极大的丰富了书法的瑰丽异彩。在新时代里,人们正经历着物质、制度、文化、思想的变革。每一位有志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成就的书法家都努力把握时代的脉搏,以自身对书法艺术的审美和创作融入时代,调整思想、转换观念,把握书法发展的主旋律,继承传统,同时进行大胆的探索、创新,整合的吸收各类艺术的新内容、新形式、新观念、新成果。内容上的丰富化,形式上的多元化,个性上的极端化,整体上的快速化,已成为当代书法发展大趋势。

【参考文献】

[1]陈康.书学概论[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1990:174-188

[2]洪丕谟.点击中国书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7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