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途径

2018-08-15 10:50陈艳霞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写作水平高效课堂培养

陈艳霞

【摘要】本文论述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通过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爱上写作。

【关键词】高效课堂 写作水平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A-0116-02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基本模式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讲”,尽管这一模式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但是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成功的习作教学应该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让学生乐于写作。近几年来,笔者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以下做法来打破常规教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培养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习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生命活动的过程,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息息相关。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融入生活,能更好地点燃学生的习作激情,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从一二年级开始笔者就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子”的训练;到三年级上学期则进行片段训练,下学期是连段成篇的训练。笔者把三年级上学期所要求的作文大致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着重解决一个问题,下学期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练习。如在教学《我喜欢的小动物》这一篇习作时,笔者在课前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大家周末回家观察一下自己家或者邻居家的小动物。上习作课时我们将比一比看谁的眼睛最亮,观察得最仔细,有最新颖的发现,并且把自己觉得新鲜有趣的、动人心弦的东西记录在习作里。”这样的课前安排有助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并能在课堂上踊跃发言。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写成作文,学生就不会有畏难情绪了。

小学生写一件事时往往次序混乱,不注意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做完整地叙述,条理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经常带着学生参加一些活动,让他们注意观察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周围的环境,然后自己编写提纲,把所有看到、听到、想到的事有次序、完整地口述出来,在此基础上再写成文字。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笔者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每学期至少安排四节作文实践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要求有目的地让学生循序地观察课堂之外的事物。如结合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观察龙眼树、荔枝树,观察乡村秋景、夜景,观察集贸市场中的现象和小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通过这样的观察训练,学生写事物时能抓住重点和特点,懂得什么是特点和怎样抓特点。

二、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丰富的课余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因此,除了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我们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创造条件。在作文指导课上,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写作素材,笔者有时带学生到田间、果园、河边观察,并作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写作时就能从实际出发,言之有物,基本上克服了写作时假、大、空的毛病。为了使学生养成多看、多想、多听、多练笔的习惯,拥有更多的写作素材,笔者还有选择地让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电影、电视,看后组织讨论、写观后感等。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笔者对每周的课外活动都做了周密的安排。如本周开展跳毽子比赛、下周开展打篮球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写作素材,使学生写作时不再有“没啥可写”的困惑。

例如,我校前不久刚召开了校运会,笔者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及参赛选手的表现等,并积极为校运会广播站提供相关的新闻稿,从而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之后,在一次习作课上,笔者让学生以《校运会中让我难忘的一幕》为题写一篇场面描写的习作。对于这一习作任务,学生因为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素材和体验,所以写起来既迅速又精彩。从学生的作文当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对运动会的期待和喜爱,这些都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

三、通过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般的作文训练是教师出题、学生写作,然后教师评讲。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应该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时马虎草率的毛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改革传统的作文教法,把修改作文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比如,可以安排学生互改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把自己的习作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给小组成员听;第二步是默读修改其他小组成员的习作。第一步骤的学习活动安排立足于语言学习的本质,发挥了材料的乘法效应,使语言学习获得最大收益。读的学生既能锻炼自己的朗读能力,又能在朗读活动中发现自己习作中存在的语句不通、用词不准等问题。在这一互动学习过程中,读的学生容易产生成功感,从而更认真投入地参与听、思、择、议全过程。这一学习环节的安排,也使写作反馈与评价在活动中得以有效落实。在此过程中,读的学生自读自改,然后倾听同伴的建议,再次对自己的材料进行对比与选择。第二步骤对学习团队的所有成员都有益处,因为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经历一个复杂、细致的思维过程,都得动脑分析、推敲习作,最终做出选择,并逐一予以修改。

如一次笔者让学生组成学习合作小组,针对一篇“病文”《我的妈妈》进行修改。这篇“病文”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争相发言,分别找出了文章详略不当、人物外貌描写太多、小伙伴性格该详写的写得太简单、中心不明、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等毛病。有的学习小组还心血来潮重写了这篇文章。这样做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识别能力,又使学生掌握了写人记事的记叙方法,比让学生直接写几次记叙文的收获要大得多。

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爱上写作

狄德罗曾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思想的人、一个有理性的生物、一个真正的人。麦考莱也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想象也是作文是否形象生动的保证。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抓住儿童善于想象这一特征,在小学阶段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爱上写作。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使学生的作文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从写作中获得成就感,进而逐渐喜欢写作。例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想象力,在指导学生写植物时,笔者把学生带到学校附近的山上,让学生仔细观察半山的映山红。几分钟过后,笔者指着粉色、红色和紫色的映山红问:“这些花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很快回答:“我发现红色的映山红很像蝴蝶,像是要张开翅膀飞翔。”“紫色的映山红开得很茂密,它们在争奇斗艳呢。”“这些映山红使我想起了一首老歌,勾起了我想唱歌的情怀。”……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被充分调动起来,并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怦然心动,文思泉涌”的念头。最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在教師的提示下满怀信心地抒发自己的豪情。有了这样的良好情感积淀,学生就能从观察、习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并逐渐喜欢写作。

当然,作文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除了以上四种做法,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资源,挖掘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共通之处和联系,从而为作文教学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写作水平高效课堂培养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