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2018-08-20 10:22杨梅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

杨梅

摘 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让学生发展思维,理解课文的必要措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教学;融入作品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说写文章是一种创造,那么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语言学家德·索绪尔说:“语言符号不是联系一个事物或一个名称,而是联系一个概念和一个听觉形象。”这个“听觉形象”包含的内容不仅有理念上的,还有感情上的,它所表达的内容比文字符号所能表达的内容要多得多。朱自清亦在其《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不能离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只有朗读才能玩索每一词、每一语、每一句的意蕴,同时吟味它們的节奏。”因此,重视朗读是为了突出语言的本质。既然如此,应如何让朗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提高朗读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一、创设情境调动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中国是诗的国度,文的家园,诗文的学习历来离不开吟咏诵读。吟咏诵读不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更是语文教学的好方式。我在教学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时,我一边勾勒雨中景,一边动情地范读,为学生解说雨中的风景,待学生的心思都被吸引到这优美意境中时,再让其朗读课文,课堂上顿时就会充满活跃的气氛,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第一次试读就能读得有点声色了。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期的作品,记叙的只是出游时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塑造了一个吟啸徐行、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冲雨、不畏艰难、从容前行、旷达乐观的词人形象。“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鉴赏《定风波》这首词的关键,雨后天晴的平常自然之景,但在这些简朴的描述中却表达了无论人生遭遇多少苦难,只要坦然面对,一切苦难都将成为过去的人生哲理。词中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同时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与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二、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朗读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林黛玉,想想自己现在就身处贾府,此情此景,心理会想些什么?通过换位思考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林黛玉的心理活动,从而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这样就很容易理解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的性格特点。从而既培养学生的评读能力,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读出文章的气脉;让学生在读中把握“悟”的窍门,读出文章的美感;让学生在读中培养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这就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

三、朗读示范有法可依

我们所提倡的“读”,并非放任自流地读。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教师都应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在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教师自身的朗读水平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我每一次上新课之前,必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然后认真地、反复地朗读;在教学时,恰如其分地运用范读。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应正确范读。实践证明,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模仿,才能准确掌握朗读的技巧。范读可以是教师的范读,也可以是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范读。如我在教学《致橡树》这篇文章时,就运用了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的语言来表达一种平等、独立又互相尊重的爱情观。音色甜美,感情深沉,课堂沉浸在坦诚而又愉悦的氛围中。老师率先垂范,先声夺人,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朗读和学习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

其次还可以利用好诵读资源,优秀的诵读资源可以成为学生跟读模仿的范本,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闲暇时间经常聆听丁建华、李默然等的作品朗诵或者观看中央电视台的《经典咏流传》等相关节目,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模仿他们的语言,并懂得声情并茂,从而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四、多种练习读有提高

朗读技巧的自觉掌握和运用不能一蹴而就,要在反复的、多种形式的朗读中进行训练。为保证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设计朗读的形式也要充分考虑全体学生。比如,可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朗读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们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

总之,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有效指导,提高学生读的技巧;合理练习,巩固学生读的实践,使读书训练因素有效整合,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朗读的技能技巧,从而形成言语能力,促进学生语感形成,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要实实在在的提高朗读教学的效果,就必须把朗读训练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中,在课前、课中、课后下功夫,做到思想上重视,方法上得当,训练上扎实,让朗读真正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朗读训练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