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

2018-08-14 09:42李壹凡
山东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育人功能志愿服务医学院校

李壹凡

摘 要:我国医学院校志愿服务工作起步较晚、经验较少,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医学生投入志愿服务时间较少,缺乏志愿理念和精神宣传,缺乏经费支持和物资保障等问题,本文主要从注重医德教育,强化医学生志愿服务理念;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规范志愿服务管理;依托医院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完善奖励措施机制,让医学生志愿服务在激励中发展等几个方面剖析,提出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

关键词:新时代;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医学院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这为新时代志愿服务指明了新道路,提出了新要求。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医学院校的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政治觉悟和思想高度,有助于增强医学生责任担当和时代使命,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医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取得了明显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因此,思考探究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投入志愿服务时间较少

很多品牌志愿服务活动都具有一定长效机制,需要志愿者长期投身其中,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和一定成绩。但医学院校大学生学业压力大,他们有可怕的“蓝色生死恋”,厚重的专业书籍使得他们不得不在课堂和课后均花大量时间看书和学习。相比综合型大学而言,自由可支配时间较少。另外,还有志愿者在学校担任团学干部,组织参与社团活动,跟随专业老师开展科研项目工作等,使得医学生能够投入志愿服务的时间更少和难以得到保证。

(二)缺乏志愿理念和精神宣传

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前,大多宣传活动通知、活动内容,但缺乏活动背景的介绍和志愿精神的宣扬;活动中,以完成活动为目的,不注重志愿活动素材的收集,如志愿者人物形象刻画、服务对象事迹提炼、志愿服务内容跟踪报道等;活动后,草草总结了事,缺乏对先进事迹和先进人物的深度挖掘,未能营造良好志愿服务氛围。

(三)志愿服务缺乏经费支持和物资保障

活动经费和物资保障是志愿服务活动正常开展和持续推进的前提,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经费一般由学校团委支出,很少有对口的专项活动经费。特别是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更多时候则由学生志愿者自行垫付活动经费,这将限制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志愿者投身活动,也会阻碍一些大学生志愿者开创新型服务项目的延续。

二、新时代医学生志愿服务育人体系方法途径

(一)注重医德教育,强化医学生志愿服务理念

医德是医学之魂,医德教育是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一个合格的医学生, 不仅要求医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还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服务理念。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让医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增加见识,拓宽眼界,提升自我人文素养,培养医学生医德教育,强化医学生志愿服务理念。使医德理论与服务理念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转化为医学生内在的医德修养和志愿精神。

(二)加强志愿服务组织建设,规范志愿服务管理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医学生德育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医学院校志愿服务组织应明确志愿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挖掘服务特色,加强组织建设。对医学生志愿者进行有效登记注册,健全志愿者注册机制,采用第二课堂成绩单或志愿服务学分制管理,明确规定每位医学生在每一学年需要的时间或分数。做到志愿项目可控可调,志愿者合理分工,志愿服务痕迹可查可点,规范志愿服务管理。

(三)依托医院志愿服务项目,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医学生可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依托医院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在医院开展导医服务,让医学生更早接触医院环境、熟悉医院事务,培养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增强医学生服务理念与责任担当,从根源上有效减少医患矛盾发生的可能性;在医院开展临终关怀肿瘤病人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医学生坚强心理和同情之心,有效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医学生参与“小丑医生”关爱儿童病员,用微笑治疗病痛,培养医学生仁爱之心和博爱之心,有效提升病员幸福感,提升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四)完善奖励措施机制,讓医学生志愿服务在激励中发展

一个成熟的志愿服务组织必定拥有一套完善的奖励、激励措施机制。医学生志愿者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志愿服务,他们消耗着自己的时间、精力、金钱,他们虽不计辛苦、不计报酬,但很渴望被认可,希望在激励中前进。目前,比较常见的激励措施机制是学校评选“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者”等荣誉,但一年评选一次,只有较少志愿者能获得奖励。应该扩大志愿者荣誉激励的范围,设置形式多样的荣誉奖项,增加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技能、服务时间以及亲和力等方面的评比奖项,并提高奖项的含金量,使学生在评定奖学金、助学金和求职时,能给志愿者增加筹码,提升志愿者的服务热情和工作激情,让医学生志愿服务在激励中发展。

三、总结

我国已进入新时代,全民健康,全面小康,医学院校志愿服务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载体,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服务理念的优秀医学生的重要途径,探索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将推动医学院校志愿服务革新行动理念、创新行动方式、丰富行动文化,提高医学生个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 冯文凯,苏杨.志愿服务与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9):273-274.

[2] 牛启超,仰曙芬,岳凤莲,杨扬.志愿服务在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9):24-25.

[3] 林中青.强化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的思考.2013(9):14-18.

(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猜你喜欢
育人功能志愿服务医学院校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