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预习习惯的培养

2018-08-20 10:22李鑫
速读·下旬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习习惯阅读培养

李鑫

摘 要: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它是实践教学法的一种具体体现。传统教育认为:预习就在于熟悉教材内容,认读几个生字新词,进而程式化地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等等。当前一些书籍资料,将学生本应通过教师的点拨或自己独立思考获得的知识列举得一览无余。殊不知,预习的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包含的意义远胜于学生了解知识本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预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是要重点培养的。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的基础,更是一种智慧。有了这个好习惯,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都会受益匪浅。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有了相应的自学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预习能够带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下进行探讨。

1精心设计预习问题

1.1设定的预习问题要有可操作性

要想使学生有一个好的预习效果,教师就要明确预习要求,让学生可以自行开展预习。在布置预习问题时,要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很多个小问题,这样方便学生操作。

1.2预习问题要有引导性

预习的内容学生还没有学习,属于新知识。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时候,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有限的,所以在设计预习问题时,要有引导性地设计问题。设计一些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小问题,这样学生能够比较顺利地通过自学来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

1.3预习作业的形式要多样性和分层性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形成自学的能力,而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预习问题和形式,不能千篇一律。对于一些程度比较低的学生,要结合他们的能力来调整预习的作业,将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换成一些他们能够解决的问题,增强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相对来说程度比较好的学生则可以有更高的要求,将问题的难度相对提升。

2养成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己进行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方法。在刚开始教授学生预习时,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示范,等学生对预习的方法有所掌握,并能够独立完成预习内容时,再延伸到课下。教师一定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对预习重视起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通过纠正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长期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古人所提倡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无论是哪个年级段,课前预习时,所要完成的首要任务就是读熟课文。课文读熟了,也就扫清了阅读过程中的第一障碍,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贯穿于小学阶段语文课前预习始终的最基本方式。强调读的重要。读是真正的预习,是搜索疑难、回答問题的前奏。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自学。预习时,我总鼓励学生多读,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自由读、大声读、给家长读、给同桌读等方法,使学生在课前就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读过几遍课文,学生基本上对课文内容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朗读课文,就是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他人,如果读得不通顺,那就反复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为止。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让孩子根据拼音将课文读准、读流利。这一步很关键,有些孩子读两三遍就能做到,但是有些孩子要读五遍、六遍甚至更多。

4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在语文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学习每一篇新课文之前,先要求学生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布置学生预习,可分课文内容和生字词的学习两方面进行。生字词的预习要求学生能读写和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向他人请教等,实在无法解决的就留到课堂上来学习。课文内容的学习,应让学生首先把课文读通、读熟,然后完成课文中“预习提示”的内容,思考课后习题的内容。对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要求学生在书上标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这样带着问题在课堂上学习,并把老师和同学的理解与自己的理解相对照,权衡优劣,就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独立地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能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长篇的文章,可以应用“阅读理解式”的预习方法。这种预习适合于高年级学生。阅读理解可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前者侧重于课文本身包含的具体材料,如人物、时间、地点、事实及数据等具体信息的提取;后者要求读者对具体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分析,甚至推理、想象来完成。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回答课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而能达到“阅读”和“理解“的目的。这样在课堂上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更能根据学生预习后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答学生的迷惑了。

5结论

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更轻松,更科学。这种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一味地灌输模式,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解决问题,成为学习中真正的主人,掌握了预习的基本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探讨[J].经贸实践,2016(24):191.

[2]徐敏秀.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19):100.

[3]张敦乐.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J].学周刊,2013(15):130-131.

猜你喜欢
预习习惯阅读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浅论初中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