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

2018-08-18 08:14林玲莉陈海苑黄洁纯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5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瘫发生率

林玲莉 陈海苑 黄洁纯

高危儿指胎儿期、分娩期及新生儿期身心发育不良的患儿, 该类患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较高, 如未及时给予护理干预, 将会对患儿的成长及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于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出生的高危儿中, 随机选取98例作为样本, 观察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预防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出生的98例高危儿, 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 各49例。护理组男27例, 女22例;日龄1~24 d, 平均日龄(12.77±4.13)d;母乳喂养21例, 人工喂养20例, 混合喂养8例;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4例, 中专及大专18例, 本科及以上17例。对照组男26例 , 女23例;日龄2~22 d, 平均日龄(12.81±3.09)d;母乳喂养20例, 人工喂养21例, 混合喂养8例;父母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13例, 中专及大专19例, 本科及以上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护理组给予早期干预联合健康教育, 方法如下。

1.2.1 早期干预 临床应根据中枢性协调障碍诊断结果,对高危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如高危儿发育异常, 需采用以下方法对之加以护理:①运动干预:采用Bobath疗法进行运动干预, 提高高危儿的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能力, 降低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水平。运动干预50~60 min/次, 1次/d, 20 d为1个疗程。②推拿按摩:采用中医推拿按摩方法对高危儿加以护理, 同样可降低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推拿按摩50~60 min/次, 1次/d, 20 d为1个疗程。③通过智力训练及感觉训练的方式对高危儿加以护理, 可提高高危儿的智力水平, 使之感觉功能得以恢复。智力训练30 min/次, 1次/d, 20 d为1个疗程。④给予患儿营养脑细胞药物治疗, 药物以神经节苷脂为主。可给予高危儿神经节苷脂20 mg+5%葡萄糖溶液100 ml静脉滴注, 1次/d,治疗疾病。或采用高压氧方法治疗, 20 min/次, 1次/d, 20 d为1个疗程。⑤采用物理电治疗方法治疗, 可提高高危儿的健康水平。

1.2.2 健康教育 临床需加强对高危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其家庭护理能力, 为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发生率的降低提供保证。方法如下:①家庭康复:指导高危儿家长简单的护理技巧, 使之能够于家中自行对高危儿加以护理,30 min/次, 4次/d。根据高危儿病情的不同, 可适当延长或缩短治疗时间。②健康手册:医院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的方式, 向高危儿家长宣传脑损伤的早期表现, 提高高危儿家长对脑瘫等后遗症知识的掌握水平, 使之认识到依从护理的重要性。③观看录像:医院可定期组织高危儿家长来院观看康复锻炼的录像, 指导家长学会被动体操及抚触等简单的康复锻炼技巧, 降低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④举办交流会:医院可以1个月为1个阶段,进入社区当中为脑瘫高危儿家长举办交流会。会议中, 各患儿家长可相互交流护理经验, 也可向医生询问专业知识, 使自身的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得以提升。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当高危儿异常姿势及反射有所减轻、肌张力与运动发育有所恢复时, 视为治疗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发生情况及临床疗效[n(%)]

3 讨论

高危儿多伴随脑损伤症状, 如未及时给予护理, 容易导致新生儿智力低下、脑瘫及视听障碍等后遗症发生[1]。高危儿的常规护理方法, 以给予营养脑细胞药物为主, 虽能够起到一定的疗效, 但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仍较高, 且发病后,治疗有效率较低[2]。早期干预指有组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要求根据新生儿的发育特点, 从运动、营养脑细胞、推拿按摩、智力训练及语言训练等方式, 使由脑缺血所导致的智力障碍及运动功能受限等症状得到缓解, 使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得以降低[3-7]。通过对本组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的观察发现, 护理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强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 可有效降低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 提高高危儿的治疗有效率[8,9]。需注意的是根据文化程度的不同, 高危儿家长对健康知识的接受能力同样不同。临床需视文化水平不同,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实施健康宣教, 使之能够按照医护人员的指导, 对高危儿加以护理, 达到预防脑瘫等后遗症的目的。

综上所述, 临床应将早期干预与健康教育共同应用到高危儿的护理中, 提高高危儿家长的家庭护理水平, 降低高危儿脑瘫等后遗症发生率, 提高高危儿的治疗效果, 提高其健康水平。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瘫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春天的“后遗症”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