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基础和制约因素探索

2018-08-18 01:42于鹏飞
新农村 2018年2期
关键词:劳动力农民工农村

于鹏飞

引言

随着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充斥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社会背景为基础,归纳总结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探索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因素,从而为国家探索社会治理模式提供积极参考,为改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均衡发展创造优越空间。

农村劳动力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新的机器大生产逐步代替手工劳动,改变了单一的传统的人力资源优势,不再依靠“人多力量大”的人力主义口号,而是把新的机器大生产理念转为了现实,从而,解放了劳动力,出现了劳动力的大量剩余,特别是农民劳动力。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农民收入,把农民收入的增长放在首位,并要求持续保持农民收入增长”。明确了三农问题的着力点,同时对农民增收提出了明确目标。

1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基础概述

1.1需求层次理论与劳动力转移

需求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关于人的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进式过程。他指出:“人的发展是从低级需求到高级需求的阶梯式发展形式”。当人的低级需求慢慢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就会是更高的需求,生理需要是最低级的人活着的基本需求。主要是衣、食、住、行、穿、健康等等的基本要求,只有把这些基本的需求满足了才会有人的基本生命体的存在。为了食物人们去争夺生存的权力,达到了这种生命体的存在,你才能追求更好的上升空间。生理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人自身要发展还要有安全感的认同。安全的需要是自身对外部环境的优化,是实现良好开端的条件,有了安全人类才可以去实施自己的计划和策略,去改变现状,安全感是人自身权利的升华,保证了自我能力的不断进步,推进了自身与社会的更多接触,让自身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安全使个人人身有了保证,有了提升自己空间的条件,有了更多的追求和发展。安全需要解决之后,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会日渐增加,推动着人类去探寻新的区域开发。人在实现能力外化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了相互尊重的重要,尊重让社会化的人类有了礼数,得到了内心的充实和提高,彼此间相互尊重和信任,以此增加了相互间的沟通和链接,产生了更多关于人类爱的生活资本,给自我内心世界有了洁净化的净土。一切尊重的铺垫都为交往的空间打开了心灵的窗口。交往是人类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资本和无形力量,交往才会使彼此之间有了沟通和联系,通过交往沟通使得新思想和新认识不断的更新和发展,才有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才有了人类今天的繁荣和富强,交往是一种资产的内在力量,通过智慧的碰撞点燃创新的思维精神。交往的需求满足了人类自身前进所需外部沟通环境,创造了无法比拟的社会财富价值,不仅仅实现了自我内心的满足和需要,而且创造出更好的更利于社会发展的生产力,建设了和谐安定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地球村,让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尽善尽美的体现。

1.2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转移

人力资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每个人具有的知识、能力、健康等资本构成因素的整合,并能够物化于商品和服务,提高商品和服务产出效应的价值。人力资本是一切资本中最主要的資本,其增长速度快,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人力资本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步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根据当代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步达成了一致的认识,认为人力资本是社会中变化发展的活财富,是一切其他资本无法比拟的,是一种无形的社会价值。

人力资本起源于经济学,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步的完善和改进,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本理论。当代社会人们普遍认同舒尔茨、贝克尔、明赛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最大,其理论的实际性和可应用性强。

1.3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与劳动力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发性的调整;另一方面是强制性的调整。自发性的调整是指市场通过无形的手发挥在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而实现的自我选择;强制性调整是指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附之以行政的手段,改变现有的发展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制度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

2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2.1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政策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集体性外出务工已成为大的趋势,组团才能有更好的安全感,并且这种组团式的外出务工季节性很强,由于松散的组织和个人没有基础性的全方位条件,只能是随波逐流,同时,国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及当地政府不重视农民工的转移,影响了农民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愿望。

第一,国家对农民工转移建设没有专项法律保护。

农民工是城市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法律意识淡泊,尤其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随意性很大,更多的甚至没有劳动合同,这样他们的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随意克扣工资、延长工时、工资不及时发放等。有时自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企业不给参保,使得农民工的权利没有真实的保障措施,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转移重视不够。

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执行政令的机构,他们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发挥着引导和帮助的重要作用。但是从政府执行政令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动力的输出没有形成规模基础,缺乏管理和支持,大部分都是自发性外出,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与此同时,政府对农民工的输出投入资金过少,不足财政的万分之一,信息发布不对称,劳动力市场缺乏管理和建设,用工规范难度大,加之,非法机构的介入更是扰乱了市场运行机制,导致了农民工哀声载道,愤愤不平。

2.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建立系统科学的农村保障制度。从2006年开始,我国逐渐加强农村保障制度,实行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8%,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70%的县,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8000多万人。短短的几年内,我国逐步推进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愿望的实现。但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管理水平低。国家拿出资金保障低收入水平和等待救济的人群,但是很多农村的社会保障管理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和低收入者的身上,有的甚至在执行的过程中,资金去向不明,管理力度极度缺乏,使得农村社保举步维艰。第二,农村社会保障层次低。农村社会保障只是其基本的低层次的基本生活保障,即使他们转移到城市,户口也是农村户口,仍然不能享受和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一旦出现失业、工伤、医疗等方面的重大问题,他们将会无法承受,自身权益得不到保护,正常的社会生活也就会受到影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快速发展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人民生活的质量,因此,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势在必行。

2.3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制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目前也面临着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突出。由于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导致了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均等,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据统计,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2%,农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扶贫对象仍有12238万人,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仍然在温饱边缘挣扎。特别是1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由于户籍限制无法在城市安家落户,难以与城市职工同工同酬,不能真正融入城市,长期游离在城乡之间,合法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保护。城乡二元体制的制约影响了农民工的发展和生活,制约了经济发展速度,影响了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对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产生了强大的约束力。

2.4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我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等行业发展迅速,国家从一穷二白的时代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时代迈进,逐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从其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经济飞速前进,据统计,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促进150万人就业,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很多地区,很多领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受困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也就不尽相同。尤其在我国的东中西部更是突出明显。东部依靠便利的地理位置,经济相对发展较快,发展快吸纳的劳动力数量就会增多,每年都有很多农村劳动力向沿海发达的地区转移,不仅仅满足农民工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更好的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5市场经济发展与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然而,农村劳动力各方面的素质很难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是教育程度不够。教育是人口进步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我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市场的需求与农村劳动力的发展与不相协调,导致市场调节机制的滞后,出现了“用工荒”等问题。二是农民工自身缺乏改变现状的精神面貌。马克思曾云:“思维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而农民恰恰缺乏这种思维的精神,缺乏动力去改变现状的精神面貌,思维世界极其狭隘,个人觀念落后,只注重眼前利益,尤其是在技能方面缺乏应有的知识培训,有很多农民工认为:“技能培训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缺乏应对实际的理论和技能,久之,离市场的要求越来越远,甚至最后被淘汰。

综上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需要政府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改进农村劳动力生活和务工条件。农村劳动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以上农村劳动力相关理论和影响因素分析,为社会发展提供积极有益参考,也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健康积极的引领方向。

猜你喜欢
劳动力农民工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