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变化对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的促进

2018-08-11 10:23熊莹莹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熊莹莹

【摘要】体育舞蹈对各舞种的技术要求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探索而变化着,为提高体育舞蹈竞技的客观性、科学性和体育舞蹈选手的技术水平,近年来WDSF对体育舞蹈的评分体系做出了多次修订。在2008年以前、2008年-2012年和2013年以后对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修订迫使标准舞的技术训练目标也在随之变化,为适应这一变化标准舞的训练内容紧跟它的步伐以此来促进标准舞训练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评判要素 成绩评定标准 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

【中图分类号】J73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50-02

一、2008年以前、2008-2012年评判要素内容的对比分析

(一)评判要素减少及整合

2008年前,2008-2012年两个阶段的评判要素整体上在减少,以及将重复的评判要素重新命名并整合。首先,从评判要素的内容上看08-12这个阶段将08年以前评判要素中的动作编排、舞种风格、临场发挥、赛场效果整合为编舞与表现四大评判要素整合成为一个大的评判要素——编舞与表现。此阶段的WDSF的评判要素中还新增加了动作质量和双人配合两项评判要素,这两项评判要素的增加是WDSF体育舞蹈评分细则的重大突破,双人配合是体育舞蹈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没有双人的配合体育舞蹈的定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而动作质量是评价选手技术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因此,2008-2012年的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内容不再分散,同時也使得此阶段的的评分细则更加的细致和全面。其次,此阶段的WDSF的评判要素中还新增加了动作质量和双人配合两项评判要素,这两项评判要素的增加是WDSF体育舞蹈评分细则的重大突破,因此,2008-2012年的WDSF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内容不再分散,同时也使得此阶段的的评分细则更加的细致和全面。

除此之外,2008年以前评判要素中具有技术层面的基本动作技术也在2008-2012年改名为姿态与平衡,音乐的表现力改名为动作与音乐。基本动作技术改名为姿态与平衡,虽然使此阶段在体育舞蹈技术层面的评判变得更细致了,但是由于没有将它新命名的动作质量合在一起来评判也为后期的改进埋下了伏笔;而音乐表现力改名为动作与音乐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此阶段的体育舞蹈不再单方面的要求踩准音乐节奏那么简单了,而是要在动作中体现出音乐的节奏与韵律。

(二)评判的侧重点变化

对比08年以前与08-12年两个阶段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可以发现,08年之前体育舞蹈评判的重点在于改项目的艺术性上,关于选手的动作编排和动作的演绎却占了整个评判要素的4份,由此可见该阶段评判的侧重点更倾向于组合的编排和演绎,而技术与音乐的运用上的考察稍微次要一点。在08-12年评判的重心就更多的转移到了对于技术质量的考察中,在整个08-12年的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对技术质量的考察占了5项中的2项,音乐、双人配合、编舞与演绎各占1份。由此可见,对比08年以前和08-12年两个阶段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可以看到体育舞蹈评判的侧重点已经转变成了更加重视选手的技术质量。

二、 2008-2012年,2013年以后新2.1评判要素的对比分析

(一)评判要素减少,分级指标增加

2008-2012年与2013以后新2.1的评判要素从5项评判要素减为4项评判要素,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素将此前版本的PB姿态与平衡、QM动作质量合并为技术质量。并且在每一项的评判要素中增加评判要素的分级指标,由此前两项评判要素下的6项分级指标增加到了12项分级指标,使得评判更加的细化,评判所涵盖的内容也更全面。同时也反应出,WDSF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对选手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每位选手的技术要更全面。

(二)评判的侧重点变化

随着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评判要素的减少,分级指标的增加,体育舞蹈的评判更注重选手的综合能力,从08-12年注重选手的技术性,转变为注重选手的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结合。在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求中,技术质量、音乐运用、舞伴间的配合技巧、套路与表演展示所占的比重是一样的。而其中技术质量和舞伴间的配合技巧为技术层面的评判,音乐的运用和套路与表演展示是对选手艺术层面的评判,因此,此阶段的体育舞蹈评判工作不再单一的只注重艺术性或是只注重技术性,而是将两者视为同等重要的评判要求对选手进行考察。

(三)拉丁舞、标准舞评判要素中的分级指标分开设立

2013年以后新2.1体育舞蹈的评判要素将拉丁舞和标准舞的分级指标分开来设立。拉丁舞和标准舞作为体育舞蹈的两大分支,有着不同的舞蹈风格特点,虽然从动作的基本技术的原理上来说二者是相通的,但是在一些细节和代表舞蹈风格的核心技术上是有区别的。08年以前到13年的体育舞蹈评判中,都没有将拉丁舞和标准舞分开来进行评分,两个舞系都是用的相同的评判标准在评判,那么在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上就没有一个清晰的评判标准。13年以后的新2.1评判要素中将拉丁舞与标准舞分开设立了分级指标,尤其是技术质量这一项评判要素的分级指标设定。

拉丁舞和标准舞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可在日常的训练中可将其根据运动规律以及标准舞的技术特点归为基本技术、核心技术和技巧性技术三类技术来进行训练。两个舞系的核心技术也是区别标准舞和拉丁舞特有的技术。例如,标准舞的握持和拉丁舞的握持是不相同的,并且在标准舞中的升降与摆荡是标准舞所特有的技术,拉丁舞的“准备-动作-还原”、“分离协同动作”是拉丁舞所特有的技术。那么将两个舞系的分级指标分开设立的可以使裁判在评判时更客观、清晰、细致的用各自不同的评判标准来进行评分。同时,也为教练在日常的训练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标准,最后帮助选手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比赛成绩。

三、新2.1技术质量评定标准下的技术训练对标准舞技术训练目标的促进

2013年后标准舞对技术质量的评定标准已经有了12个分级指标,不再仅仅只有姿势、平衡、握持、足部技巧和身体动作了,此外还增加了7个新的分级指标,这7个新的分级指标分别从动作的姿态、动作的运动轨迹、动作量和动作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评定。因此,在面对这一标准时,我们的训练目标的要求也会比之前有所提高,例如:在对空间感的要求上,不再是要求舞伴间在行进中能保持住彼此的空间不变,而是更进一步的要求在空间上要有三维立体的效果。因为,此版本的的评判要素中对每一个成绩评级评定标准都有明确的质量考核标准,因此,此阶段的训练目标应该摆在适应新2.1对技术质量评定标准下,对照质量参考标准的秒速在训练中将训练内容细致到每一项技术,将训练目标除了定位在提升竞技能力,准确表达舞蹈风格特点,展现舞蹈技术特点,以及选手的身体能力外,还应该表达出一定的美感、舞伴间控制力和配合度。

面对新2.1体育舞蹈评判要素中对标准舞技术质量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的明确指出,因此,我们可以对照它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来进行训练以此来促进训练目标的达成。那么训练时教练完全可以指定与之相适应的阶梯式训练内容。首次按提高基本技术来促进最初级训练目标,例如:握持,在选手们训练的初期,如果将训练的目标定在完成该项技术质量评定标准的6分,只需要选手做到五支舞中正确的握持方式。因为在五支舞的握持中,探戈舞与其余四支舞的握持是不相同的,探戈舞舞蹈风格的抑扬顿挫,干脆利落,以及头部的闪动动作就要求了舞者在握持时不能如其余四支舞那般外展的框架,需要舞者在舞动时将握持稍稍紧缩。那么,在日常的训练中就应该将基本技术中握持分成阶梯式进行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少到多的训练。在于其相对应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质量参考标准下,我们日常的训练中就应该根据此标准进行训练,可以通过同一舞种的基本动作有机的结合,提高选手对基本技术,发展选手的基本运动能力;同时也可通过其他舞蹈类别的训练来辅助提高选手的基本技术。

第二步,可以通过对标准舞核心技术的训练来促进中级训练目标的达成,如:为达到8分的分值,选手们在训练中加入身体揉和度的柔韧或芭蕾舞基础训练作为辅助核心技术完成的训练,帮助选手在做倾斜、拧转、造型等动作时能够使动作看上去具有延伸性,不僵硬,步伐有節奏。

第三步,为达到10分的要求,在标准舞的核心技术的训练中,我们应该采用国际上最新的三维空间训练法,将舞伴之间的空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死的框架里,而是在舞步的流动中保持三维立体的效果,这样选手在舞动时,无论是哪一个步伐,什么角度看上去都给人一种饱满的视角效果,而选手的外观也会更加的漂亮。如此逐级递增的核心技术训练,一步一个脚印的训练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标准舞的技术训练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张清树 社会体育之澳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体育舞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荆伟 体育舞蹈标准舞技术特征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6.

[3]黎雨薇 世界体育舞蹈联合会(WDSF)竞赛规则的演变 北京体育大学 2015.

[4]邹钧人 付蕾 柳毅 试探体育舞蹈竞赛评分规则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5]李小龙 张景联 浅析拉丁舞比赛的评分标准—以2014年WDSF世界体育的大奖赛武汉站比赛为例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4.12 .

[6]李慧 从竞赛规则角度审视体育舞蹈的奥运之路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2.9.25.

[7] 陈利峰.体育舞蹈比赛评判规则弊端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265+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