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费消费现状思考

2018-08-14 07:00曹伯晗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预付费风险

曹伯晗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预付费消费逐渐成为流行的新消费模式。虽然这种消费模式能够有许多的优点,但是由于预付费消费背后还隐藏着各种风险,造成在给消费者带来优惠和便捷的同时,问题也屡见不鲜。现在对预付费消费缺少有效的监管手段,今后如何能够更加行之有效的采取监管,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

关键词:预付费;预付费消费;风险;监管手段

近日的一则新闻报道将一个持续了很久,也困扰了很久的问题——预付费消费问题重新被提及。什么是预付费?什么是预付费消费?顾名思义,预付费就是消费者在消费前先向经营者预先支付费用,这个费用在消费者成功消费后再给予实际的扣除。所谓预付消费也叫提前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经营者预先支付费用就可以类似整存零取的方式享受到服务,有时甚至还可以获得经营者承诺的额外优惠。

下面我们就根据这篇简单的新闻报道,来展开对预付费消费现状的思考。

一、预付费消费的现状

据报道,兰州市工商局高新分局近期接到多位消费者投诉,称在甘肃恒利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花费几百元到几千元办理会员卡业务,享受洗车、修车服务,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该公司突然关门,消费者无法联系到经营者。经兰州市工商局高新分局新建区工商所执法人员调查,消费者投诉事由属实,该公司已不在原地址经营,执法人员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与该公司负责人取得联系,依程序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并向社会公示,同时建议消费者向公安机关报案。

通过查询了解到,甘肃恒利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100万元,经营范围是汽车装潢美容;汽车养护;汽车清洗;汽车用品的批发兼零售。对于该公司的具体规模大小,提供的服务是否优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我们应该可以近似将其理解为生活中很普遍的“洗车店”。就是这样一家“洗车店”能够吸引众多的消费者花费几百元到几千元办理会员卡业务,享受洗车、修车服务,也许它的服务确实优质,但是这更加表明像办理会员卡等类似的预付费消费这种消费模式,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消费活动中的一种常态。

(一)预付费消费已成为常态消费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预付费消费逐渐在餐饮、美容、美发、洗浴、汽车、健身等多种服务行业被广泛使用,成为一种新的常态消费模式。从表面上看,预付费消费模式让消费者免去携带现金、找零的烦琐。同时,又能享受到不同于其他消费者的优惠折扣和待遇,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价格优惠。但是,这种便利性和价格优惠真的能够使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吗?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

(二)预付费消费问题屡见不鲜

实际上预付费消费的问题屡见不鲜,如“广东的欧先生在太和镇清新大道的店铺“车一族”办理了一张洗车卡。使用一段时间后,洗车卡还剩8次洗车和1次消毒服务。今年2月,当欧先生再次前往该店洗车时,商家表示已更换老板,旧卡不能再使用”,“多名消费者向深圳市消委会反映,花费上千元订购的羊奶后频遭“断奶”,要求商家退款,却遭到拒绝”等事件,先后见诸各类新闻报道中。可以说,在这种便利性和价格优惠的背后,所隐藏的却是各种各样的风险。

(三)预付费消费隐藏着各种风险

1.预付费消费,仅仅是凭借着经营者的信誉

因为在消费者花费几百元到几千元办理会员卡的时候,与经营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合同等相应的约定,也没有任何的保证措施能够约束经营者一定要依照对消费者的承诺来履行相应的服务。如果说经营者仅仅是不依照承诺履行服务,或者擅自变更服务的内容还是幸運的,如果如上述新闻报道中所提到的经营者直接关门“跑路”,那么不光优惠折扣享受不到了,预付的几百元到几千元也全部打了水漂,消费者的损失将会很难挽回。

2.在很多预付费消费的背后还隐含着“霸王”条款

诸如这篇报道中所提到的,消费者谢女士于2016年1月在顺义区马坡镇一幼儿水育馆购买了一张游玩钻石卡,服务项目为婴幼儿游泳和欢乐淘气堡各消费100次,价值4980元。办卡时宝宝八个多月,游了两次后孩子不适应,就一直未使用此卡消费。直至2017年7月,谢女士想要带孩子到店玩淘气堡时,却发现该店已将欢乐淘气堡拆除。店长不同意谢女士提出的退款要求,表示只能按照欢乐淘气堡10元一次的价格退1000元给消费者,游泳可以继续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办卡容易,退卡难”,当消费者希望结束与经营者的消费关系时,经营者通常以各种理由拒绝。还有的经营者规定了预付资金的有效期限,超过有效期不消费的,预付资金概不返还;有些会员卡、预付卡不挂失、不补办、不退钱。

二、预付费消费风险产生的原因

对于上述的种种现象,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呢?

我们在上面已经提及了造成这些情况出现的原因,就是这种预付费消费,仅仅是凭借着经营者的信誉,消费者在消费时与经营者之间没有任何的合同等相应的约定,也没有任何的保证措施能够约束经营者一定要依照对消费者的承诺来履行相应的服务。这就造成了当经营者不履行承诺时,消费者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虽然全国多数地方的工商管理部门先后出台了关于预付费消费的管理办法或者意见,商务部也出台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政策文件,但是这些文件也并没有很好地提出能够约束经营者的有效保证措施

例如,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预付费消费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工商发[2016]41号)中只提出“工商、商务等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法规宣传,积极向各类发卡企业和消费者开展宣传教育和风险提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督促发卡企业诚信经营、合规发卡,履行提示告知义务,确保购卡人知晓并认可单用途卡章程或协议内容。倡导消费者在诚信企业进行预付消费,预付消费时要签订协议,防范预付消费存在的潜在风险”,“工商、商务部门指导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建立完善各行业会员企业自律管理规范及违规行为惩戒工作,督促社会组织为成员单位提供信息咨询和宣传培训等服务,引导、规范会员单位经营者的预付费经营行为,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等内容,也仅仅是提出要通过宣传教育、行业自律等方式,提示和教育经营者要合规开展预付费经营。再比如商务部制定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修正本)中第二章第七条,也只是要求“发卡企业应在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内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备案”。在这些政策文件中,都仅仅是采用“软性管理”的方式“督促”“教育”等手段来管理预付费消费,没有相关的强制性措施要求。

当然,这也并非表示政府部门对预付费消费的管理放任自由,任意发展,只是由于现在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强制约束保证经营者来履行承诺,这也是我们下一个希望探讨的问题,就是究竟有什么办法能够强制约束保证经营者来履行承诺呢?

三、预付费消费的管理方向

(一)法律监管手段

我认为最有效的监管手段应该还是通过法律来实现。以我不成熟的想法认为,应该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专为保护消费者利益而制定的法律中,对预付费消费单独列明或者为预付费消费单独制定管理办法,明确消费者在预付费消费模式中应享受到的权利,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以及对经营者开展预付费业务加以限制,最好采取审核准入制度,加强对拟开展预付费业务的经营者审核管理,从源头上将商誉不好、诚信不好的经营者淘汰出去,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还要让经营者及时将已办理预付费业务的消费者名单登记备案,以便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告知消费者,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对于审核准予开展预付费业务的经营者,一旦出现服务不兑现、随意变更服务条款或者不允许退款等情况出现,有关部门将立即停止其从事预付费业务,并勒令限期将已收预付费用退还消费者,处以一定比例的罚款,待一段时间(六个月或一年)整改完毕后,才允许再次申请开展预付费业务。

我认为只有这样在法律中明确相应的措施,并采取严格的管理手段,才能遏制住屡发不断的预付费消费问题,才能做到全面依法治国。

(二)金融监管手段

法律监管手段的实施需要金融监管手段的辅助。真正能够有效保证经营者依照承诺履行服务的,就是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支付的预付费用的一定比例(10%或者20%)缴存保证金制度。

我认为金融监管手段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对于拟开展预付费业务的经营者,根据或者是工商管理部门,或者是银行通过类似授信模式,或者是第三方资信调查机构核定的可以开展预付费业务的额度,到指定银行,按照核定额度的一定比例(10%或者20%)存入保证金专户,并进行冻结。经营者可以在核定的额度内循环开展预付费业务,但是保证金专戶保持不变,只有当经营者停止开展预付费业务时方可取出。

我认为只有这样,当一旦出现经营者“跑路”等现象时,才能够有一定的措施来弥补消费者所遭受的损失。

(三)社会监管手段

当然,在加强有效的强制性手段监管的同时,社会监督机制的监管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旦经营者出现了不履行服务的现象,除了对其采取上述的强制性手段之外,还要采取将经营者列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黑名单,在征信系统对经营者的违规行为予以列明,纳入失信人管理等诚信监督手段。同时还需要加强对经营者、消费者的宣传教育,一方面教育经营者在开展预付费业务时,一定要诚实守信,依承诺履行服务;另一方面教育消费者在进行预付费消费时一定要保持理性,避免一次性投入资金过多,预付费式消费时间过长等。

另外,工商管理部门等监管机构还应该加强对经营者的日常监督管理,关注其经营情况,如果发现可能会有问题出现,应及时提醒消费者尽快采取相应措施。

当然,我们所提出的监管措施也并不能覆盖到预付费消费的所有可能的风险(诸如预付费用所产生的利息如何归属等问题我们就没有提及),实行起来也不一定都能够行之有效地化解风险。但是我们认为预付费消费模式在能够被“有效监管”的前提下,还是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定便利和一定优惠的。总之,每一样事物都是有它的两面性的,消费者无论在进行何种消费的时候,都应该保持应有的理智性,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的资金,避免预付费消费的时间持续过长,毕竟一旦面临风险,遭受损失的还将是消费者自身。

参考文献:

[1]《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修正本

[2]《关于进一步加强预付费消费管理工作的意见》(京工商发[2016]41号)

猜你喜欢
预付费风险
预付费消费的侵权风险及规范治理
三相四线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常见故障分析
电度表可放心选购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经验的预付费电能表用户欠费风险评估策略
一种基于电子车牌及预付费的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
基于密钥管理与安全认证的预付费电能表综合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