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龄儿童音乐欣赏教学应注意的三个环节

2018-08-11 09:21杨万花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8年2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

杨万花

【摘 要】在低龄阶段孩子的小学教育中,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师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方法,使其表达的作品能够更好的被学生们所接受,以及对音乐欣赏传统教学手段进行必要的转变,形成一套被学生所接受并喜爱、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在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此就要关注小学低龄儿童音乐欣赏教学方面应注意的导入、参与、总结的三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小学;低龄儿童;音乐欣赏

音乐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低龄阶段孩子来说,音乐欣赏有助于提高他们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对于老师而言,重视低龄儿童的欣赏教学,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把学生们作为主体,针对他们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充分利用他们好奇心強、爱模仿、好动的特点,通过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其能够更好的被学生们接受,并能理解音乐中所要表达的形象和内容,以及及时对音乐欣赏传统教学手段进行转变,形成一套被学生所接受并喜爱、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手段及方法,使他们能够高效快乐的学习,引导他们主动投入音乐欣赏的活动中去。

一、激趣导入,营造氛围

导课的进行对于学习氛围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一个良好的导入方法就需要教师能够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的这种注意力转变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以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之后的音乐教学任务。

(1)融入参与导入,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

通过融入课堂的特定气氛,快速的将学生与要学习的音乐欣赏缩短距离,使他们内心的兴趣得以激发出来,通过引导并使得他们对乐曲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得到加深。如音乐欣赏《口哨与小狗》,许多同学按照自己对乐曲的理解,随着欢快、诙谐的旋律手舞足蹈,他们兴奋的吹着口哨,一幅神气、悠然的样子,仿佛他们已经置身于音乐里面了,通过融入参与,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

(2)语言儿童化导入,体会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时,用成人的语言来与他们的进行教学沟通时,教学的效果并不能很好地到达教学期望值。针对这一情况,我在对他们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中,尽可能的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他们相交流。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赶海的小姑娘》时,我就先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景,通过感情丰富的语言,使得学生们的兴趣被充分的吸引了过来,让学生们处于一种愉悦、轻松、亲切的课堂氛围之中,他们不知不觉的投入进歌曲的情境中去,良好的教学效果立即显现。

(3)故事讲解导入,增加学生的音乐理解

故事讲解导入,指的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欣赏之前,通过讲解的形式,讲述音乐欣赏作品的故事情节,提高学生们的音乐欣赏的积极性,进而增加学生对于音乐欣赏的领悟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乐曲欣赏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音乐,感悟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例如在欣赏音乐《狮王进行曲》,我先给学生们讲述一个发生在森林中的故事,在潜移默化中推动课堂的进程,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为教学的下一个环节做好了准备。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充分认识学生,正确引导学生参与,激活学生资源,培养他们乐于学习、愿意参与、敢于创造的学习态度。

(1)正确引导学生“听”的参与

“听”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

(2)正确引导学生“想”的参与

“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3)正确引导学生“说”的参与

“说”的参与是学生欣赏作品的深入。“说”就是让学生对音乐的理性和感性认识上,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当然,音乐欣赏并不仅仅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作出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更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学生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

三、画龙点睛,结束课程

对于音乐欣赏的过程而言,整个过程中,老师不仅是音乐作品的欣赏者,同时也是传播艺术的传播者。和所有艺术审美活动一样,音乐欣赏也必须从直觉感受出发,通过节奏、力度、音色、旋律、节拍、速度、和声激起想像、联想,从而进入形象思维过程。因此在上欣赏课中,我努力创造各种意境,让孩子们运用形象思维去想象。如《龟兔赛跑》,通过熟悉《龟兔》的两段主题音调,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完整的演绎故事情节,并能深刻的理解《龟兔赛跑》的寓意,架起了心灵与音乐的桥梁。

总之,小学低龄儿童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来帮助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意境,要让他们动起来、玩起来、模仿起来,启动他们的联想和想象,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积累音乐语汇,发展音乐思维,从而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萍萍.《如何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欣赏之我见》[J].新课程(下),2011年06期

[2]高琴.《音乐欣赏——艺术殿堂》[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年05期

[3]马达.《音乐教育与科学研究方法》[J].上海月出版社,2005年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小学
儿童启蒙教育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浅谈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