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背景的跨境电商发展机遇与模式

2018-08-14 09:48刘晓东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交易平台跨境电商互联网+

刘晓东

内容摘要:我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由于受劳动力成本优势的逐渐消失和物流企業转型困难等问题的影响,传统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难以为继,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转型势在必行。作为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跨境电商不仅可以通过互联网系统将社会零散资源、要素加以整合,依托数据传输降低企业运行和交易的相关成本,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经济全球化障碍,解决传统贸易痛点,推动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因此,在国家积极推动“互联网+”战略下,总结出当前我国跨境电商运作模式,由此提出促进“互联网+跨境电商”新型运作模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 跨境电商 交易平台 模式对比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以及制造业和物流成本的逐步攀升,我国传统的外贸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在国内经济整体低迷和外贸经济不断下滑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找新渠道,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外贸运作渠道的转变也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促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跨境电子商务成为社会关注热点,跨境电商迎来历史发展机遇。首先,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典型产物,依托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将社会零散资源和要素进行整合,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商业运作,解决了传统贸易的一系列痛点。其次,跨境电商是现代消费理念的时代产物。伴随着互联网技术革命与支付革命,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选购国外产品。并且跨境电商凭借其扁平化的运营模式可以省去大量中间环节,与传统的商场购物方式相比,国外消费品的价格更加低廉。

虽然跨境电商在国内有诸多政策支持,但是由于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不长,其运作模式存在很多漏洞,商业欺诈和交易陷阱时有发生。比如国内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购买到了假冒伪劣或者质量不过关产品之后,退货和申请退款的流程十分繁琐复杂,面临跨境追索及索赔的高难度实现和耗时工作量,很多消费者对跨境电商涉及的法律管辖问题并不了解,因此选择隐忍或者自认倒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和发展前景。根据《2016年中国网民消费受骗大数据报告》显示,在网民遇到电商欺骗行为后,33.7%的网络消费者选择隐忍,26.9%的网络消费者通过社交网络渠道进行吐槽,26.3%的网络消费者选择联系商家讨说法,仅有13%的网络消费者向维权机构进行申诉。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5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1.2万亿元,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因此,在国内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在政府积极推行产业互联网化的背景下,将不断成熟的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跨境电商行业,积极探究“互联网+跨境电商”的运作模式,可有效解决当前跨境电商发展瓶颈,探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跨境电子商务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

跨境电商发展机遇与问题分析

(一)跨境电商发展的机遇研究

跨境电商是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迎合国家“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可以用单批次的贸易交易模式取代传统的大规模订单贸易模式,消除经济全球化障碍,推动世界经济的进一步融合,还可以让企业快速加入经济全球化经济浪潮当中,借其扁平化的运营模式可以省去大量中间环节,降低企业运行和交易成本,享受更加平等的贸易环境。首先,跨境电商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互联网网络的普及率以及移动设备的使用量,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8次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中国境内互联网用户达到7.1亿,互联网网络的普及率达到51.7%(见图1),比世界互联网网络普及率高3.1%。其次,跨境电商是现代消费理念的时代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越加旺盛,对商品品质和品牌多样化需求较多的中产阶级的人群规模不断壮大,据统计2015年我国家庭财富总值超过20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加之互联网技术革命与支付革命的进一步爆发,以及国内电商难以满足中产阶级人群的个性需求与小众需求,海外商品的品质保证成为中产阶级追求的对象,跨境电商迎来全新发展机遇。

(二)跨境电商发展的问题研究

虽然跨境电商在国内有诸多政策支持,如表1所示,自2013年以来,商务部、发改委以及海关总署等众多部门相继颁布多种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文件,2016年外汇管理局颁布《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但在众多的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文件中,缺乏具有权威性的相关政策,使我国跨境电商面临无法可依、缺乏具体指导的规范性文件,不利于我国跨境电商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其次,由于我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时间不长,其商业模式仍不成熟,加之不用国际的电商运营模式存在沟通障碍或不及时等问题,跨境电商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比如,国内消费者在国外网站购买了假产品后,退货十分困难。因为打越洋官司不仅费时,而且费钱,最后只能认栽,不予追究。而对于网络消费者不愿意维权的原因进一步调查显示,41.5%的网络消费者不懂法律、36.4%的网络消费者认为维权程序繁琐消耗时间,而36.1%的网络消费者投诉无人受理,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营效率和发展前景。

互联网跨境电商运作模式及特点研究

根据2017年艾媒发布的《2016-2017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较2015年增长了0.9万亿,发展态势良好,预计到2018年底时,中国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会达到8.8万亿,未来中国跨境电商将占据亚太地区的53.6%,有望成为世界第一大跨境电商国家。自2012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1137号文件,开启了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开端后,在政府多年的政策支持下,我国跨境电商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并逐步得到社会认可。但是由于我国跨境电商起步较晚,在商业模式以及运营方式上仍存在诸多缺点,大部分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或者平台仍没有实现盈利,再加上国外电商巨头、外贸商、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跨境电商行业,使得行业竞争加剧,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剧。因此,总结当前我国跨境电商运作模式,探究“互联网+跨境电商”的新型运作模式,对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口跨境电商模式及特点

目前市场中对跨境电商模式并没有明确的分类标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物流、通关、销售等不同行业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种类的进口跨境电商模式。比如,从跨境电商交易角度而言,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分为C2C海外代购模式、B2C海淘模式、第三方C2C与B2C、自营与第三方混营模式等;从跨境电商与物流合作角度而言,跨境电商模式可以分为平台直邮模式、海外仓直邮模式、保税区模式、导购返利模式、海外闪购模式、海外特卖会模式等,跨境电商模式如表2所示。进口跨境电商模式运作流程如图2所示,主要运作流程包含商品采购、电商发货、商品到岸、商品运输四个环节。

(二)出口跨境电商模式及特点

出口跨境电商模式从运营角度分析,主要有零售批发、自产自销、代发货。其中,零售批发是目前出口跨境电商运营主体采用的主要形式。零售批发的核心思想是使用囤积货物方式以最低价格获得商品,从而再转手出售获得中间利润。但是该种模式很容易受到季节影响,在产品旺季时,需要出售足量的商品以弥补采购、人工、物流等成本。在产品淡季时,过多的压货可能形成对卖家资金流较大压力;自产自销,即M2C(生产厂家对消费者)是具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大品牌的主要运营模式。大部分自产自销企业的跨境业务都是委托给电商企业,所有的线上销售、线上管理都由具有专业化的跨境电商完成;代发货模式属于第三方中介运营模式,即卖家与生产商、制造商或者批发商具有合作關系,通过卖家自己的渠道出售其它商品。由于该种模式不需要进货、存储,因此资金投入低、风险小,比较适合小型跨境电商卖家。出口跨境电商模式从线上业务角度分析,主要包括B2B与B2C两种模式(见表3),其中B2B模式又包括信息平台与交易平台,B2C模式又包括开放平台与自营平台。

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跨境电商市场监管体系,施行全流程监管

第一,加强对跨境电商市场的信用建设,减少或者消除信息非对称现象。在“互联网+”时代,政府可以在跨境电商市场中引进区块链技术,通过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信息数据共享性等特点建立跨境电商信用系统,同时建立与信息系统相匹配的奖惩联动机制,促使跨境电商市场更加公开、透明与规范。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各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在跨境电商监管部门内部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重构当前跨境电商交易流程。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数据在海关、检疫部门、工商等国家职能部门的内部流通,精简跨境电商行业中的政府监管部门,简化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进出口流程,为跨境电商提供便利。第三,完善跨境电商各环节的法律体系建设,制定跨境电商国家标准规范。比如建立跨境电商经营者电子标识,并将此作为合法运营标识。所有具有电子标识的跨境电商经营者的信息全部在政府职能机关中注册,电子标识一方面可以保证商品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在商品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查找到商品的来源。

(二)加强跨境电商监管力度,重点加强跨境电商市场信用体系建设

第一,建立跨境电商协同监管体系。由于跨境电商业务模式众多、业务流程复杂,如果只有一个监管部门势必影响监管效率或者出现监管空白区域。因此建议参与跨境电商业务活动有关的政府部门,如海关、检疫部门等机关部门日常业务全部实现互联网化,并在跨境电商业务方面实现数据内部流通,为各环节监管部门提供便利,简化跨境电商进出口流程,提升跨境电商运作效率;第二,加强现代互联网技术在跨境电商监管领域的应用。比如,使用目前最先进的区块链技术,依靠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保证跨境商品信息以及买卖双方信息的真实性。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可追溯性,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或者虚假信息,保障消费者权益。依靠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性,简化监管流程,加强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协同性,提升监管效率;第三,加强对中小型跨境电商服务主体监管力度,提升跨境电商行业入门门槛。定期对跨境电商平台中的商家进行抽查评级,对于不合规的电商坚决取缔,净化行业运行环境。同时,加快跨境电商行业与社会信用系统对接,实现快速身份认证以及快速信用查询。此外,随着我国跨境电商发展速度增快,市场规模增大,在建立跨境电商信用体系时,要注意与国际市场接轨,评价体系及标准要尽量按照国际标准,一方面减少跨境电商业务国际纠纷,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我国跨境电商行业形象。

(三)重视人才培养,探索新的跨境电商发展模式

第一,通过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三个渠道协同培养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为跨境电商行业提供充足后备力量。比如,在技术类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探究符合互联网时代发展的新型跨境电商模式,培养一批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与跨境电商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让具有理论基础的人才下到基层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一批既具有理论、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第二,跨境电商行业协会可以通过建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形式,培训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人才。比如,行业协会可以让业务发展水平排名靠前的企业定期到培训基地进行演讲,传授运营经验及管理经验,增加行业之间的交流。同时,行业协会也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到培训基地进行演讲,讲授行业最新资讯与技术,传递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与模式;第三,高等院校、社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要充分整合市场中的资源与信息,尤其是网络下单、配送、仓储、销售等重要环节的信息数据。再依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进行详细分析,找出行业发展问题并解决。比如,跨境包裹无法实现全程追踪问题,可以通过国内外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委托代理形式或者海外并购形式,实现物流数据信息对接,从而实现跨境物流全程追踪。

参考文献:

1.徐松,张艳艳.应将跨境电商建成“中国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经济纵横,2015(2)

2.金虹,林晓伟.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与策略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2015(9)

3.鲁钊阳,廖杉杉.P2P网络借贷对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影响研究[J].财贸经济,2016(3)

4.李旭东,王耀球.跨境电商多元模式下跨境物流企业服务功能整合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6(5)

5.陈金莲,柯艳艳.宁波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发展报告[N].人民网,2016-09-24

6.何伟.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选择的国外经验与启示[J].商业经济研究,2017(6)

7.李旭东,安立仁.跨境电商物流企业综合服务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5(11)

8.杨振华,郭怡君.中国跨境电商出口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J].商业经济研究,2015(30)

9.柯丽敏,王怀周.跨境电商基础、策略与实战[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10.林荷,郑秋锦,陈佑成.“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企业转型O2O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交易平台跨境电商互联网+
环太湖艺术品交易平台上线
基于Android的C2C交易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交易平台应兼顾效率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