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中的隐逸思想

2018-08-11 10:23冯松涛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27期
关键词:中国画发展

冯松涛

【摘要】“隐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人生语境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维度里所不可或缺的。中国知识分子对隐逸人生如此热衷的原因前辈学者多有论及。总体而言,庄子精神的催发、对儒家功利思想的反动和群体人生轨迹的相似性都是隐逸思想兴盛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中国画 隐逸思想 发展

【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7-0286-01

一、中国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际沟通、交流,一些外来思想为现代年轻人所接受,导致部分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中国画也面临这种状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和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使文化和艺术交流日趋频繁。中国画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我们要抓住这次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兼容并包不同的文化,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营养,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方面,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本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这是人民归属感的重要保证。中国画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凝聚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是重要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上,文化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既在国际舞台上影响着国家的形象,又是本民族重要的代表。

二、逸品的推崇

在朱景玄的《唐朝名画录》转载张怀《画断》中,最早出现了以逸品来论画之水平的高低。并将绘画分为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在神、妙、能诸品之外,又将王墨、张志和等三人归入逸品之列。然后又说:“此三人非画之本法,故目前之为逸品,善前代之未有也,故书之。”由此可以看出,逸品在此时并不是人们品评绘画艺术水准的主要标准,逸品的艺术内涵并未得到开拓和广泛的承认。但到了《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则说:“夫失之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久为病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张彦远在此已将逸品(自然)的地位置于神品之上了。黄复休在《益州名画录》中说得更清楚而明确:“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黄复休其后,尤其是文人画兴起以后,逸品便成为绘画品评中的最高标准。董其昌在《画旨》中说:“出于自然而后神也。此诚笃论。”清恽南田在《南田画跋》中也说:“有处,恰是无……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寻求原因:一是文人画的兴起并掌握了绘画的品评权。文人画画家又是在笔墨、在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上赋予作品的内在的精神内涵,而劣势在于造型能力和精准刻画对象的能力。逸品则正好迎合了文人画家的这一特征。二是宋代步入封建社会后期,整个时代精神由积极进取转向了消极保守,人们的人生价值追求由外在的事功转向了心灵的满足。因而山水画那种在林泉隐逸之中的精致而宁静淡泊的生活方式正迎合了这一时代人们的价值取向。逸品成为绘画品评的最高标准的确立正是这些社会政治文化层面的深刻转变在艺术价值取向上的反映。

三、审美取向方面

儒家的最高要求是“修、齐、治、平”,庄子超脱的隐逸思想永远只能是对现实失意的安慰。中国士人永远看重的只能是志于儒家之道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庄学产物的山水画在士人中作为自我业余的娱乐是高雅的,所谓“聊写胸中逸气”“云山草笔”,而将绘画作为职业则为士大夫所不耻了。因此,中国历代文人画家皆鄙视画工画以及以绘画为职业的画家。即便成就如仇英,就因为他不是文人出身而专以绘画为业便遭到董其昌的嘲弄。故中国画家尤其是山水画家大都只是把绘画当作翰海之余、为学之歇、写一时兴趣的雅事。这一方面使山水画走向传神写意的方向,另一方面使山水画日益简率粗疏而走向了衰落。

四、中国画中所具有的隐逸情怀認知

人在画中游,置身大自然是古代的文人和艺术大师们内心的隐逸情怀的。正如陶渊明用他的诗文来表达他的隐逸情怀和对回归田园的向往着之情一样,画家用他们手中的画笔,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触动自己内心的美记录传递给世人。这是游春只是途径的过客,正是因为这种舒适隐逸的环境给了画家以触动,才有了这一幅幅名作。是的,国画以其轻描淡写,泼墨浓重用色大胆,却细腻入微不失真实的美抒怀的多是田园山间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既感受得到中国画传递出来的隐逸情怀,又给观赏者甚至世人留下的都是耐心寻味和深思的精神文化财富。

对于中国画创作来说,其在展现过程中,不仅有着浓厚的绘画元素,同时也是绘画艺术理念的具体诠释和表达,在整个中国画艺术中,我们不仅能够品味到其中所具有的情感理念和创作情怀,同时也要全面分析中国画艺术的文化内涵。当然,在整个中国画艺术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诸多题材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传统茶画艺术作品就是其中重要的内涵展现与诠释表达。通过对整个传统茶画艺术的具体特点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品味到其中所具有的元素理念和价值特征,尤其是其中对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全面准确认知,更是为我们了解传统茶文化体系价值内容所在提供了有效保障。

我国有着诸多艺术形态,在几千年的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涵多样、形式丰富的艺术机制,在整个艺术体系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和直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邃,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传统艺术的优美特性所在。丰富完善的中国文化发展历史,实际上就是一系列中国文化艺术经典作品的集中呈现。透过这些经典艺术作品,我们能够从中品味到丰富而完善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特色,尤其是其中所独有的创作情怀,让我们丰富体会到绘画艺术的价值所在和内涵元素,所以,选择合适的绘画艺术作品就极为必要。

五、结语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提升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径,是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既要明确中国画的角色定位,又要保留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我们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实现沟通交流、文化创新、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局面,建设各国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王征,李皓月,许洪山,孙美君.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SVM的中国画情感分类[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0(03):74-79+86.

[2]吴明.艺术史方法下的电影与中国画[J].文艺研究,2017(08):88-98.

[3]单姗,刘瑜.中国画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纺织导报,2017(06):93-95.

[4]崔昊.刍议艺术评论视域下中国画交流话语体系的构建[J].中国文艺评论,2017(03):97-102.

猜你喜欢
中国画发展
中国画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画的终结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