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脱贫路

2018-08-20 00:49陈建兵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瓦房新房老房子

□ 陈建兵

笔者调查的江西省新干县的一个小山村,坐落在自北向南一条小河的东西两侧,四面环山,北面的高山海拔约500米,山的另一面是抚州市管辖地区,东南方向翻过山是另一县城。处于这三县群山环绕的交叉地带,交通是制约村庄发展的重要因素。

全村只有一条通往外面的小路,13年前村里卖掉了大部分集体的樟树,又集资十多万元,再加上省里的补贴,修建了3公里左右的出村水泥公路,另外2公里由于和周边村庄没有达成一致在两年后才最终修好。

弯弯绕绕的水泥公路修筑在半山腰上,尽显了村民急于和外面的世界打通的强烈愿望。尽管水泥路常有裂缝,但是村民的出村之路一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状况。这条路承载了几代人的期盼,也架起了与外界的通道。

除了修筑的这5公里水泥路外,在2016年之前,村庄没有太多实质变化。只是偶尔有村民新建了一栋房子,偶尔有一两户人家娶亲嫁女,偶尔有老人去世和新生命诞生。整个村庄似乎陷入静止的状态。

从2016年开始,这个村被列入江西省重点贫困村,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尽管起步比周边的村庄晚了至少5年时间,但是村民依旧十分感激国家的好政策。

最大的变化就是村容村貌。环村水泥公路的修筑,房前屋后也基本上实现了路面硬化;每家每户都发放了一个垃圾桶,自家的垃圾装满后倒入指制定的垃圾回收处;20米间距的一个太阳能路灯在傍晚准时亮起;两个休闲广场铺满了草皮、也建起了亭子。

真正的巨变,是过去的瓦房和土坯房变成了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绝大部分村民住上了3层的新楼房。

沉寂多年的小山村在两年的时间里发生着巨变,但是问题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显露出来。

急功近利的村庄推倒重建

按照上级要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不能见到瓦房和土坯房,全体村民统一规划建设新房。可以拆旧房建新房,也可以重新选址建设新房,但是之前的老瓦房必须在新房建好之后拆掉,否则之前村民交给村委会的1万元保证金将不退还。

但是有村民建好新房之后,老房子并没有拆掉,一来已经明确表态不指望退回那1万元保证金,二来老房子几乎承载了整个家庭的变迁史,父辈内心其实更多地夹杂着一种复杂的情怀。

当然从实用的角度上来讲,老房子并不“老”,农村红白喜事摆桌吃饭或者平时堆放杂物,其实是非常合适的;也有部分年长的村民担心,现在自己还能干活可以和儿子儿媳住新房,但是以后行动不便的时候,不免会有被“赶”出去住老房子的风险,所以有村民思量再三,宁愿不退回保证金也要把老房子留住。渐渐地其他村民也就跟风效仿。

新房虽然多了,但是依旧有老房坐落在村庄的多个角落,与之前的规划相去甚远。造成这样的局面并不能完全归咎于村民的不配合,其实,有关部门急功近利地推倒瓦房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拓宽巷道和环村公路,上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全部无条件拆除村民的杂货间,这一规定引起了很多村民的反对。因为有部分村民的杂货间是新修建的,哪怕是陈旧的杂货间也是村民放置农具、安置家禽牲畜的理想场所。

“一刀切”地推倒瓦房并没有从实质上为村民解决难题,相反还造成了村民生产生活的不便。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很多村民纷纷在房前屋后的角落给家禽牲畜搭个小棚。无疑,这就更加影响了村容村貌。

该村5年间的变迁。

不仅如此,由于施工进程拖延近半年时间,以至于杂货间拆除之后很长时间都没有重新规划,村民只能望着残垣断壁而不能用。

令人不解的还不仅这些。

按照上级要求,统一规划的新房建设可以享受不同的补贴,最令村民无奈的是,上级规定同一排的新楼外观必须装修成同样的颜色,如若不然,一整排的村民都不能享受补贴。但是,偏偏就有家境较为富裕的村民要标新立异。

这种依靠村民集体内部的约束力以期达到整齐划一的村貌建设,往往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一家不按照上级规定,不仅让邻居因为得不到补助金而心生不满,村干部还会因为没有将建设标准实施到位而失去威信。

以上种种问题暴露出基层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由此产生干群关系以及村民之间关系的不和谐。

该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由于上级政策不够接地气,而村干部又没有因势利导去执行政策,以及村民因为建新房产生的种种矛盾得不到协调,这些都为幸福和谐农村建设留下不稳定因素。

这些因素导致全村干部群众劲不能往一处使,所以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达到上级要求,这就影响了上级对这个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拨付,之前确定的省级贫困村改造项目也因此未能按质按量及时完工。

旅游开发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变化,但这些项目的“先天缺陷”还无法长久形成脱贫长效机制。

现在这个村的新农村建设陷入了怪圈,本就缺少资金的建设项目,资金更加短缺。

如今,该村计划修缮的礼堂和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两个休闲花园,都因为资金短缺而被搁置,往昔热火朝天的景象也渐渐消失了。苍茫大山深处的村庄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焕发生机?

【评论】政府的目标,村干部的任务,村民的期待,三方的共同心愿都是为脱贫。改善农村的村风村貌,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只是脱贫的第一步。在农村,修建新房几乎是农民一辈子最为重要的使命,有生之年能住上自己建的新房可称得上是成功的人生。因此在政策扶持下,大部分村民哪怕是借钱也愿意建新房。然而不少贫困户,尽管有政府帮扶的八万多元的补助资金,由于自己还要负担一部分,结果还是“一栋房子一身债”。别说是贫困户,一般的家庭也吃不消。这个村考虑到年轻人外出务工的增多导致劳动力减少以及两山之间的梯田种植成本较高,两年前村里将这片梯田承包给个人,租金除用于修建村庄公路以外,还用于帮扶部分困难户,但这些资金只能救急,并不能解决他们的建房问题。新村建设统一规划虽好,但也要考虑贫困户的现实情况。

穷则思变还要变则有方

虽然该村一直受制于山地地形和交通极为不便,但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6年,当地政府联合周边两个村庄在该村两公里处,依托山水的美丽景色,打造了全县首个AAA级景区,也是全县唯一收取门票能够创收并带动周边就业的乡村景点。

一时间,这个村的乡村特色游声名鹊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山里人做梦都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生活在景区,也从不曾想过偏僻的山旮旯也能成为城里人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该景区主要以漂流项目为主,同时配有孔雀园、素质拓展营地、红色遗址遗迹等。在过去两年时间里,这个村依托夏季漂流等项目已经成功吸引周边县市的游客,同时景区也吸纳了周边村民的就业。

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地政府依托自然环境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包括进村道路的拓宽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

从薄地荒弃到集体土地承包给个人,从穷山恶水到发展乡村旅游,该村的发展是村民穷则思变的体现。

但是,景区主打的漂流项目受制于季节,只有夏季的三个月是旺季,加之周边缺乏著名景点,游客很难故地重游,特别是对大城市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因此来此的游客消费能力十分有限,这个村的旅游业并没有形成集群效应,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十分有限。

【评论】产业之间的有机对接可以作为脱贫致富的一个尝试,比如农村土生土养的家禽类养殖,山茶油等油类作物的规模种植以及笋类作物深度加工等,都可以产业化发展,但是以上产业发展都是建立在有足够的优质客源的基础上。所以,该村尽管已然巨变,但是脱贫长效机制还需更大努力。从根本上让脱贫不成为一句空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瓦房新房老房子
王新房:中国超声心动图之父
一线城市新房营销策略探析——以上海新房为例
雪雀一家的新房
甘南牧民聚落房屋研究
《老房子》
长不大的月亮
老房子
江西余干县“瓦房”强拆调查
老房子
老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