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CA方法展开的流通类上市企业审计关键点探讨

2018-08-14 09:48李洋宇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关键点审计

李洋宇

内容摘要:本文就流通类企业如何确定其审计关键点展开研究。研究从整体角度提出并论证了一种确定流通类上市企业审计关键点的方法,该方法是基于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类内分析与类间对比分析构建的。在完善该理论方法后,以我国国内上市的47家流通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将备选审计关键点从近20个缩减为4个。基于这4个审计关键点,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流通企业 审计 关键点 主成分分析 类分析

对于流通类企业如何确定其审计关键点?尤其是对在我国国内上市的流通类企业,如何确定其审计关键点才能为企业防范风险、化解危机,同时也能为杜绝企业虚构业绩提供识别方法,值得关注。基于此,在研究之初,对国内已有的审计方法研究成果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了审计方法中的复杂模型、简单模型和系统性模型分析成果。通过对上述成果的研究,明确了审计方法重在实用性与适用性,复杂与否都是由具体问题决定,并不能认为复杂模型产生的审计效果就一定显著高于简单模型的审计效果。同时,对国内外审计发展进行了总览研究,再一次强化了这一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与研究,从自身所掌握的众多理论分析方法中寻找突破口,初步确定了以主成分分析方法作为此次研究的突破口。从已有的主成分分析的成功范例来看,主成分分析对于确定隐藏关键点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基于此,特选定以主成分分析为主的方法展开此次研究。该方法以主成分分析为主,融入了类内分析与类间对比分析方法,就研究对象深层次问题的剖析具有更强力的效果。

理论分析

步骤一:对象选定。在研究之初确定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英文缩写为PCA方法)进行分析,由于该方法是采用量化分析展开,基于计量经济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通过模型回归与分析完成整个分析。因此,该方法对研究对象的要求不仅能够提供同指标数据,而且这些数据必须具有客观性与真实性。基于该要求,笔者通过分析,决定采用我国国内上市公司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这样获取数据不仅便利,而且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同时,研究主体对象为流通类企业,而我国国内上市的流通企业数量较多,也满足这一需求。通过上述方法,最终确定了研究对象。

步骤二:分类分析。在此环节,主要完成的是如何分类及分类后的分析。这两者的核心是如何分类,按照数据挖掘的理论方法,对数据的分类有很多种方法。无论是采取哪一种方法,核心是要确保分类是有效的、可信的。考虑到整个研究的核心是审计,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是为了提高审计效果,降低被审计对象系统性风险而服务。因此,在对对象进行分类时,尽可能以发展质量高低来进行分类。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后续分析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确定关键因素:首先可以从发展质量高的分类体中找到导致其发展质量高的潜在关键原因,其次可以从发展质量低的分类体中明确诱发其发展质量低的潜在主要原因,最后可以从发展质量居中的分类体中确定其发展质量徘徊不前的关键原因。确定上述关键因素后,便于后续分析研究。因此,发展质量高低就成为对对象分类的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到研究对象是我国国内上市类企业,结合我国国内上市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以企业盈利能力与水平作为分类依据势必是一种既可行又便于操作的方法。这样,对于研究对象,通过其财务年报中对应的企业状态(非ST和非*ST企业、ST企业、*ST企业)进行分类,将企业分为四类,依次为发展质量高企业(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利润增长比例超过15%的企业)、发展质量较高企业(与上一年度相比,本年度利润正向增长且增长比例低于15%的企业)、发展质量较低企业(ST企业)、发展质量极低企业(对应为*ST企业)。为了便于分析,将上述四类依次简称为高质量类、较高质量类、ST类、*ST类。这样,对于不同对象,明确了分类方法。所有的后续分析,将采用该方法展开。

步骤三:主成分分析。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对选定的对象要进行主成分分析,必须明确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备选集。由于之前的分类原则中,确定了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类,因此在这不同的四类中,必须选定同一备选集作为主成分分析的对象。否则,一旦出现四个分类集中的某个集合中确定的主成分在除它自身所在分类集之外中并不存在的情况,就无法进行类间分析,只能在类内分析。这样,有效、全面地进行审计分析将是无法完成的。

统一了进行主成分分析的备选集之后,在进行主成分分析之前,要确保不同对象间数据具有可比性。建议在备选集中,必须纳入固定资产指标,以统一对象的非固定资产指标占比其固定资产的比例作为该指标的可比性等价指标。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可比性处理方法,只是对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标有效,对其它非货币单位指标是无效的。基于这一现实情境,在备选集的确定中,仅选取以货币为单位的指标,不再选取非货币单位指标。

确定了备选集之后,针对所有对象进行数据获取,同时在数据中加入对应的企业分类状态。随后,对数据按照企业分类状态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在单个类内,用固定资产去可比性处理數据,得到具有可比性的全部指标数据(此时,隐去固定资产指标及其对应的数据,因为该指标及对应的数据在全部指标数据均隐含出现)。随后,在同一类内,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具有可比性的指标数据进行分析,确定其主成分。对于主成分的确定,建议以主成分分析的全表数据和特征值散点图为确定依据。对于主成分,选取其累计贡献作用首次达到85%的因子。同时,选定的主成分必须满足特征值必须在特征值散点图最大拐点的同侧。这样确定的主成分不仅简单而且高度可信。

步骤四:类内分析与类间分析。如上,在确定了不同类(四类)内的主成分之后。不仅明确了主成分的数量,而且确定了主成分的具体构成。这四类的主成分,即作为审计关键点出现。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四类中的不同类,主成分的数量和具体构成显然不会一致。以单个类为例,在对其类内的主成分进行确定后,该类内主成分因子的整体趋势与表现即明确(这一点可以简单地通过主成分因子在每一个对象某个观察期的回归分析得到)。

对于参与分析对象而言,可以跨类分析,以其所不在类中的主成分回归方程作为审计分析中介,确定在其所不在类内的主成分回归结果,并将该结果与该类内其它对象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由此确定其发展是否符合该类内的局部或者是全局特征。从而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提高发展质量。

对于未参与分析的对象,以已有的四类中的分析结果,分析其在四类中的匹配概率(匹配方式与参与分析对象的跨类分析类似),从而确定其发展质量高低,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防范措施来降低风险,提高发展质量。

下面的实证分析,就将采用如上所述的四步分析方法具体展开。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中采用逐步推进、逐步解决的方式,对在我国国内上市的47家流通类企业进行分析,不仅确定开展审计的关键点,而且明确各自实现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一)基础工作

基于确定的我国国内上市的流通企业,以东方财富网的分类依据进行选取,最终确定了以鼎泰新材(股票代码002352)、长久物流(股票代码603569)为代表的47家对象。这其中还包括一家发展质量极低企业——“*ST兴业”(股票代码600603 ),并包括以“江西长运”(股票代码600561)和“大洲兴业”(股票代码为600603)为代表的发展质量较低企业。由于對象众多,在此不再一一列举对象名称和股票代码。

按照前述理论分析确定的分析方法,现就实证分析中备选集的确定予以明确。在备选集确定中,不仅参考了审计管理的理论要求,而且与我国上市企业管理现状相结合。最终确定了以备选指标为核心的备选集,具体如表1所示。

表1中将备选集分为三层(从纵向结构来进行划分),依次为目标层、控制层与实施层。在横向结构中,目标层划分为两类,分别为可比性处理指标与备选指标。其中“可比性处理指标”主要是用于将不同对象间数据进行处理,确保处理后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具体的可比性处理方法,请参见理论分析中的阐述。在“可比性”处理指标中,划分为“资产类指标”和“价格指数指标”。价格指数指标主要用于对不同年份的货币单位数据进行同一化处理,以消除因为物价通胀或者通缩所导致的数据变动。“资产类指标”则用于对进行同一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可比性处理,由此确保不同对象间数据具有可比性。在备选指标中,从纵向来看,划分为六类子指标,分别为“薪酬类指标”、“ 借款类指标”、“ 负债类指标”、“管理类指标”、“ 营业类指标”和“股票类指标”。这六大子指标中各自包含不同数量的指标,这些指标就是已经明确的备选集。主成分就是备选集的真子集。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股票类指标”中出现了“基本每股收益”。这一指标只需由“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同一化处理,不再需要由“固定资产总额”进行可比性处理。

下面就利用如上备选集,以我国国内上市的“流通类”企业为对象展开研究。

(二)主成分确定分析

按照之前确定的分类方法,对47家企业自2011年至2016年财务年报数据进行收集与分析,依据“净利润”增幅(针对非ST企业和非*ST企业)和企业状态(ST和*ST)对它们进行分类,由此确定了各自在不同时间节点的分类结果。基于分类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首先确定每个分类中的主成分数量。对于该分析,依托计量经济分析软件EViews7.2进行分析(以下如不特殊声明,所有的计量经济分析均采用该软件完成),得到了对应的主成分数量分析数据,具体见表2所示。从表2中的主成分占比与主成分差异中可以看到,在每一个类内仅选取一个主成分是满足要求的。因此,在下述的分析中,仅以四个类内的唯一确定的主成分作为分析工具进行类内分析与类间分析。

(三)主成分分解以及类分析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四个不同类确定的主成分,进行主成分构成分析。通过分析论证,确定了成分结构见表3所示。从表3结果可以看到,原有的多个备选指标以1个主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后,缩减为7个重要指标。这七个重要指标具体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员工薪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应收账款、基本每股收益。对于重要指标,在此次研究中要求其在主成分上的作用系数必须大于0.50。因此,高质量类和较高质量类的重要指标为“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基本每股收益”。较低质量类和极低质量类的重要指标为“应付员工薪酬”、“应收账款”。采用类内分析与类间对比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确定以下四点结论:

第一是员工薪酬对企业发展质量形成正向作用。薪酬越高对企业发展越有利,薪酬越低对企业发展越桎梏。第二是员工薪酬的及时支付性对企业发展质量形成直接作用。薪酬支付及时性越强对企业发展越有利,薪酬支付及时性越差对企业发展越不利。第三是良好的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形成积极作用。以发展质量高企业为例,以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为体现的管理体系,对企业发展形成正向作用。而发展质量较低的企业,趋于避开管理体系,依托财务深入研究实现企业最快发展。这种短平快的发展思路,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这一点在ST企业和*ST在管理体系中,仅依赖财务费用和深度依赖财务费用来发展业务中体现出来。第四是上市目的决定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存在一些企业借助于公司上市,实现短时企业利益最大化,对股民基本不存在回报可能。而高质量发展企业,不仅通过股市融资,而且为股民共享业绩提升的红利。这种对比下,确定了上市目的性与决定性的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在进行审计时,首先要根据企业业绩状态进行分类,基于分类结果,采取对应的类内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审计的关键点以表3确定的7个重要指标作为关键点,同时采用类内与类间融合分析的方式进行审计分析。如果采用类内主成分分析后,与已有的样本存在一致性,可以确定企业发展质量是有可信度的;如果与已有的样本存在较大差异,则认为企业发展质量存在较低可信度。对于存在较大差异的企业,依次采取其它三类的主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与对应类内的已经存在样本的差异性,最终选取差异性最低的类作为其真实归属类。这样,从审计的角度而言,就可以依据企业发展的关键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以及类内与类间分析,确定其真实的归属类。对于初步确定类与最终确定类之间存在差异的对象,建议以深入核查企业为手段,确定企业发展数据人为改变的根源,从而采取与之相对应的行政措施进行惩戒,以起到规范市场、净化市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金.高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及其风险控制问题研究——以WSR方法论与COBIT理论相结合为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5)

2.杨琴.基于非期望产出和信息熵的国家审计对象遴选方法研究[J].审计研究,2013(6)

3.陈伟.一种基于AHP的联网审计绩效评价方法[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1(5)

4.上海市审计局课题组.审计计划管理与组织实施方式方法创新研究——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研究[J].审计研究,2011(5)

5.胡丹.国外审计理念与方法及其启示[J].学术界,2012(11)

猜你喜欢
主成分分析关键点审计
肉兔育肥抓好七个关键点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医联体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锁定两个关键点——我这样教《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