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从众行为的研究

2018-08-15 10:50杨婷婷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班幼儿

杨婷婷

【摘要】幼儿自身、幼儿教师和家庭的因素是造成小班幼儿从众行为的重要原因,从众行为对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影响着他们今后独立性、主体性的塑造。针对这些原因和影响,本文提出相关的策略与建议:要营造自由、宽松的集体教育环境;开展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集体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幼儿有创造力、独立思考探索的个性;提高教师、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幼儿教师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小班幼儿 集体教育 从众行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032-03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人在社会中生活,作为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难免受到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幼儿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亦是如此。从众是最容易受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畴之一,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极易倾向于与多数人行为一致。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缺乏对自身思维的反省意识和能力,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时,更容易表现出从众的行为。正因为小班幼儿产生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的可能性大,教师更应该重视小班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中从众行为出现的频次、表现形式,分析其中的原因,让幼儿教师、家长了解幼儿的从众行为,发现并进行有效诱导,从而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奠定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些社會心理学家认为,个体发生从众行为,是由于群体的一致性给予很大的压力,有实际存在的或者是个体想象到的群体压力,个体为了避免与群体成员之间发生冲突,选择放弃了自己原来的意见,减少内心的不平衡感而寻求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能使自身的安全感得到增强,个体不仅会在自己的行动上表现出来,而且也可能改变自己原本持有的观点。

(一)从众行为的定义。从众行为也称遵从、相符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态度,放弃自己原先的意见,而产生和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在组织中个体常常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跟从他人的倾向。

(二)从众行为的作用。从众行为具有两重性,即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1)从众行为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领导者实现预定目标,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有助于领导意图的贯彻和执行,有助于维护权威和制度,使组织内秩序稳定。(2)从众行为容易给人和群体带来惰性,抑制创造性。

(三)从众行为的种类。从众行为有如下三种类型:(1)被迫的表面从众,其特征是存在明显的情境压力,行为者的从众是外显行为上的从众,内心是不情愿的;(2)自由的盲目从众,这种从众行为一般是在模糊的情境中自发产生,具有暂时性和可塑性;(3)自愿的深层从众,这种从众行为的特征是外显行为与内在态度相吻合,带有鲜明的自觉性和自愿性,是较为稳定、持久的一种从众。

(四)从众行为的基本特征。从众行为有如下五个基本特征:普同性、适应性、习得性、社会性、复杂性。

可见,从众行为是在一定群体中的个体不同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响,表现出与他人的做法、说法相同的行为,从众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作用,有自愿的表面从众、自由的盲目从众和自愿的深层从众三种类型,并具有普通性、适应性、习得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等特征。

二、小班集体教育活动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幼儿的认知水平

小班幼儿年龄一般为是3~4岁,这一阶段的幼儿认知、判断能力较差,在是非判断和行为倾向上容易受别人的意见所左右,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对自身思维的反省意识和能力不足,从而对自己的思维过程无法做到自觉调节和检查。如小四班一次美术集体教育活动中,教师出示一棵长满桃花的桃树图片,请幼儿观察桃花的颜色、有几瓣花瓣……一位小朋友说:“怎么没有叶子呀?”“小朋友知道桃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子?”“先长叶子!”嘴快的阿翔回答,几个小朋友也跟着说“先长叶子”。“先开花!”欣瑞反对了,很快就有几个小朋友附和,活动室里沸腾了……一般情况下,花朵是有绿叶衬托的,教师出示的桃树开满了桃花,但是没有叶子,所以先开花还是先长叶这个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由于认知水平较低,对于没有知识经验的问题,他们更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阿翔说先长叶子,有小朋友赞同;欣瑞说是先开花,也有小朋友赞同。平时阿翔、欣瑞是班里的“智多星”,知识积累比较丰富,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常常得到老师的赞许,其他幼儿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更倾向于附和平时比较能干的幼儿,跟着他们就会有“安全感”,表现出了从众行为。一般情况下,幼儿的认知水平与从众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认知水平低的幼儿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小班年龄段的幼儿智力水平尚低,其无意识行为占据优势,主要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不是受理智支配,因此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二)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

小班幼儿其年龄段心理有了一定的发展,同伴关系也开始发展起来,幼儿的心理发展需要成人给予更多的关注。3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了,从与亲人的交往拓展到了与同伴的交往上,他们很愿意和小朋友在一起。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说:“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我园小二班的彭老师谈到:“孩子都希望大家把他当作朋友,和他一起做游戏。”小二班曾经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在上课的时候无论是提出问题,还是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都表现得很怪异,教师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有时候,老师听到他的回答都笑起来,全班孩子也跟着笑他。那个孩子很奇怪地看着大家,彭老师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笑笑就过去了。多次以后,彭老师发现这个孩子再也没有说出奇怪的话,但回答问题时经常跟着别人,和别人的答案完全一样。后来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彭老师才知道自己之前的行为是错误的。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当幼儿表现出不同于其他幼儿行为时,会有来自小群体的压力,比如嘲笑、冷落,这时教师就是幼儿的支持者,教师应该尊重幼儿,倾听他们的答案,多问几个“为什么”。平时应当多关心这些幼儿,不能在全体幼儿面前表现出不尊重的态度。幼儿希望受到表扬,得到教师、同伴的注意和重视,所以他们在几次受嘲笑之后,发现顺从别人的意思才不会被大家笑话,甚至表现出与其他幼儿一模一样的做法,以获得同伴的认可。

(三)幼儿的性格特征

个人的智力、自信心、自尊心、社会赞许愿望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很大的关系。智力水平比较高的人,往往知识面较广,信息量较大,不太容易出现从众行为;而特别希望得到他人赞许的人,相对来说更会在意别人的评价,也更容易出现从众行为;性格较为内向、容易受他人暗示的个体,容易表现出从众行为。我园小四班的梁老师谈道:有些女孩子大大咧咧的,比一些男孩子还疯、还勇敢。我认为家长的观念对幼儿的影响很大,如佳佳(女孩)的妈妈对佳佳没有很多的约束,只要是没有什么危险性的,都可以放手让她去尝试。佳佳无论上课还是下课都是精力充沛,常常跑来问老师:“老师你在记什么?你从哪里来?为什么……”佳佳表现出了好奇心很强,胆子很大。

(四)集体教育活动的状况

1.集体教育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以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以按其他方式做不同的划分。各方面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幼儿园教师在进行集体教育活动时,语言是其接触最频繁的领域。语言活动主要以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提问、回答与讨论为主,因此,语言就成为了小班幼儿集体教育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

2.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

幼儿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提问,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教师不合理的提问会影响幼儿的思维,对于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一定的制约。研究发现,教师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提问数量最多,如小一班的语言活动儿歌《花儿好看我不摘》中,第一句是:“公园里,花儿开。”教师想让幼儿记住“公园”一词,提问道:小朋友们去过公园吗?幼:去过。师:公园里有什么呀?幼:老虎、鳄鱼。师:除了动物,还有什么?幼:“我坐过火车”“我也坐过火车”“我坐过碰碰车”“我也坐过碰碰车”……师:哦,公园里有火车、碰碰车,那春天来了,公园里什么开了?幼:迎春花。师:公园里有花,是不是?幼:是。教师提问频率高,但绕了一个大弯才回到正题上。教师经常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幼儿不用思考,机械地回答“是”“对”“好”,对于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常流于形式,容易出现从众行为。

三、减少小班幼儿集体教育活动从众行为的策略与建议

首先,教师在开展集体教育活动的时候,要营造自由、宽松的集体教育环境,保持与幼儿平等的地位,不能以权威自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当总是关注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幼儿,他们的出众固然会得到教师的注意,更应该关注能力较弱的幼儿,因为他们同样需要教师的关心和照顾。在表扬全体幼儿时,他们体会到进步的喜悦,会激励其更大的进步。这样的集体教育活动更加民主、宽松、融洽,幼儿才能找到自我,体会到自己思考问题、大胆表达想法的快乐。

其次,教师要开展富有创造性、开放性的集体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幼儿有创造力、独立思考探索的个性。幼儿生来就具有创造的天性,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都有好奇心。对于幼儿的新奇念头,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去探索,允许他们尝试并给他们提供需要。父母、教师要乐意倾听、善于观察,在必要的时候给予正确的引导。平常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能激发幼儿创造性的活动材料,如半成品活动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用同样的材料完成各式各样的成品。

再次,幼儿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和儿童观,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幼儿、关注幼儿。幼儿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给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大胆表达的机会,自身就要不断努力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教师提问题时要多用疑问性、发散性的提问,尽量少提是非性的问题,如多问“为什么是这样的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想法”,少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问题。要让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要适当有效地避免幼兒出现从众行为。教师提问后,要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每一个回答问题的幼儿,这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活跃思维。

最后,要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者,也是孩子的榜样,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家长起着主导作用。家长自身的素质,决定着孩子个性人格的形成。家长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以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影响孩子成长为独立的个体。

总之,每个幼儿都是能够积极主动发展的个体,教师、家长要时刻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条件,给予他们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这样幼儿才能自由、自主、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忠心.家庭教育学——教育子女的科学与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英)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书[M].李艳芳,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12)

[3]朱彤.父母要懂点心理学:77个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7)

[4]张红玲编著.中国式教育应规避的16个问题[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5)

[5]张莉编著.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0)

[6]王星军.幼儿从众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3(3)

[7]李朔.从众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2(1)

[8]文明,乐国安,文军.对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1990(2)

[9]王彦,苏彦捷.从文化角度重新审视儿童从众行为的发展[J].应用心理学,2004(4)

[10]何家铿.幼儿从众心理的影响与诱导[J].幼儿教育,1988(2)

[11]务本.幼儿的从众心理[J].早期教育,1991(5)

[12]张岚.由幼儿的从众言行所引发的一点感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13]陈鹤琴.家庭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14]华红琴编著.社会心理学原理和应用[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15]徐亚斌.从众行为的机制及影响因素探讨[J].浙江学刊,1990(3)

[16]杨莉君,康丹.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观察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7(2)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小班幼儿
小班幼儿入园问题的分析与对策
让小班幼儿尽快学会使用剪刀策略浅谈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动区游戏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篡位与偏区现状指导策略分析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一日常规
废旧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研究
幼儿入园焦虑表现及应对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