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智慧物流转型路径探讨

2018-08-14 09:48伍宁杰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转型路径物流产业智慧物流

伍宁杰

内容摘要:作为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服务行业,物流产业每一次转型与升级都对产业结构转型和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较高的物流成本和低水平的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物流发展的最大障碍,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势在必行。智慧物流是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智能感应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仓储、运输等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了物流服务的实时化、可控化和便捷化管理,对完善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完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加快智慧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型升级。

关键词:“互联网+” 物流产业 智慧物流 转型路径

引言

物流行业是融合运输装卸、仓储包装、加工配送以及借贷信息等多种产业而形成的一种综合型与聚合型的服务产业,将多种物流资源加以优化整合,完整的实现将商品从供应地到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是支撑一国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行业。物流行业被称为二十一世纪的第三利润源,对加快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产业增长规模和综合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物流产业作为中国经济领域近年来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新兴产业,仅仅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已经完成欧美等物流强国近百年的发展水平。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05年的不到50万亿元迅速增长到近200万亿元,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8增长至7%,吸纳的就业人数也由1600万人次增长至3000万人次。2016年我国快递业务总量突破300亿件,尤其在“双十一”、“618”等互联网电商营销策略的推动下,物流快递量更是取得爆发式增长。2016年“双十一”的快递量为37.6亿件,占据全年快递总量的12%,日处理快递量达到2.5亿件。但与发达国家的物流行业相比,我国物流行业还存在种种弊端。首先,我国物流行业的运输成本较高,物流运输费用花费GDP总额的18%,而发达国家仅为8%。其次,我國物流市场产业集中度不高,当前我国道路运输运营主体已达720万家,其中超过90%的经营者为个体经营,他们将承担物流产业90%以上的公路运输业务。但是公路运输排名前20的企业运输业务总额只有2%,可见物流产业运输的分散度较大。而传统的公路运输模式往往管理方式单一、组织形式效率低下,智能化水平低等缺陷将导致严重的物流浪费。第三,过高的物流成本和低水平的管理制度成为制约我国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重要瓶颈。根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物流绩效为27,而我国已经实行或者将要实行物流信息化的企业为39%,全面实行信息化管理的物流企业仅为10%。因此,提高物流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构建和完善布局合理、竞争有序以及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已然成为当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智慧物流势在必行。

智慧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智慧物流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新型物流形态,是通过将大数据、云计算以及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制度全面融合并应用到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的现代化物流管理。智慧物流通过全程的信息采集和智能管理,实现了物流服务体系的实时化、可控化、便捷化以及信息化的创新物流形态。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物流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感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相融合,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更具效率的新型物流业态,大大降低了各行业的物流管理成本。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智慧物流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联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使物流电商随时可以掌握市场需求动态情况,从而达到对物流产业更加精细与动态的管理效果,进而改善整个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与优化。图1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模式。智慧物流价值链包括:客户、零散车主、物流车队、物流企业、供应链企业五个主体,供应链平台、物流管理平台、物流电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四大平台。智慧物流通过互联网技术将整个价值链上制造、采购、电子商务、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联系起来,以实现高服务低成本。同时,智慧物流可以为供应商、生产商、消费者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以降低运营风险。

《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国务院出台的《关于积极推动“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我国物流产业列入“互联网+”战略当中,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打破区域封锁和行政分割,通过发展“互联网+物流”的新型业态,进一步加快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和基础网络设施建设步伐。同时,借助一体化运作、多式联运以及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物流,打通物流信息链,着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行业的专业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实现物流产业的全面升级与转型。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使跨域区生产、流通以及消费的内涵和方式不断升级,为落实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商贸一体化进程,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并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年)》,提出要通过市场的积极运作和政府的科学引导,深化我国物流领域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制定我国物流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标准,创新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探索“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

智慧物流的发展态势

(一)智慧物流已成为国家战略发展重点,利好政策相继出炉

随着2015年政府报告提出“互联网+”新型产业发展战略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个与物流产业相关的政策。比如,2016年4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7项工作任务与5大保障措施,为“互联网+物流”新型业态下的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互联网+”高效物流实施意见》,细化了《行动计划》,提出明确的方法与政策打破制约智慧物流发展的体制问题,创新制度以制定全新的智慧物流行业标准,释放智慧物流发展活力。2016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强调了智慧物流的战略意义,并指出“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意义不仅仅是增加经济发展新途径,更是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在短短时间内,政府相继出台政策文件并在重要会议中强调智慧物流发展模式的意义,从政策层面对传统物流行业给予支持,“互联网+物流”的新型业态智慧物流发展模式前景明朗。

(二)共享经济整合资源,丰富智慧物流发展模式

随着滴滴出行等共享经济企业在物流产业的渗入与发展,有效解决了当前我国物流运输行业小、散、乱等弊端。通过共享物流软件的匹配功能,实现了货运车与货运需求的实时供需匹配需求,降低了货运车空返率,有效提升物流运行效率,共享经济思维为智慧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从本质上来看,共享经济下的智慧物流实际上就是共享物流信息,其核心是利用物流信息的共享实现物流产业链各节点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物流产业链各运营主体成本,进而推动传统物流行业向智慧物流转型。传统物流行业通过与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衍生和创新出多种形式的共享物流发展模式。如基于货运运输企业与掌握信息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的互联网运输,不仅丰富了智慧物流发展模式,有利于实现O2O物流模式,使货运企业的空车返回现象减少,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控制和浪费,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基于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发展,共同配送将货物统一存放在有利位置,通过物流行业公共信息平台,使不同的品牌或者不同消费者共享配送资源,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而作为物流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跨界共享尤其是物流与金融、服务等行业间信息共享,打破不同行业间的物流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实现物流跨界共享

(三)移动物流APP技术,助推智慧物流建立全新商业模式

传统物流商业模式首先是客户向物流企业驻点提交待邮寄货物,然后物流企业通过人工将邮寄货物进行分类并发放各地,最后通过大量邮递员将邮寄货物送达指定地点。该种物流商业模式缺乏技术,不仅效率低下,更将耗费大量人工成本,增加物流企业负担,已然不适用于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急需新的智慧物流产业商业模式。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移动互联3G、4G技术的普及,移动物流APP为物流产业新商业模式提供了方向。首先,移动互联3G、4G网络以及智能设备的普及,为智慧物流发展提供了用户基础。人们可以随时通过手中的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查询自己邮寄货物的实时状态信息,享受到各种优质服务。其次,移动物流APP可以直接连接客户与物流企业。客户要邮寄货物时,不再需要自己去指定地点,移动物流APP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与分类实现上门邮寄服务。同时,物流企业快递员可以通过移动物流APP了解自己所属片区的邮寄货物直接送件,既节省了企业运营成本,又提升了企业运营效率。最后,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移动物流APP发布与接受各种信息,通过与客户之间的交流得到反馈结果,进一步提升与优化物流企业服务,一方面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另一方面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收益。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物流企业规模较小,末端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当前,我国物流市场管理混乱,没有形成统一开放的现代化物流市场,活跃在我国物流领域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布局分散,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广大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同时缺乏向西方发达国家一样的龙头物流企业,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同时,我国跨境电商物流缺乏统一行业标准,如果跨境物流按照境内物流的流程进行运营,必然会耗费大量时间与资金。因此亟需制定出一套适用于跨境物流行业的标准体系。另外,物流产业链末端配送成本高,且末端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用。大部分物流采用将大城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耗费大量资金在这些城市建设仓库或者配送点。而对于稍微偏远一点的乡、村等地区的物流配送点建设不足,仅有几家大型物流企业可以在这些地区进行物流配送点建设。

其次,我国智慧物流信息标准制定进程缓慢,国家对跨境电商政策支持不足。基于物流信息标准化流程的智慧物流,不仅要求在物流软件、条形编码和全球定位系统上实现标准化管理,还要求在文件格式、数据交换以及信息接口方面实行统一的行业标准。而我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并不完善,不同的物流企业各自为政,导致信息沟通不畅,制约了物流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大力提升。同时,与电商物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针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现行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知道意见》和《关于跨境电商务零售进口税征收政策的通知》只针对出入境产品的海关、稅收、检疫等方面,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另外,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物流市场的强烈需求背景下,仅仅依靠国际物流公司进行跨境电商业务是远远不够的,急需能够承担国际运输的大型物流企业。

再次,物流基础设置建设较为落后,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较为缺乏。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爆发式增长,智能感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仓储、监控、仓库管理等运营环节,物流电商随时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自动调整商品库存量,进而在不增加人力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管理成本,提升物流运营效率。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对“物联网络”进行管理与控制,智慧达到对物流产业更加精细与动态的管理效果,进而改善整个物流产业链,实现物流产业的升级与优化。但当前我国物流企业拥有的物流设备落后,企业之间的信息化连接不足,缺乏高效的货物仓管系统和追踪系统等现代物流服务信息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不完备,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另外,我国发展现代化物流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而当前我国严重缺乏网络通信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高端人才,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物流的长足发展。

(二)促进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首先,加快完善智慧物流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O2O体系建设。当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经营规模较小、城乡分布不均衡以及经营管理理念落后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物流产业的长足发展。因此,要加快制定智慧物流发展规划,完善促进智慧物流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将物流产业列入“互联网+”战略中,加快新的传感技术、北斗导航、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我国物流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其次,不断完善传统物流信息化体系,实现物流产业的O2O体系建设。作为“互联网+物流”的新型业态,智慧物流虽然需要借助网络追溯系统和智能调节系统实现可视化、实时化管理,但智慧物流的形成并不是单个物流企业实现内部O2O模式,因此要借助一体化、多式联运及智慧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打造物流领域线上支付和线下运输无缝对接的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的O2O模式,真正实现智慧物流。

其次,加快智慧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步伐,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政府加大对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财政扶持力度,建立长效的财政专项资金或税收减免等多种财政保障机制,将发展智慧物流作为各级政府的重点或优先扶持项目,大力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盟重组以及战略合作,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型和升级,建立一大批信息化水平高、技术水平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以、运营和绩效高效以及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集团。另外,要深化我国物流领域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行业资源整合和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制定我国物流领域的一系列技术和管理标准,创新物流运作管理模式,探索“互联网+物流”的智慧物流发展模式与实现路径。

再次,加快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参考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增加对现代物流行业的投资渠道,鼓励民间和社会资本采用PPP等多种模式进入流通领域,合理构建和布局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尽快建立统一开放、运营高效、竞争有序的区域或全国物流服务市场,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针对阻碍智慧物流发展的因素出台专项政策,简化我国境外电商物流货物出境手续与流程,提升境外物流运输效率。针对最后一公里运输难题,可以对物流流通落后的镇、乡提供建设物流中心的政策支持。最后,人才作为智慧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是决定传统物流企业能否向智慧物流转型的关键,因此要加快培养物流领域的专业化人才,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和引进机制。

参考文献:

1.鞠颂东,李伊松,徐杰.西部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2)

2.郑晓丹.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7(18)

3.张春霞,彭东华.我国智慧物流发展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10)

4.崔宏凯,张林,江志娟.中国西部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省域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

5.魏修建,陈恒.物流发展驱动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区域差异性研究——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6)

6.王健,范月娇.我国物流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动态效应检验与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中国流通经济,2014

7.孙鹏,罗新星. 区域现代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协同度评价——基于湖南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2(7)

8.栾淑彦.试论以现代国际贸易为导向的国际物流体系的建立[J].商场现代化,2009(8)

9.劉丹,张晟义.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实证分析[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2)

10张良卫.“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以广东省为例[J].财经科学,2015(7)

11.刘有升,陈笃彬.基于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跨境电商与现代物流协同评价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5)

12.Athanasios A. Pallis,Thomas K. Vitsounis,Peter W. De Langen Port Economics, Policy and Management:Review of an Emerging Research Field[J].Transport Reviews, 2013,30(1)

13.Lorena Garcia-Alonso,Joaquin Sanchez-Soriano.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Inland Traffic Distribution and Provincial Hinterland Share of the Spanish Port System[J].Transport Reviews,2010,30(3)

14.A Favache,D Dochain,B Maschke. An entropy-based formulation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based on contact structures[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0,65(18)

15.H Ramirez,B Maschke,D Sbarbaro 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multi-energy systems: An irreversible port-Hamiltonian 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2013,19(6)

16.H Ramirez,B Maschke,D Sbarbaro Irreversible port-Hamiltonian systems: A general formulation of irreversible processes with application to the CSTR[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13,89(4)

猜你喜欢
转型路径物流产业智慧物流
检验检测机构转型的研究分析
一起由质押监管骗取贷款的贷案及风险防范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面向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