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让教研更加道远
——谈对网络教研的认识及如何有效实施

2018-08-15 00:52王学奎
小学生 2018年2期
关键词:任重教育资源教研

⦿王学奎

教研可谓是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密码”。随着信息化的大量融入;经济、社会、文化的飞速发展;基础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主要标志的内涵发展阶段,以及微博、微信、QQ、论坛、个人电台、直播平台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教研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一、网络教研的思路方法

(一)资源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开展好网络教研的前提,就是要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以及稳定、开放的网络平台,这并不意味着要我们每所学校都来建网站、建论坛、建视频会议室,而是要我们学会如何把已有的网络资源和平台最大化地为己所用。如,充分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上的“优课教研”“我的教研组”板块,进行资源共享,促进教研互动。如何基于网络平台,及时、集约、整合和筛选“优质资源”是网络能否为教研所用的关键。

(二)发挥“我的教研组”的作用

1.“教研动态”模块——随时掌握

写说说、写日志、传照片、分享资源,教研反馈,这就是教研组老师的专属朋友圈,第一时间了解组内老师动态,增强互动。并且“教研员分享”,老师们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教研员分享的文章和教研资源。

2.“教研活动”模块——简单便捷

首页展现省市,区县,校级的教研活动,了解活动开展详情。发起教研活动,选择线上和线下两种类型,填写活动主题、上传附件、邀请其他老师参加。线下活动更可以导出二维码,用手机QQ或者微信直接扫码,实现现场签到。线上活动点击参与活动,即可查看视频、PPT、Word材料,加入教研讨论中。

3.“我的课题组”模块——专属私密

创建各校学科课题组,邀请老师加入课题组,设置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可以发布通知,让组员时刻关注任务动态,展示课题阶段性成果。同时组员可进行资源上传、互动互评、课题研讨,获取教研圈的研究成果。

4.“备课资源”模块——精益求精

备课资源根据老师教授的学科、学段,推荐相对应学科资源,更加精准满足老师需求。新增“一师一优课”“翻转课堂”“教学大师”“微课视频”等资源,为教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5.“教研期刊”模块——直观呈现

资源达人、明星教师、教学设计、优秀课件、教学日志、优秀论文、教研成果、教研活动,充分展示老师个人教研成果,表彰优秀教师。

二、网络教研的实施途径

(一)“本土教育智慧+互联网”使区域教育资源真正优质 核心素养观下的课程改革,积极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方式的转变,对中小学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令人担忧。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对课程资源的意识能能力比较贫乏,不同学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不少学校、教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利用还存在严重误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县将积极推进微视频课程和“一师一优课”资源建设,借助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实现各校优质教学资源互通。在各学科教研员的统领下,各科名师工作室在课程资源建设中发挥组织、示范、引领、指导和评价的作用。

(二)利用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开展网络教研活动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是一个覆盖全省、多级分布、互联互通,以技术与网络支撑的服务体系,其建设及常态化应用,有效地推进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目标的实现,为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广大师生提供了多种教学应用服务,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网络化条件下的教研模式的根本转型。

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由学科资源、专题教育、名师课堂、在线课堂、专递课堂、教育研究、教师培训、教师工作室、教育社区、资源市场十个栏目构成。它的建立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促进每一所学校享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努力地缩小了地区、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我们将充分利用其在线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新模式,以网络教研来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教研的发展,进而实现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与合作,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

(三)建立利用微信群、Q群开展教研互动活动 利用微信群、Q群可以向更宽的资源空间拓展。作为一名优秀的教研员,不但要利用好各学校内的教育资源,还要开发利用校外的教育资源。微信群、Q群可以改变个体性劳动方式下形成的学习和工作习惯,利用互动、下载、积累、写录、链接、搜索等功能,记录和发布教师的工作过程、生活故事、思想历程,吸纳、扩充、整理和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行高效率工作学习,精选和积累教研最为需要的信息资源。同时,充分利用Q群上的“群视频”功能进行即时在线观课议课等互动活动,使得教研成本最低化。

针对网络教研,教研室还需探索出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操作细则,同时需警惕网络教研的形式化和过度的“技术化”。以“网络教研”为抓手,组织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助推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发展。在新形势和新挑战的背景下,教研任重而道远,其转型成功基础教育才会更有活力。

[1]纪明泽.上海教研如何实现传承与创新.人民教育,2016.20.

[2]曹培杰.教育需警惕过度“技术化”风险.人民教育,2017.11.

猜你喜欢
任重教育资源教研
画一朵牡丹
画一朵牡丹
画一朵牡丹的时间
重视城乡教育资源调整 保护农民家庭发展希望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为粉丝清空购物车 任重生日会举行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