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08-20 06:33张丽莉陆健通讯作者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江苏无锡214000
医药前沿 2018年25期
关键词:英夫利肠病炎症性

张丽莉 陆健(通讯作者)(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江苏 无锡 21400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的总称,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两者未确定的重叠性或中间性肠炎。这类疾病均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便血、肠道吸收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目前,IBD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认为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与肠道菌群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近年来研究发现,TNF-α在IBD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以往临床多采用糖皮质激素、氨基水杨酸类、免疫调节剂等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英夫利昔单抗为TNF-α单克隆抗体,能够获得良好治疗效果[1]。本研究进一步分析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10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4.8±12.5)岁,病程6个月~10年;对照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5.6±14.1)岁,病程6个月~1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IBD诊断标准,现处于病情活动期;按炎症活动度分类,中度62例、重度38例;疾病分类,溃疡性结肠炎61例、克罗恩病32例、介于两病之间7例;排除合并严重肠道感染、肝肾功能不全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变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美沙拉秦肠溶片(恒诚制药集团淮南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211)0.4g/片,2片/次,3次/d,对于病情严重者可增加至12片/d。观察组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瑞士Cilag AG公司生产,注册证号S20120012),起始剂量5mg/kg,于治疗的第2周及第6周分别给药1次,前6周的治疗为药物诱导期维持剂量在5mg/kg,之后每隔8周治疗1次,若效果不佳者可增加剂量至10mg/kg[2]。治疗后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评价用药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末分别复查内镜,观察肠道黏膜病情改善情况,统计黏膜愈合率。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内镜检查及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缓解:治疗后脓血便完全消失,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以及组织学检查显示,病理分级减少2级以上;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内镜以及组织学检查无好转[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缓解率为12%、黏膜愈合率为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n%)

观察组发生口腔溃疡、关节炎、胆囊结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英夫利昔单抗是一种杂交嵌合IgG1单克隆抗体,能够特异性的与可溶性及膜结合性TNF-α结合,抑制TNF-α引起免疫及炎性反应。炎症反应的消退有利于肠道黏膜修复,减少结肠切除率,提升临床疗效。但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研究显示,约10%~30%的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起始即无应答,而约有23%~46%的患者起始有应答随时间推移演变为无应答[4],存在一定的治疗无效几率,同时,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耐受几率,经替换其他抗TNF制剂后可能获得治疗应答。

影响英夫利昔单抗疗效的因素较多。(1)联用免疫抑制剂能够增强疗效。国外有研究证实,英夫利昔单抗联用免疫抑制剂与单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相比,临床缓解率、停用激素比例以及黏膜愈合率显著提高,证实英夫利昔单抗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更能有效诱导并维持病情缓解,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5]。(2)联合应用环丙沙星能有效改善预后。对于肛周型克罗恩病的治疗,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环丙沙星治疗的疗效更佳。(3)肠内营养可提高英夫利昔单抗疗效。肠内营养可能是防止疾病复发的唯一抑制因素,英夫利昔单抗加上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缓解率明显提高。(4)疾病本身相关因素可影响英夫利昔疗效。孤立性肠道病变、既往腹部手术史、抗TNF治疗应答反应等均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狭窄性病变患者应答率较低。(5)CRP水平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效果相关。CRP可反映炎症活动的强弱,较高CRP水平患者对抗TNF治疗的应答反应更佳,较高CRP患者较正常或低水平者更易获得维持应答反应。国外研究认为,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后升高的CRP回归正常与良好预后相联系。(6)英夫利昔单抗血清浓度和英夫利昔单抗抗体的产生可影响疗效。英夫利昔单抗高水平血清药物浓度与长期临床应答维持相关,低水平血清药物浓度与潜在缺乏应答相关。由此可知,英夫利昔单抗抗体的产生可能与英夫利昔单抗的低血药浓度有关[6]。

综上所述,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疗效确切,重视影响因素能够增强临床疗效,使患者获得更大的受益。

猜你喜欢
英夫利肠病炎症性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英夫利西单抗在炎症性肠病应用进展(综述)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美丽人生”征文部分获奖图片展示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关节病性银屑病进展
英夫利西单抗(类克® )临床应用有奖征文通知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