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2018-08-18 03:43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8年4期
关键词:砂组沙湾三角洲

贺 莨



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贺 莨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00)

利用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借助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分析相互印证,对春光油田以新近系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光油田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时期处于水下三角洲环境,湖平面的变化受周期性气候影响较大,湖岸线的摆动范围广,红色泥岩、灰色泥岩频繁交替出现;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滩坝为研究区有利的沉积微相;圈闭主要沿各时期的三角洲前缘成条带状展布。

春光油田;新近系沙湾组;沉积微相

春光油田属于准噶尔盆地西缘隆起车排子凸起,西北邻扎伊尔山,南接四棵树凹陷,东以红–车断裂带与昌吉凹陷以及中拐凸起相接(图1)。自海西期以来,车排子凸起经历了初始形成、强烈隆升、缓慢沉降、伸展反转四个阶段[1],形成了一宽缓斜坡。车排子凸起整体不均衡隆升,主体为北西–南东向。车排子凸起沙湾组存在北西和北东两大沉积物源体系[2–3],春50井区主要受东北方向物源影响,新近系沙湾组为其主力生产层系,自下而上分为沙一段、沙二段和沙三段,可细分为7个砂层组。

前人研究认为春光油田沙湾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4–6],但由于该区资料相对匮乏,未能有效地刻画其沉积微相。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迫切需要进行精细沉积微相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次研究利用岩心、测井、录井、实验分析及地震资料,精细刻画了沙湾组一段Ⅱ砂组4个小层沉积微相特征,并对有利的储集相带进行了预测。

图1 研究区构造位置

1 岩石学特征

春光油田沙湾组一段Ⅱ砂组岩性主要为多套灰色含砾细砂岩,细砂岩与灰色、灰绿色、红色泥岩互层。砂岩所含砾石主要为岩浆岩和沉积岩,砂质成分以石英为主(56%),其次为岩屑(27%)、长石(17%),其中岩屑以岩浆岩为主,按照砂岩三端元分类法划分,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砂岩分选较差、磨圆中等、杂基含量低,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具有颗粒支撑结构。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为主,三段式为辅。两段式跳跃总体斜率较低,悬浮物总体含量较高(30%~60%),细截点偏多(2~4 φ);三段式中跳跃总体含量60%~80%,斜率中等,细截点在2~4 φ之间,粗截点在–2~0 φ之间,水动力能量较弱。粒度概率曲线反映了牵引流环境,结合岩石学特征分析,可认为沙湾组一段Ⅱ砂组主要处于三角前缘亚相。

2 沉积相类型

本文基于取心井自然电位()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形态与其相对应的沉积微相不同的响应特征,将研究区内测井曲线形态分为5种: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和平直形(图2);结合岩石学特征,认为沙一段Ⅱ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滩坝等5种沉积微相(图2)。

图2 春光油田西南部N1s1Ⅱ砂组测井相–沉积相图版

水下分流河道:测井响应特征十分明显,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常呈现钟形或箱形。沉积物粒度在垂向上表现为正粒序,河道底部见冲刷构造,以槽状交错层理和板状交错层理为主。

河口坝:总体不发育,垂向上为叠加的反粒序,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砂岩,沉积构造丰富多样。

滩坝:测井曲线表现为指状,滩坝砂体多平行岸线分布,垂向上多表现为薄层泥岩与砂岩互层,以细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少见砾岩。

决口扇:测井曲线表现为指状,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在决口水道底部可见薄层的中、粗砂岩;常见冲刷、充填构造;平面上表现为舌状、透镜状。

水下分流间湾:以悬浮沉积物为主,岩性多为灰色、灰绿色块状泥岩、粉砂质泥岩,偶见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发育。

3 单井相分析

春22–1井新近系沙湾组取心井段为:1 483.47–1 489.57 m,位于沙湾组沙一段Ⅱ砂组(图3),该段岩心底部为灰绿色–褐红色泥岩,为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向上为灰色含砾中细砂岩,平均砾径2 mm;砾岩磨圆分选差,向上砾岩变少,主要为粉细砂岩,饱含油,部分地方见砂质团块,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

4 沉积微相及时空演化

本次研究选取80 Hz分辨的地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进行井震地层精细标定,地震同相轴与测井曲线吻合程度很高,所钻遇的泥岩基本上都对应地震波峰,而自然伽马、自然电位低值均对应地震波谷。沙湾组一段Ⅱ砂组砂、泥岩波阻抗特征分析表明,砂岩波阻抗明显低于泥岩,故利用振幅属性可以刻画出多个小层砂体大致的分布形态,同时结合实际钻井资料进行沉积微相分析。

图3 春22–1单井相分析

Ⅱ砂组1小层沉积时期,东北部砂体较为发育,尖灭线位于春50–1、春127E、春63–1、春115E、排2–500一线附近(图4)。在顺物源方向上发育多条水下分流河道,以灰色含砾细砂岩、灰色泥岩及红色泥岩为主,测井曲线为箱形、钟形,砂体厚4–7 m;滩坝沉积位于春63–1、春63及春50–2附近沿三角洲前缘零散分布。

图4 春光油田西南部N1s1Ⅱ1小层沉积微相

Ⅱ砂组2小层沉积时期,湖盆受潮湿气候影响进一步扩大,形成“水进砂退”的沉积格局。砂体相对不发育,以灰色、灰白色含砾细砂岩和灰绿色、棕红色泥岩为主。顺物源方向发育两条西南方向的水下分流河道,此时,湖浪沿岸流改造作用较强,在三角洲侧缘部位形成狭长带状展布的滩坝沉积,河口坝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的末端(图5)。

图5 春光油田西南部N1s1Ⅱ2小层沉积微相

Ⅱ砂组3小层沉积时期,湖平面周期性下降,三角洲向湖盆中心推进。由于物源供给充足,形成“满盆皆砂”的现象,砂体的厚度、展布范围均较大。多条水下分流河道呈条带状顺流向交织展布,水下分流河道之间分叉、改造频繁。河口坝主要位于水下分流河道的分叉部位,末端相对不发育,滩坝在侧缘零星分布(图6)。

图6 春光油田西南部N1s1Ⅱ3小层沉积微相

Ⅱ砂组4小层沉积时期,湖平面上升,砂体相对不发育。研究区发育两条顺物源方向的水下分流河道,测井曲线以钟形为主,砂厚3~6 m,岩性以灰色含砾细砂岩和灰色、棕红色泥岩为主。河口砂坝发育程度低,滩坝在三角洲侧缘零散分布(图7)。

5 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模式

图7 春光油田西南部N1s1Ⅱ4小层沉积微相

春光油田位于辫状河三角洲侧缘部位(图8),三角洲主体位于研究区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三角洲北西向能量不足,因此砂体向西北方向逐渐尖灭。沙湾组沉积时期,构造活动稳定、沉积基底平缓、地形坡度小于0.5°,湖平面的变化受季节性气候影响较大,湖岸线的摆动范围广,形成频繁互换的水进、水退旋回;在三角洲前缘及下三角洲平原过渡部位,陆上、水下环境频繁转换,造成红色泥岩、灰色泥岩交替出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决口扇、水下分流间湾等沉积微相;在三角洲的侧缘部位,由于受到湖浪冲击和沿岸流的作用,形成了呈狭长带状平行展布的滩坝,这种改造作用在湖平面上升期尤为发育[7–8]。

6 结论

(1)春光油田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时期处于水下三角洲环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包含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及滩坝等沉积微相。

(2)沙湾组一段Ⅱ砂组沉积,由于湖平面的变化受周期性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导致湖岸线的摆动范围广,形成频繁互换的水进、水退旋回,垂向上表现为红色泥岩、灰色泥岩频繁交替出现。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滩坝为研究区有利储层的沉积微相。圈闭主要沿各时期的三角洲前缘成条带状展布。

[1] 洪太元,王离迟,孟闲龙,等.准噶尔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J].新疆石油地质,2007,25(4):389–393.

[2] 苏朝光,仲维苹.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物源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31(5):648–655.

[3] 杨恺,董臣强,徐国盛.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物源与沉积相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6(3):7–13.

[4] 薛诗桂.几种参数在储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探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27(6):428–431.

[5] 杨少春,孟祥梅,陈宁宁,等.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新近系沙湾组沉积特征[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35(2):20–24.

[6] 赵爱文,王振奇,叶春,等.春光区块沙湾组沉积相类型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J].中国石油勘探,2017,22(2):58–66.

[7] 王勇,陈丽丽,李风勋,等.春光探区沙湾组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特征[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1):8–10.

[8] 邢卫新,费永涛,杨永毅,等.含油气盆地成藏期分析方法及进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20(6):12–15.

编辑:蒲洪果

2017–12–04

贺莨,1992年生,成都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2015年毕业于长江大学资源勘查专业,现从事沉积学(含古地理学)研究。

1673–8217(2018)04–0038–04

TE111.2

A

猜你喜欢
砂组沙湾三角洲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黄河下游的三角洲特性及未来治理思路
濮城油田S3S5-10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准噶尔盆地八道湾组湿地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番禺沙湾古镇保护更新的分析与研究
亚洲的湄公河三角洲
断砂耦合对阿尔伯特凹陷北部转换带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
壮丽的河口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斜坡区新近系沙湾组油气成藏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