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拉丁字母文字及其形态溯源

2018-08-11 11:04王晓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
关键词:拉丁字母传播媒介

王晓固

摘 要:文章以拉丁字母的起源为出发点,结合对拉丁字母及拉丁字母表的形成与确定的研究,探讨了拉丁字母文字手写体形态和印刷体形态的形成及演变,并探讨了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发展现状,强调了拉丁字母文字形态对当代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拉丁字母 文字形态 传播媒介

文字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拉丁字母文字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文字,从其出现以来文字的形态就同社会的变迁及技术的进步有着微妙的关系。在信息发达,传播媒介多样性发展的现代社会生活中,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设计更是千变万化,想要在不同传播媒介下使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设计都能达到准确传递信息的目的,就必须清晰知晓拉丁字母文字及其形态溯源。

1.拉丁字母的形式与确定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语言和文字亦是如此。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传递信息无法替代的中介,因此,需要对拉丁字母文字形态进行研究,就要把拉丁字母文字看做一个整体,从拉丁字母文字的社会历史发展为研究背景,对其进行研究。

根据记载,世界上公认最早的字母文字出现在公元前12世纪,是由腓尼基人参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创出来的22个辅音字母所表示的文字。腓尼基字母出现后经过发展演变成闪米特文字,闪米特字母被希腊人使用并经过希腊人的修改和增补,变成了希腊人自己的文字,在使用过程中将腓尼基字母经过重新创造形成一套独立的字母体系,这种对字母形态的修改使字母的文字形态摆脱了早期的图形束缚,使之变成简单优美的几何图形,而且字母经过希腊人创造性的改革,使字母成为完整的语言记录工具,演变成拉丁字母文字。在公元前1世纪,拉丁字母才开始正真活跃,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期间,拉丁字母文字随着罗马帝国的昌盛迅速传播,但没有因其没落而萧条,拉丁字母随着军队、商人和官吏到达罗马曾经征服的土地上,拉丁字母开始传播并代替当地的语言。

直至公元后第四个世纪拉丁字母文字形态达到了相对完美的程度,尽可能采用了最简单且有可能混淆的图形,修改了书写不方便的图形,基本上达到了美观、实用、对称及均匀的效果。随着《圣经》用拉丁字母翻译,其传播就更为广泛,就这样拉丁字母文字一步步的在欧洲历史上确立了地位。

2.拉丁字母手写形态和印刷体形态的形成及演变

随着人们交往的发展,仅用口耳相传的语言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思想交流和行动上的需求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和珍贵的经验需要记录下来,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记录语言的工具和方式,手写文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拉丁字母文字形态手写体出现前文字形态的保存方式大都为铭刻体,这类文字的形态直接影响和推动了拉丁字母文字手写体形态的特征和发展。罗马盛世时期,为了记录征战时的丰功伟绩,建立了许多纪念性的建筑,如凯旋门、记功柱等,与此同时产生了铭刻体,这些就是拉丁字母手写形态形成时的文字形态,这时的文字严正典雅、匀称美观,呈现高度规范化。而以羊皮纸和草纸为载体的称为方书体,其字母形态内部关系更加斟酌,具有理性的形式美感,使拉丁字母变得独立而完整。由于当时的书写材料昂贵,字体形态较窄的拉斯提克体慢慢发展起来。公元4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社会对对宗教类书籍需求量增大,一种书写较快的安色尔体出现了,这种字体形态将直线改为曲线,使文字之间的区别加大,辨识度提高。公元8世纪产生的卡罗琳小说体,對欧洲文字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文字形态圆润简单,书写快捷。13世纪开始的哥特艺术对欧洲的文字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是当时拉丁字母文字形态改变的直接因素,直到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高效、便捷的印刷方式使手写体形式慢慢淡出了历史的舞台。

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知识传播手抄本为主的时期,直至发明了铅铸凸版活字,才完善了技术,并成为现代印刷的主要技术方法,开启了拉丁字母印刷体形态的时代。1468年在意大利产生的罗马体印刷活字,开创了拉丁字母罗马体印刷的新纪元。到了1501年,为了适应印刷便携式口袋书的需求,为了使每行可以容纳更多的文字,出现了一种紧密倾斜的字体,是最开始时期的意大利倾斜体。1532年创造出了具有纤细字脚衬线并且优美典雅的加拉孟体,到达法国印刷的黄金时期。18世纪中期兴起的古典主义,对垂直的笔画和粗细都更加强调的卡斯隆字体一经出现就获得了极大地成功。工业革命的爆发使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生产,这个时期采取了仪器工具,重视制图,一种严肃且精确,笔画对比强烈的现代罗马体产生了。之后为了使字体形态更容易与其他元素协调、产生了无衬线字体,使整个字体构图更加整体划一,应用极其广泛。

3.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发展现状

19世纪30年代爆发的工艺美术运动以及20世纪初爆发的新美术运动,使现代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设计理论得以确立,欧洲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各国的设计运动高潮,同时也加速了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变化,特别是在设计风格上强调装饰性。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至今为止使用频率最高的无衬线体海维提卡体。6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许多新的设计流派层,这一时期对拉丁字母文字形态的设计风格也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况。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和多媒体发展慢慢打破了印刷媒介单一的传播方式,逐渐成为设计领域中主要的表现与制作工具,文字形态设计方式的改进,组合方式的新颖都使文字形态产生了一些全新的视觉效果,这些形式和方法也使文字形态的设计在图形化方面走上了新的道路。

4.结束语

文章站在历史的角度上,通过从社会、文化的历史变迁方面对拉丁字母文字的起源、发展形成和确立进行了梳理,探究了拉丁字母的发展历程,并深入介绍了拉丁字母文字形态手写体和印刷体的发展过程及特征,为日后的拉丁字母文字形态设计等研究提供了一些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顾欣.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字[J].装饰,2001.

[2](美) 怀特.字体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3]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美) 萨克斯.伟大的字母[M].花城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拉丁字母传播媒介
“瞿氏方案”与拉丁字母的第一次全国大普及
从拉丁字母演变看中外文字的共生关系
文字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文字图形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视觉文化视阈下武术传播媒介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媒介思想论述
从利玛窦《西字奇迹》分析早期拉丁字母注音方案
1839—1928年土耳其语言文字改革
反腐报道中的大众传播媒介
微传播媒介语境下侵害公民人格权益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