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形势下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有效尝试

2018-08-11 10:23王孝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语文阅读高考

王孝友

【摘要】阅读是基于文学意思上的心理过程。它建立在对文本的联想过程、书面文化的消费过程和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之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三年内数字超过300万字。”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广泛的阅读领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阅读、热爱阅读、有效阅读,已成为新高考形势下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有效性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考 新形势 语文阅读 阅读素养 有效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199-02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阅读质量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课外阅读教学往往注重形式,而不是深度的理性思维,导致阅读水平低。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迫在眉睫。以下是多年来在这方面进行的工作的一个总结。

一、当前高中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高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时间短、内容窄、阅读水平低等问题。此外,还有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课外阅读兴趣低、习惯不良、效率低。主要原因如下:

(一)父母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导致父母对快速成功和直接可见性的期望最终会破坏学生阅读的心理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

(二)教师监管薄弱

杰作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历史沉淀,往往富有内在。如果老师缺乏及时的指导,学生们只能慢慢地远离。因为,读名著的难度太大。目前,学校对高中语文教师评价标准相对简单,教学评价标准的很大一部分是“工作成绩”和“学生成绩”。大多数语文教师根本无法引导学生去阅读。

(三)外部因素干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时代的到来,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世界的多姿多彩,使得学生们的注意力转向了数字化。那些谈论生活,谈论学习,谈论心理等等的书籍已经失去了吸引力。

二、新高考形式下提高语文阅读素养的几点思考

(一)互帮互助师生共同发展。夸美纽斯曾经说说:“让每一个学生进入书本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热爱,让书籍成为知识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所有这些都取决于老师。”这句话对高中语文老师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们的阅读,要使学生热爱阅读,教师必须首先热爱阅读。语文教师不仅要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还要接触当下流行的书籍,根据学生们的喜好推荐适合他们的报纸和期刊,把好的作品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

(二)激发兴趣,阅读路上与书相伴。

课外阅读兴趣是指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心理倾向和积极探索阅读材料和意义的心理。这种心理倾向往往是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赫尔巴特曾经曾说过:对于知识的学习,那些渴望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总是会努力学习的人。显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地,只有当学生真正对阅读有兴趣时,学生才能从心底里培养课外阅读能力,并将“让我读”改为“我想读”。

1.组织活动刺激。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有目的、计划的阅读成果展示、交流、竞争等都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使对阅读兴趣不大的学生受到影响。为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学生活动,如“学习与交流”、“阅读笔记和展览”、“辩论比赛”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集中精力阅读阶段的结果,从而为每个人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和良好的阅读。强烈的阅读氛围。

2.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熏陶。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的一角,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阅读条件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应重视和加强图书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图书馆硬件和软件的水平和水平。与此同时,中国教师也应积极开展好书分享活动,这样学生就可以与全班分享好书,引导学生在买书的过程中使用他们的零花钱,这样学生在班级内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三、养成好习惯,奠定终身阅读的基础

高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正确的阅读观念,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一)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圈点勾画。圈点勾画阅读法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对知识和记忆效率的理解,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学习文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在语文课上我们要指导学生做注解。例如,用“-”来标记句子下面的关键句子,用“?”表示他们不理解,也可以在页面的空白区域内书写阅读体验、联想、提问等。还可以总结段落的要点,插入注释并标记它们等等。通過做笔记,我们可以让学生去做标注并结合已经所学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的良好习惯,引导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当我们准备阅读的时候,对于书本的内容可能很不了解,所以不选择好书本或不遵循阅读的过程是有不对的。特别是高中学生要注意这一点。现代社会的多样性是如此之多,以致于现行作品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阅读必须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新的语文课程要求高中学生必须阅读文学名著,这就说明了阅读的范围和方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就阅读这些书籍,事实上,应该更加复杂和广泛,而且你还可以涵盖不同领域的书籍,如法律、经济学、自然科学和历史。我们要把普遍性和方向性、目的性、选择性阅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艺术和科学的共同进步和全面发展。

四、结束语

在高考新形势下,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素质,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必须定期和持续地进行。因此,激发兴趣是前提,时间投入是保证,而习惯是基础。这三个是不可或缺的。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是新高考形势下开发课程资源的需要。这也是提高高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使校园的书香之气更加新鲜。

参考文献:

[1]张希平,王秀敏,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探索——以《论语》阅读为例[J].中国新教育课程改革,2016(11)0177-0179.

[2]王振龙,朱玉林,有效阅读提升素养──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的尝试与感悟[J].辽宁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0131-0132.

[3]张美琪,林金阳,合理整合提升学生语用能力谈高年级阅读教学有效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23):0148-0149.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语文阅读高考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阅读反思: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视角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