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HM-RFRM方法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

2018-08-14 08:28王恒昆胡宗文
交通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框架工程项目公路

王恒昆 胡宗文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济南 250002)

公路工程项目一般线路长、建设周期久、影响区域广、投资大、技术要求高、涉及人员广泛,在项目的建设及运营过程中,沿线地区的群众利益影响大、持续时间长,极易引起社会利益冲突,进而引发群体性事件。随着公路项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增加,在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也随之增多。

本文针对公路工程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基于大量实际项目的分析和相关理论研究整理确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等级全息建模方法进行风险的识别和筛选。

1 基本原理

1.1 HHM-RFRM方法简介

等级全息建模(HHM)方法由Haimes于1981年提出[2],等级全息建模技术是对大型、复杂、多等级结构的项目进行风险辨识非常有用的工具[3],并且可以多视角全方位地研究整个系统。该方法是一种全面的思想和方法论,其目的是捕捉和展现一个系统(在其众多的方面、视角、观点、维度和层级)的内在不同特征和本质[4]。

“等级”是系统中风险的不同层面[5],对于复杂大系统,必须了解不同层次等级的风险状况。“全息”是指当系统脆弱易引发风险时,从一个系统的多个视角来进行分析[6]。“全息”可能会造成风险因素的冗余,但同时也保证了识别风险的完整性。

1991年前后,美国开发了风险评级与过滤方法(RFM),后经改进产生了风险过滤、排序及管理模型(RFRM)[7]。RFRM由8个主要阶段组成[8-9],在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时重点考虑前4个阶段。

1.2 HHM-RFRM方法理论基础

风险界定。Kaplan和Garrick认为风险是风险情景、概率和损失指标的完备集,并不能简单表示一个数字或是一个向量,对风险(Rrisk)进行了如下的定义[10]:

Rrisk={[Si,Li,Xi,]}C

式中:Si为第i个风险情景;Li为第i个风险发生的可能性;Xi为第i个风险事件破坏性程度;C为完备集合。

视角界定。从技术分析视角(a)、经济分析视角(e)、管理分析视角(m)、社会分析视角(s)、环境分析视角(h)观察系统和了解所有风险的风险概率值、扩散程度、影响程度。

情景集Si应有如下性质,为便于解释,引入部分ɑ和整体A。

① 完备性。{aa∪ae∪am∪as∪ah}=A

② 有限性。项目中风险情景应该是有限的

③ 可分离性。ai∩∪aj=Ø

2 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的HHM框架

利用HHM识别公路工程项目全过程的风险源首先需要确定项目在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营管理4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构建风险评价体系。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对大量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案例进行分析,按照风险源分类,生成其风险评价指标为:环境指标、社会指标、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为了便于查阅和下一步识别、过滤,在此基础上构建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的风险评价指标需要涵盖常见的风险因素,主要风险因素的确定基于37个山东省内公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案例,对风险归纳,特殊风险不做考虑,形成表1。

表1 实际案例主要风险统计情况

续表1

指标风险因素次数概率/%技术线位与当地规划相悖1438隧道建设影响411取弃土场选取不合理3184压矿风险616工程方案问题1335管线及绿化迁移822跨线构造物不合理2362管理“五制”跟进问题1746缺少应急预案风险1232隧道施工安全管理411六项管理问题1746施工方案问题2876工人与当地居民冲突2157流动人口管理问题1438危化品堆积隐患514安全卫生问题2876媒体虚假报道风险3492政策审批不合法1849

考虑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而不是建立风险点库,将上述风险进行进一步筛检,对出现频率在1/3以上的风险保留,见表2。

③洪水量级大。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特大洪水,中下游发生10年一遇~20年一遇较大洪水;第二松花江上游发生超20年一遇大洪水;松花江干流发生10年一遇左右较大洪水。黑龙江上游发生了超10年一遇较大洪水;中游发生了超20年一遇的大洪水,下游发生超100年一遇特大洪水。

表2 一般公路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2 HHM框架构建

根据以上风险指标划分,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识别的HHM框架中,确定了5个主系统,5个主系统分解出来32个等级全息子系统(HHS),见图1。

图1 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的HHM框架

以上的HHM框架从多视角、多维度展现了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方面的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层层剖析确定项目将面临的风险场景进而识别出所有的风险要素。

3 基于HHM-RFRM方法的风险识别

参照RFRM进行风险过滤的一般流程,结合公路工程项目特点,进行如下操作。

阶段1。通过建立的HHM框架识别所有风险源。此阶段识别出来的风险是参照计划和依据推测,可能会出现不全面或者错误,该类错误主要由于参照历史数据的陈旧和项目自身特殊性及历史、经济、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变化造成。

阶段2。对风险进行第一次过滤。根据当前风险场景结合实际调查结果进行风险过滤,减少进入下一阶段风险的数量。此阶段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反馈。

阶段3。利用风险矩阵过滤。该阶段使用风险矩阵进行风险的定性筛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参照表3,表4。

表3 单因素风险影响概率(p)定性评判参考标准

表4 单因素风险影响程度(q)定性评判参考标准

将上一阶段识别出的风险点放入风险矩阵,见图2,微小风险舍去,较小风险有条件舍去。

图2 风险矩阵示意图

阶段4。多标准评估。对于上一阶段筛选的风险因素,考虑每个场景其系统的可复原性、健壮性、冗余性[11]。风险筛选评价标准参照焦亮[12]提出的11项指标,根据公路项目特点做了适当调整,见表5、表6,根据指标划分低、中、高等级,将低于设定范围的风险舍去。

表5 击溃系统防御能力的风险情景11项标准

表6 项目标准评价情景

表7 单因素风险影响概率(p)评判参考数值标准

表8 单因素风险影响程度(q)评判参考数值标准

在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后,应对整个风险进行等级评判,评价标准见表9,风险点放入图3,筛选微小风险,较小风险有条件舍去。

表9 单因素风险等级综合评判参考标准(R)

图3 定量风险矩阵图

阶段6。风险管理,根据识别出目前时序所能预见到的主要风险,列出风险清单,制定相应的措施。

阶段7。对滤掉的风险因素跟踪观察,特别是发生概率低但有严重积累效应的风险。同时注意随着时序的推移,是否有新风险的产生。

阶段8。反馈阶段。

在实际运用时,HHM框架确定后要通过充分的信息采集来使框架更加完善,同时HHM框架也是作为信息采集、实际调查的指导性框架,这样才能不漏掉重要的风险点。反馈机制见图4。

图4 HHM框架的反馈机制

综合以上步骤,完整公路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RFRM流程,见图5。

图5 RFRM风险识别流程

4 结语

本文在目前社会稳定风险研究理论及实际案例的基础上,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提出适于公路项目HHM-RFRM风险识别流程,并构建包含环境、社会、经济、技术和管理指标的公路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研究对建立健全公路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丰富风险识别手段有积极意义,同时,研究有利于决策者根据科学的风险程度来确定风险管理重点,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提高风险管理实效性。

猜你喜欢
框架工程项目公路
我国建成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十四五”浙江将再投8000亿元修公路新增公路5000km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公路断想
工程项目造价控制中常见问题的探讨
公路造价控制中的预结算审核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