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放、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

2018-08-14 09:48郑春妮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

郑春妮

内容摘要:我国市场开放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金融行业也发展迅速,二者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因而也会对商贸流通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使用2003-2015年期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市场开放、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和金融发展都抑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当二者共同作用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大。此外,分地区回归发现:市场开放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时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依然产生抑制作用,而这种共同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市场开放 金融发展 商贸流通业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开放度逐渐增加,并且快速融入世界,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市场开放度得到快速提升,与此同时我国金融市场也越来越完善,利率已经逐渐实现了市场化,金融机构能够自由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向高收益企业发放贷款。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已经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而商贸流通业作为沟通生产和消费的重要桥梁,必然也会受到其深刻影响。

国内已有部分学者就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进行研究。张玉明(2011)认为金融危机后,金融企业对放贷条件的要求愈加苛刻,商贸企业唯有通过不断改革,拉动消费并努力降低成本才能更好地在市场中发展。姜超峰(2015)认为随着企业间供应链的深入融合,企业间产生了一个金融网络,通过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担保,可以有效提升银行贷款的资金安全性,提升银行的放贷积极性。熊宇虹(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在发挥金融对企业提供支持的核心功能方面有独特优势,并从互联网金融对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角度,指出了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方向。闫婧(2017)认为由于传统金融模式的高成本和资产条件,使得商贸流通企业难以获得资金,而通过发展互联网金融则可以降低金融成本,有效解决商贸流通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另一部分学者就市场开放对商贸流通业产生的影响展开研究。陈宇峰和章武滨(2015)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对商贸流通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对外开放度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效率。李志鹏和闫实强(2015)发现随着对外开放度的提升,我国商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增强,并且已经将市场拓展到了海外,但是当前商贸流通企业在海外的市场布局依然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张晔和毕燕茹(2009)以中哈贸易合作为例探讨一带一路发展空间,结果发现中哈之间在物流、投资、关税减免等方面合作默契,有效提升了双边之间的商贸合作,为此作者提出建立国际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性。

当前的研究都是单方面研究市场开放或者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并没有将二者结合起来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展开分析,研究具有一定不足。为此,本文利用我国省级层面数据,不仅实证分析了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单独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而且也分析了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时对商贸流通业产生的影响。

实证分析

(一)因变量与核心变量的说明

本文实证部分主要分析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因而,本文选取的因变量为批发零售业的实际增加值(val),该值越大表明商贸流通业的市场规模越大,发展水平越高。核心解释变量为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水平,其中市场开放水平采用各地区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open)表示,金融发展水平采用各地区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与GDP的比值(fina)表示。

(二)其他数据说明

商贸流通业作为一个基础性行业其发展必然受到众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为此本文选取一些作用变量作为本文的控制变量,从而使回归结果更合理可靠。服务业发展水平(third),采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与GDP的比值表示。劳动力成本(wage),采用批发和零售业的平均实际工资来衡量。教育水平(edu),采用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对数值来表示。城镇化(city),采用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本文实证中的所有变量都为比值或者对数值。实证中使用的数据为2003-2015年期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经网数据库和《中国人口与就业年鉴》。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信息。

(三)实证结果分析

表2为利用总体样本数据进行的实证回归,表2中(1)(2)(3)列都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回归,可以有效控制个体效应对回归产生的影响。第(1)列单独考虑市场开放(open)和金融发展(fina)对商贸流通业产生的影响,第(2)(3)列考虑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时,即二者的交叉项(openfina)对商贸流通業的影响。由第(1)列可以发现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和金融发展都抑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由(2)(3)列可以发现,当二者共同作用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大。这表明我国当前的市场开放并未有效搞活商贸流通业。由于商贸流通业作为基础性行业必然受到政府高度关注,加上地方性壁垒的存在,使得市场对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层次低。因而,市场开放引进的外资企业更多集中在非商贸流通领域,这吸引走了大量的资金和技能劳动者,造成了商贸流通业资金和人才的流失,因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随着我国金融的发展,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加快,政府对金融企业的行政干预减少,金融机构越来越自主的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盈利性高的行业,而不是盈利性相对较差的商贸流通业,因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利用金融资金进行规模化生产。当市场开放度提升和金融发展相互作用时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抑制作用反而会加大,这主要是因为市场开放,大量的非商贸流通企业在我国投资生产的同时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技能劳动者,而且还占用了大量的金融资源,因而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控制变量中服务业的发展(third)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需要其他服务业的支持,因而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city)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升,大量的农村居民变为城市居民,进入城市以后,过去自产自足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所有消费品都需要购买,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wage)的提升显著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一方面意味着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因而他们的生产效率也相应提高,这样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涨意味着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升,有能力购买更多的消费品。因而,总体上而言,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间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因而其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也可能存在差异,为此分地区进行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3的(1)(2)列为东部地区的回归结果,(3)(4)列为中西部地区的回归结果。由表3可以发现,市场开放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對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时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依然产生抑制作用,而这种共同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东部地区市场开放度较高,外资企业在该地区投资生产比较普遍,而该地区的外资企业更多的集聚在中高端行业,因而占用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挤压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市场开放度比较低,而且来该地区投资生产的企业更多集聚在中低端行业或者是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接近的行业,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的挤压不明显。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金融业识别市场机会的能力越来越强,金融资金更多流向了高回报率的行业,而外资企业和出口贸易型企业往往拥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因而能够贷走大量的金融资金,这样可供商贸流通业利用的资金越来越少,不利于其发展。

控制变量中,服务业发展(third)水平的提升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产生了促进作用。为了使得产品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相关配套的其他售后服务环节都要得到完善,因而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为商贸流通业提供发展所需要的各种配套服务,进而有利于其发展。城镇化水平(city)的提升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则相对较小。中西部地区近几年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居住,增加了对各类产品的需求,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城镇化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城镇化率提高而增加的城市人口规模相对较少,因而对商贸服务需求的增加也较为缓慢。教育水平(edu)的提升对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教育水平的提升使得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业雇佣的劳动者技能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促进了其发展。因而,各地区应该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从而培育更多的高技能劳动者。劳动力成本(wage)的上升对各个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商贸流通业工资水平提升,吸引了更多高技能的劳动者到该行业工作,而这有利于改进商贸流通业的生产方式,促进该行业整体生产效率向前推进,进而更快发展;另一方面,劳动力成本上涨意味着各个地区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有效提升,劳动者有能力购买更多的消费品,进而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结论

本文实证分析市场开放、金融发展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市场开放度的提升和金融发展都抑制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当二者共同作用时这种抑制作用更大。此外,分地区回归发现:市场开放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对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产生了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开放和金融发展共同作用时对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依然产生抑制作用,而这种共同作用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市场开放度和金融发展并不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诸如一些地方政府还未能认识到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盲目给予外资企业政策优惠,引进那些投资规模大的外资企业,而不管它们是否享受到了内资企业享受不到的优惠政策,从而占用了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源,挤占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空间。因而地方政府要规范自己的引资政策,保证市场的公开、公平竞争,从而减少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负面影响。政府也可以适当鼓励优秀的外资企业进入商贸流通业投资,从而有利于内资商贸流通企业学习更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理念,有利于促进内资商贸流通企业的转型升级。

此外,由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正向外部性,有利于带动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当金融机构在仅仅追求短期的高收益、较少考虑社会长远发展而减少向商贸流通业发放贷款的时候,政府应当予以适当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向优秀的商贸流通企业提供贷款,并予以一定的优惠支持。

参考文献:

1.熊宇虹.基于商贸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比较[J].商业经济研究,2015(15)

2.姜超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1)

3.张玉明.金融危机下我国商贸性展览会的突围路线[J].求实,2009(4)

4.闫婧.商贸流通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以京东金融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5.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6.李志鹏,闫实强,张哲.我国商贸专业市场海外发展现状及模式探讨[J].国际贸易,2015(3)

7.张晔,毕燕茹.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四大经济区金融发展比较研究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
论金融的发展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