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正街上的“三贴书记”

2018-08-11 08:32王义红
党员生活 2018年13期
关键词:汉正街应城市党总支

王义红

20多年前,他孑然一身来到汉正街打工。20多年后,他成为汉正街上令人赞叹的民营企业家。

多年来,他始终牢记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情系党组织,情系流动党员,被人称为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的“三贴”书记。他就是第六届孝感市政协委员、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书记、湖北宥锦服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明。

上世纪90年代初,三十出头的黄小明在家务农,并担任了3年村小组长。那些年,看着村民陆续去汉正街“淘金”,他狠下决心投奔已在汉正街站稳脚跟的弟弟黄又明,做起服装批发生意。经过多年的拼搏和发展,他成立了武汉市一品梅服装有限公司,产品远销韩国、中东地区及欧美各国。

自己富,不算富,带领群众共同富才是黄小明内心深处的追求。2013年,他多方筹资近1000万元在家乡应城市陈河镇成立湖北宥锦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安排家乡100名村民就近就业,每年上交税收近50万元。汉口紫阳社区50多岁的下岗职工孟菊香,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黄小明主动把她安排进自己在武汉服装公司从事手工花制作,在她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后,黄小明又帮助她办起了一家服装辅料厂,先后安排“4050”下岗人员30多人。

一个偶然的“红色约会”

上世纪80年代,一批敢闯敢干的应城籍党员怀揣着梦想来到汉正街,经过二三十年的打拼,涌现出一大批“拉链大王”“鞋帽大王”“服装大王”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事业上的成功冲不淡大家对组织的依赖与眷念,相反,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与日俱增。

这些黄小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建立流动党支部的愿望在他心中渐渐萌发。14年前一次偶然的“红色约会”,让这个愿望逐渐变成现实。

记得那是在2003年6月下旬,几名在汉的应城陈河籍流动党员都在议论今年的“七一”在哪里过?大家都建议在黄小明家里过,黄小明愉快地答应了他们。会上,几位同乡党员谈到,他们这些流动党员在武汉没有归属感,没有一个“家”,连最起码的组织生活都过不了,交纳党费也不方便。“那我们干脆就像义和镇一样在武汉成立一个党支部吧?”大家纷纷表示。

2004年6月,应城市陈河镇流动党员汉正街党支部正式成立,由此拉开了应城市筹建流动党员党总支的序幕。三年后,汉正街应城商会党总支成立,后更名为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由应城市委组织部和武汉市硚口区委组织部实行“双联双管”。

在黄小明的带动和坚持下,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从3个党支部、61名党员发展到6个党支部、153名党员。鲜红的党旗在汉正街高高飘扬,党总支凝聚力不断增强。

一生坚守的“三贴”书记

无论是担任汉正街陈河支部书记还是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书记,黄小明都是免费贴时间、贴精力、贴金钱,这对生意人来说绝对是个亏本买卖。

记得陈河支部刚成立时,义和支部成立还不到两年时间,周围的人都投来好奇和疑惑的眼光,在个体户中成立的两个党支部能长久吗?能发挥好作用吗?

面对家人的不解和外界的质疑,黄小明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回答。“没有党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努力成为有成就的企业家,还要带动周围的人致富奔小康,否则就有愧于共产党员这个称号!”党总支书记黄小明的话一语中的。

他坚持“双联双管”,双向管理模式。一方面狠抓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党总支一班人的带头作用,积极开展各类活动,特别是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党总支专门制定了分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方案,在完成交纳当月党费、重温入党誓词、集体诵读党章等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六个一”活动,即:上一次党课、开展一次学习研讨、听一次形势政策报告会、看一部警示记录片、参观一次革命烈士纪念馆、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另一方面,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流动党员党组织“吴天祥小组”,义务为党员群众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困难救助和各类代办服务;教育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制定“两学一做”项目清单,做出公开承诺,争做“四个合格”,始终保持本色,砥砺前行。

在他的示范带动和不懈努力下,党组织的向心力明显增强。在红色火把点燃的引擎下,一名又一名支部党员不忘初心,聚力发展,书写着个人的创业故事,参与一条500年传奇商业街区的时代裂变,创造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的共同荣光。

一串沉甸的累累硕果

“多亏了他,我每年才能少交3万元租金。”汉正街金昌辅料市场的应城籍个体户陈学文提起党总支书记黄小明就赞不绝口。2015年市场改造后上调租金,经营业主与市场租赁方就此产生了分歧,党总支多方协商并取得租赁方理解,为经营户节约成本500余万元,市场由此盘活。

为了方便应城在汉务工经商人员参加“新农合”,黄小明多方奔走争取协调,确定武汉市中心医院作为应城在汉务工经商人员新农合定点医院,极大地解决了群众在汉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党总支还与武汉民生银行达成信贷合作协议,授信一亿元帮助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资金短缺的流动党员和群众走出资金困境。

据不完全统计,武汉应城商会党总支共帮助应城籍党员群众解决困难问题260多件,协助有关部门调解各类矛盾120余起,涉及金额1000多万元。

有了家的温暖,有了家的呵护,应城市流动党员群众的底气更足了,干劲也更大了。在黄小明的带动和号召下,党总支20余名流动党员筹资3亿元,在应城经济开发区创办了汉正街服装辅料工业园,湖北宥锦服饰公司、武汉黄泰实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服装企业正式入驻。

近年来,黄小明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多次往返家乡,为村级公路、学校、福利院建设捐款捐物达20多万元。武汉应城商会的党员们也纷纷反哺家乡,积极募捐,支援家乡建设,先后向家乡捐助资金1000多万元,用于支持家乡的多项公益事业建设。与此同时,他们守法经营,依法纳税,逐步建立规模以上各类生产经营型企业280多家,每年固定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近万个,每年为当地提供税收2000万元以上,为流入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黄小明也多次被应城市委和硚口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商会党总支探索对流动党员的服务教育管理的有关做法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党总支连续多次被孝感市委、硚口區委和应城市委评选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猜你喜欢
汉正街应城市党总支
新书推荐:《应城老年教育文集(2023)》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Revival of Hanzheng Street
汉正街转型:不破不立
党总支能否接收新党员?
应城市农机局到陈河镇汤庙村开展春节前走访慰问
应城市规模畜禽养殖与污染治理的有益实践
如何让汉正街市场在整治搬迁中保持繁荣
城市公共政策逻辑下的旧城更新机制演变——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