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土交换:邻邦之间的相爱相杀

2018-08-12 10:40刘国伟
环境与生活 2018年2期
关键词:飞地孟加拉国领土

刘国伟

古往今来,相邻国家围绕边界问题发生的纠纷和争斗数不胜数,从塞浦路斯到乌克兰,从中东地区到巴尔干地区,莫不如此。然而就在2018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比利时和荷兰之间的“领土交换协议”在友好的气氛中正式生效,令人不禁慨叹:原来领土问题还可以这么不动一兵一竿就解决。

河流改道给比荷两国添麻烦

河流和山脉经常会成为天然的国家边界,它们的存在是如此稳定而醒目,以至于用作国界线是顺理成章的事。荷兰和比利时之间就是以默兹河水流最深处为界的。将这条河作为界河,始于1843年两国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该条约可视为比荷之间的“分家协议”,因为此前两国曾是“一家人”,都是“荷兰联合王国”的一部分。

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两国隔河相望相安无事。1961年,默兹河进行疏浚工程,以及1962年~1980年间两国为改善阿尔贝特运河和朱丽安娜运河的航运进行大规模改造行动,把默兹河流淌的古老路线硬生生“拉直了”。两国在该地区的地貌变化很大,造成了比利时有2小块领土在荷兰境内、荷兰有1小块领土在比利时境内的局面。更让人头疼的是,这些弹丸之地后来给治安管理带来不少麻烦。

这3块领土中最大的一块名字叫“艾伊索半岛”(Presqu'ile de l'Islal),是个三面环水、林木葱郁的河中小洲,可以通过荷兰的陆地进入,但却归比利时的维塞市管辖。“艾伊索半岛”的特殊状态为贩毒者和非法性交易提供了空间,裸体派对等活动还常常留下满地垃圾。

当地农民卢佩博格的篱笆多次被毁坏,他不胜其扰,多次向比利时维塞市警方报警,但警方对此表示无能为力:从陆地上进入这里需要出国到荷兰领土,不方便;坐船进入此处也不方便,一来缺乏着陆点,二来警方没有快艇,等费尽气力上了小洲,对方早已逃之夭夭。这里无法无天的状况在一对夫妇意外发现一具无头尸体之后达到了顶峰,比荷两国终于在2012年开始了关于3小块领土互换的谈判。

和平互换领土让管理更顺心

比利时的两块领土是自然保护区,谈判中,比利时维塞市市长马塞尔·奈温提出了希望荷兰保留自然保护区地位等条件,荷兰欣然同意。在就自然保护、领土整治以及水资源管理等问题达成一致后,两国于2016年6月签订了更改边界、领土互换的意向性协议。协议将原属比利时的两块领土(约23个足球场大小)和原属荷兰的1块领土(约4个足球场大小)做了互换,双方管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2016年11月28日,两国在阿姆斯特丹正式签署协议。

比利时国歌曾经有一个版本的歌词中有如下字眼:“只要还有一个比利时人活着,不管他是佛莱芒人还是瓦隆人,多么小的一块领土我们也永远不会割让。”如今比利时以大换小的做法显然有违当年国歌作词人的本意,但两国基于现实考虑的决定更有利于国境线上的长治久安。

苏联和波兰领土交换“等面积不等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历史中,多国领土由于战争和政治原因变动非常频繁,相比之下战后则稳定得多,这就使邻国之间的领土变动和交换显得引人注目。1951年2月15日,波兰和苏联政府签署了《苏波互换领土协议》。根据协议,两国各拿自己480平方公里的土地与对方作交换,从面积上看可谓“礼尚往来”。

当时的文件称这次大面积的领土交换满足了两国各自的需要,波兰获得了乌斯特里兹克区的油田,而苏联得以更便利地开展铁路建设。根据协议,所有在交换区域内遗留下来的不动产,如基础设施,建筑物,农场和铁路线等,都自动转移给新东家,双方未来都不再寻求其所有权。至于可移动物资,均由个人保管,条件是主人在离开时必须带走。两国还把原来各自土地上的人口迁移到了国内其他地方。

现存的部分资料表明,波兰交出去的这部分领土(如今在乌克兰境内)土质肥沃,而且地下埋有煤炭资源。协议签订8年后,前苏联就在这里开发了4座煤矿,年煤炭开采能力达到1500万吨。相比之下,前苏联交出去的土地要贫瘠得多,缺乏自然资源。苏联方面虽然宣称乌斯特里兹克地区有石油,但是后来证明石油早已被开采完了。目前也有资料质疑这桩领土交换是否真由波兰提出,因为当时苏联在东欧的表现非常强势,所以波兰是否出于自愿交换领土值得推敲。

印孟飞地交换利国利民

领土问题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人文地理现象——飞地,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的土地,可以用“我中有你,但我管不了你”来形容这种关系。飞地作为一个术语被引入国际政治领域始于1526年。飞地问题在许多国家存在,印度和孟加拉之间的飞地乱象尤其引人注目。

印度一孟加拉之间的飞地问题是典型的歷史乱账,是几百年前当地统治者造成的。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后,严重性日益凸显。沿着印度西孟加拉邦和东巴基斯坦的边界上,布满了一系列飞地。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孟加拉国,飞地问题成为困扰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大问题。印孟两国的飞地分布堪称奇观,许多飞地中还包含了另一个飞地(二级飞地),甚至二级飞地中还有另一个飞地(三级飞地)。例如世界上曾经存在过的唯一一块三级飞地是印度的达哈拉·卡戈拉巴里,面积仅7000平方米,被一块孟加拉飞地(二级飞地)包裹,孟加拉这块飞地又被一块印度飞地(一级飞地)包裹。

生活在如此复杂飞地里的居民长期以来在教育、水电、医疗、交通等方面面临诸多不便,困境可想而知。印巴分治以后,两国就试图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孟加拉国独立后也想和印度交换飞地,由于双方协议在印度国内遇到了阻力(孟加拉国得到的飞地面积更大),问题一直拖到2015年才最终解决。

2015年6月6日,印度和孟加拉国两国总理共同签署了一份领土互换协议。根据协议,印度获得51块位于印度本土的孟加拉国飞地,孟加拉国则获得位于孟加拉国本土的111块印度飞地,飞地上的居民有几个月的时间选择自己的国籍归属。

两国协议自2015年8月1日生效,世界上仅存的一块三级飞地从此消失了。从面积上看,孟加拉国比印度多获得了40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是飞地内民众缺乏学校、诊所及其他公用服务设施的现状得以改善,所以印度总理莫迪指出两国互换领土的协议“如同当年拆除柏林墙,标志着印孟关系出现转折点”。

领土赠与不成也感人

前文介绍的是互利互惠的领土交换,国际上还有感人的领土赠与倡议。

2017年12月6日是芬兰独立100周年的日子。作为芬兰的友好邻邦,挪威较早就开始考虑为芬兰送上一份大礼。这份礼物最后被部分热心的挪威国民选定为一座山峰,也就是两国边界上的哈尔蒂山1365米高的顶峰。

芬兰有着“千湖之国”的美誉,该国在地貌上缺山不缺水。哈尔蒂山在芬兰一侧的一个海拔1324米高的山坡,就是芬兰国内的最高点。而哈尔蒂山高达1365米的顶峰,在挪威境内,在群山耸立的挪威,这个山尖的高度连国内前200名都排不进去。

早在1972年,挪威测绘局的比约恩·哈尔森在飞越哈尔蒂山的时候就突发奇想:“挪威把哈尔蒂山的顶峰送给芬兰,让芬兰有一个真正的山峰不是很好吗?这么小的山峰对挪威不足挂齿。”2015年,退休的哈尔森联合一众粉丝发起了一项活动,希望挪威政府将其与芬兰接壤的边界向北挪约150米,向东挪约198米。这样一来新的国界线就把哈尔蒂山的顶峰从挪威一侧“切”到了芬兰一侧,以此作为送给芬兰独立百年的贺礼,而挪威只损失0.015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微小的调整在一般的地图上根本看不出来。

这份送礼倡议在社交网站“脸书”上获得近1.7万个赞,并得到了挪威女首相埃尔娜·索尔伯格的回应。首相表示:“我看到了挪威和芬兰之间存在的亲密关系……但两国间的边界调整会引发复杂的法律问题。”而挪威宪法中也有条款明确规定挪威王国是“不可分割的”。这项赠送山峰的倡议虽然最后没有落实,但让许多人了解到在“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铁律下,两国民众间原来还有如此感人的情谊。

猜你喜欢
飞地孟加拉国领土
飞地是怎样形成的?
Hungry horses amid pandemic in Bangladesh 孟加拉国疫情中受饥的马
层层嵌套的飞地
莫迪访问孟加拉国
守望“飞地”
练瑜伽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跟踪导练(四)5
孟加拉国将建核电站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