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预习指导策略

2018-08-15 10:50甘晓云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初中数学策略

甘晓云

【摘要】初中数学预习的策略包括浏览教材获得整体认知,粗略预习每一章或每一单元的引言、小结以把握各章节或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认真预习每一节课的内容等。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前预习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062-02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材进行准备学习,是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准备,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为数学学科的特点,一些成绩处于中下的学生认为进行思考性预习或深入预习比较困难,他们在预习时就随便翻翻,也没有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导致教师只能依照学生没有预习的情况来上课,既打击了成绩优秀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此反复,课前预习工作长期处于散漫的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改变课堂教学流程或教学结构,构建基于学生预习基础之上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

一、浏览教材

这里的浏览教材,是指将整个初中学段或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的数学教材连起来进行预习。具体操作方法是大致浏览教材后进行复述,比如浏览完一册教材之后,大概说出这册教材的内容。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浏览教材中的“说明”部分,让学生大致了解该册教材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主旨以及必修内容与选修内容的情况。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浏览数学教材中的“目录”,让学生掌握教材中哪些章节的内容需要的课时较多,哪些章节的内容所占的课时较少。最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浏览每一册教材的编排,比如练习题的编排情况,以及每个章节后面的小结、复习等的设置与安排。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给出的材料、数学故事、数学符号、附录等,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认知。

二、粗略预习每一章内容

预习每一章的内容,也就是把数学教材中的每一章、每个单元或者存在内在关联的若干章或若干单元结合起来预习,达到整体掌握教材每一章或每个单元内容的目的。

(一)预习教材中的引言

引言是学生预习和教师导入教学的引导性材料,它对数学每一章或每个单元的学习具有引导性的作用,犹如一部电影的序幕,牵动着一节课的教学全过程,具有系统化知识的功能。教材中的引言比较抽象和概括,但能够清晰地呈现学习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导向教材中的学习内容,提示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轴对称》的引言中指出:“轴对称是一种重要的对称。学习几何图形的轴对称,并利用轴对称研究等腰三角形,进而通过推理论证得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预习,学生再学习各个单元内容,有利于形成知识网络,增加新旧知识间的可辩性,促进学习的迁移。数学教材中引言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目的性、引导性,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数学学习情境。

(二)预习教材每一章或每个单元后面的小结

数学教学中每一章或每个单元后面的“小结”“复习”是对该章或该单元内容的总结与概括。教师指导学生预习“小结”,学生可以先了解需要注意的问题,相当于获得了一个“学习好向导”,有利于理解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内涵,掌握该章内容或该单元内容的基本要求,从而推进学习进程的开展。例如,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实数》这一章的“小结”,通过知识结构图将乘方、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等内容呈现出来,让人一目了然。“小结”中提到的四个问题,为学生复习本章内容和学习新知提供了方向。

(三)预习教材中前后每章或每单元的关联性

在学生预习了“引言”“小结”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预习本章内容或本单元内容,看在之前的学习和之后的学习中是否有涉及本章内容或本单元内容,如果前后内容都涉及,就要注意这些问题或内容是如何分散在每一章或每个单元中去的,从而在即将到来的学习中抓住这些重点问题。

三、认真预习每个小节的内容

预习教材中的每个小节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是否预习了、预习得是否认真、预习程度如何,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预习什么内容、如何进行预习、预习到何种程度,这些都不是很好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自觉进行预习,还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进而提高预习效率。

(一)认真推敲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一部分,认真推敲标题可以大概知道文章的内容,还可以由此思考到许多问题。比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四章《角的比较与运算》这一节,阅读标题时可以知道这个小节的内容是比较角的大小、计算角的度数,由此学生有可能会产生了解“角的种类有哪些”“角的大小如何确定”“角的大小比较方法有哪些”“用什么方法可以计算角的度数”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心里有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愿望后,就能够为接下来的阅读和学习提供心理支持。

(二)阅读教材文本,带着问题进行预习

學生在阅读数学教材时,会碰到很多概念、公式、定理,教师要指导学生思考这些内容的描述方式、教材安排例题的方式,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目的地阅读教材了。

学生在预习“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概念,能够做出判断,明确“概念”的内涵、外延。例如预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这个概念时,通过叙述,首先要明确“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而要判断一条线是不是直线,就要对直线的概念进行深入的思考,明确概念的外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再举出生活中运用直线概念的例子。

学生预习“定理”“公式”时,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分清楚哪些是条件、哪些是结论,了解论证过程及其应用。比如预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时,先要明确“直角三角形”这个前提条件,然后得出结论“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转化为数学语言就是:“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其论证过程是用“拼图法”,图形经过割补拼接之后,只要没有重叠、没有空隙,面积就不会改变。根据同一种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列出等式,推导论证勾股定理,如下图所示。

学生在预习例题和习题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题目中出现的条件和结论,以及得出结论的理论根据,再仔细思考题目给出的条件与理论根据有什么异同点,如果不同,应当对题目条件进行什么样的转化,此外,还要理解解答题目的过程,比如关键步骤、书写格式等,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提问。

(三)做好预习笔记

为了避免出现学生预习走形式的现象,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好预习笔记。在做预习笔记时,学生要记下已知内容和不明白的内容,对于存有疑惑的地方要勾画出来,做好笔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教材中空白的地方记录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对章节内容进行梳理,以加深印象。

对于需要探究的讨论性习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放下教材,自己寻找资料,与同伴共同研究讨论,动手操作,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责编 刘小瑗)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初中数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