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建设

2018-08-14 09:42樊星
山东青年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利益文明

樊星

摘 要:随着工业革命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人们在获得空前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全球变暖、大气污染、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占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位置。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类为事物的中心的学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旧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因此,重新审视和研究人类中心主义与环境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人类中心主义概述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表达了最早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亚里士多德说“植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动物的降生,其他一些动物也是为了人类而生存。驯养动物是为了便于使用和作为人们的食品,野生动物,虽非全部,但其绝大部分都是作为人的美味,为人们提供衣物以及各类器具而存在。如若自然不造残缺不全之物,不做徒劳无益之事,那么它是为着人类而非为了所有动物。”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主宰一切的。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到“地心说”再到康德的“人是目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逐渐形成,人类中心主义没有一个固定的含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但就其本质来说,是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人的价值高于一切,其他所有的一切都要以人类的价值为尺度。

1. 旧人类中心主义

旧人类中心主义是指以局部人的短期利益为出发点,忽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旧人类中心主义在产生之初,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人们还处于顺应自然、迎合自然的状态,对于自然的改造力和影响力较小。随着人们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之后,人们的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了提高,开始模仿自然,尤其是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人们从迎合自然转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这一时期对自然的大规模的索取和掠夺严重破坏了生态关系,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失衡。进入20世纪后期,生态危机引起人们反思,这一时期内,虽然人类的活动行为仍然在破坏生态环境,但是已经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人们从征服自然逐渐转向保护自然。

2. 新人类中心主义

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逐渐提高,旧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不断浮现,不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一部分人开始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提出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新人类中心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而生。新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的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局限于眼前的短暂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新人类中心主义是对旧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与发展,以人的利益为出发点,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具有全局觀念,更加适应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3. 新旧人类中心主义的联系与区别

新旧人类中心主义都是以人的利益为中心原则,以人的利益为主体,新人类中心主义是在不断的质疑、批评和肯定中发展的,是对旧人类中心主义的继承、发展、超越。旧人类中心主义以部分人的利益为主体,新人类中心主义以全部人的利益为主体,关注全人类的利益;旧人类中心主义只重视局部的、短暂的利益,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理念,新人类中心主义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中心,尊重人与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科学的、有序的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采取改造与保护同时进行的发展理念。

二、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含义

工业革命带给人们物质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危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的高度,“前人种树,后人乘凉”。1987 年,著名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中国学术界首次使用生态文明概念。叶谦吉教授从生态哲学的角度认为,所谓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同时又保护好自然,既从自然获利,又要把利还给自然,始终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关系。

2. 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

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人类的利益,建设一个绿色、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因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人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类区别于其他一般动物的是人类的实践活动,人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主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靠人类单方面的作用去完成的,即是创造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类的主体性,生态文明建设就毫无意义可言。

3.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在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理念,使得生态危机进一步加剧,随后,人们意识到生态危机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巨大威胁,开始转变对待自然的态度。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

三、旧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

1. 旧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

旧人类中心主义常常粗暴的表现为“征服主义”、“统治主义”。首先,旧人类中心主义不能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存与人的发展最根本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来源于自然。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体与客体辩证统一,旧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作为被征服的对象,将人看做是自然的主宰,把人与自然看做是对立面,肆意的掠夺自然资源,乱砍滥发树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粗放式开采资源能源等,忽视了主客体的辩证统一;其次,旧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中,人们只考虑自身的民族、国家、地区的利益而忽视其他民族、国家、地区的利益,肆意掠取自然资源而不顾因此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彼此之间形成恶性竞争,忽视了由此引发的生态危机;第三,旧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表现为“物种主义”的观念形态,认为其他所有物种都是为了人的存在而存在,将人也定义为了一般物种意义上的存在,没有认识到没有任何一种物种是会为了其他物种的存在而存在,以这样的观念来指导实践活动是错误的;最后,旧人类中心主义缺乏平等的道德关怀,认为道德关怀仅属于人类,缺乏对自然万物同等的道德关怀,用这种非生态的人际伦理去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会使问题加剧化。

2. 旧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旧人类中心主义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人既可以建设生态文明,也可以制造生态危机,旧人类中心主义仅仅以人的短期利益为出发点,在大量改造自然、掠夺资源时只考虑到了当代人的需求,忽视了后代人的利益,不尊重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期,旧人类中心主义作为思想理论的指导已经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四、 新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文明

1. 新人类中心主义的合理性

新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旧人类中心主义的扬弃的基础上,结合现在的时代背景所形成的,其存在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第一,新人类中心主义在时间上具有合理性,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就是新事物不断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新人类中心主义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与可持续发展观是一致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第二,新人类中心主义在空间上具有合理性,生態危机不是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为全人类发展考虑,新人类中心主义在空间上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全球共同发展的理念;第三,新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主体性上具有合理性,旧人类中心主义对于人的主体性没有科学的界定,马克思认为,人的主体性就是实践性,新人类中心主义在任的主体性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依据,从实践活动中来理解人的主体性。实践活动中,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主体作用于客体,客体反作用与主体,即人在实践活动中改造自然,改造自然的后果反作用于人,人对改造自然的结果进行反思,进而保护自然。

2. 新人类中心主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一种反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观、人际观和价值观,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体现着人类在发展的同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旧人类中心主义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再适应新时期人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新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的整体的利益为中心。在发展中,坚持充分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协调利用自然和保护自然的关系,并注重统筹和协调区域发展。新人类中心主义坚持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实现人类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一致的。

新人类中心主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大规模的爆发生态危机,因此没有对生态危机进行较为详细的、系统的研究和阐述,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学理论。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自然和实践的关系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给予了理论支撑。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的关系,新人类中心主义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解决目前的生态危机提供依据,因此,新人类中心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

结语

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历史的实践证明,人类中心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人类中心主义是一个长期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该树立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正确认识、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全人类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溶.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李晓光人类中心主义合理性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05.

[3]范洪.论无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理念[D].重庆:重庆大学,2012.

[4]邓玉兰.论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D].西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利益文明
请文明演绎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漫说文明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对不文明说“不”
An Eco—cri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flicts in the Poem “Snake”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