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时报》文艺副刊的域外文学传播与译介

2018-08-22 11:24冯静
东方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译介

摘要:“神皋杂俎”除了发表原创作品之外,在译介域外作品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既有小说、诗歌还有关涉文艺理论的思想,作为一份立足东北的传媒,这种开放办报的理念值得推崇,有利于我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域外的作家作品介绍,能够对受众产生一种多元思想融合的场域,不再固守传统的文化思想。外国小说译介方面,穆儒丐在副刊中翻译了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

关键词:《盛京时报》;神皋杂俎;域外;译介

“神皋杂俎”作为《盛京时报》的文艺副刊是1918年1月12日出现的,主编即是1916年来到沈阳的旗人穆儒丐。当时整个第4版都集中地刊登文艺性作品,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文化版面,是《盛京时报》的一个重大性突破,从此“神皋杂俎”也在东北现代文学乃至全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神皋杂俎”按照稿件的内容、形式分为多个专栏发表文学、文艺作品,在“神皋杂俎”存在的历史中,共出现大大小小约39类专栏。无论在东北近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史上,《盛京时报》的广泛传播对于民众接受新思想、新思潮都是功不可没的。《盛京时报》虽然不是纯文学的报纸,但是从办报理念上来看,开辟文学专栏,甚至专门开辟了文艺副刊“神皋杂俎”,而且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1918年,这在当时乃至整个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神皋杂俎”除了发表原创作品之外,在译介域外作品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既有小说、诗歌还有关涉文艺理论的思想,作为一份立足东北的传媒,这种开放办报的理念值得推崇,有利于我国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大量域外的作家作品介绍,能够对受众产生一种多元思想融合的场域,不再固守传统的文化思想。

外国小说译介方面,穆儒丐在副刊中翻译了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分别是《情魔地狱》《俪西亚郡主传》《哀史》(即《悲惨世界》)、《严窟岛的伯爵》(即《基督山复仇记》),还有署名鹘囵译的莎士比亚小说《夏夜梦》,刘麟生译著的《畸人畸行录》,署名乃秋翻译的短篇英文杂志《安特劳斯与狮之轶事》,肇颖译的法国梅利梅的《攻城记》等等。屠格涅夫的短篇小说在“神皋杂俎”中也被读者熟识。顾戒希翻译了《敌人》《施与》等作品,有的学者致力于介绍小国的文学,如毛一波先后介绍过《智利的文学》《爪哇的文学》等,通常先是介绍该国的地理、人文、风俗习惯等。他介绍智利是一个“和日本一样的常常地震”的国家,该国文学“有着慎重的观察和柏拉图式的诗的表现”。在介绍爪哇是荷兰的殖民地时,毛一波指出荷兰用物质文明傀儡了爪哇人民,荷兰人设立教育机关输入文明,让爪哇人首先学习荷兰语,并指出“现代是思想受难的时代……中国人正如得了流行病似的在介绍弱小民族的文学”。作者已经感受到中国正同其他弱小民族一样,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物质文明傀儡,因此,虽为介绍爪哇的文学,实则感同身受。

在日本人主办的《盛京时报》中,东北读者确实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域外的风情和思想,但背后确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良苦用心”。日俄战争后,日本妄想殖民东北,最大的敌人就是同样是中国邻邦的俄国,因此,打击俄国,造好抵制俄国的舆论是《盛京时报》的“职责”所在。1931年1月1日开始的头版“论说”栏目陆续刊登了获奖的新年征文,题目就是《论中俄关系之将来》。获得一等奖的紫珊写到由中俄两国过去“若断若续知将来之繁复纠纷”,对于俄国则“稍识其性,微测其心”。以下就是他获得一等奖的重要原因了,“与中国发生关系最繁复而纠纷者,自有史以来,莫苏俄若。彼会造成中国外交史上最光荣之一页,彼亦造成最伤心之一页。彼因侵略中国受列强之干涉,彼亦因欺蔑中国受中国之闭门棒。总之自历史观,彼之资格为最老;自地理观,彼之接触为最多。近更高张赤帜,使世界上一切国家,畏若洪水猛兽,望而却步,谈之色变。中国因为特殊关系,却之不能,迎之不可,遂屡次造成国际上最罕见而纠纷的事件”。将俄国十月革命倡导的共产主义说成“洪水猛兽”,皆因与日本的利益冲突,故而此文获奖,混淆读者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印象。

除了制造外部多元、恶化的环境,《盛京时报》对国内矛盾的暴露乐此不疲。比如头版对直奉大战的评论,还有“神皋杂俎”中大量描写军阀混战而征兵的作品。1920年1月1号《盛京时报》的新年祝词:“武人干政,军队横行,养兵之费,占岁出三之二,而在位者又皆私心自用,致陷成麻木不仁之时局,南北不统一”,而南北不统一的时局造成了外不能抗侮,内不能勤修的局面。1931年1月1日的新年之词说道:“仅仅一年,而统一,而分裂。而分裂,而统一。宛如走马之灯,无殊时计之转。后来虽不可知,亦未始不可逆料。……至于社会国家之走之转,则为不规则的、多角的。以二十年中之中国观之,尤见其然矣。”当时很多专栏也都围绕直奉战争展开创作,控诉军阀造成百姓的疾苦,揭露军阀混战的混乱局面。如谐文专栏刊登的《新千字文》:“天地冤枉,宇宙兵荒,十日弗吃,人瘦骨撑,旱来水往,秋收无望……直奉事起,居然很像……”《时事谐聊》中说“军政府你去我辞”《黑暗时代赋》中描述当前的时代是“日月晦冥,江山失色”。署名辽东金三郎发表在谐文专栏的《大帅好糊涂》用二人转的词语和韵律进行创作,既合仄押韵,又具有地方特色,“共和国来太平初,残贼的督军瞎跋扈,大帅你好糊涂!哼嗳嗳咳哟!大帅你好糊涂!”《盛京时报》的主笔菊池贞二用笔名傲霜庵发表了很多时论也是评论东北时局的,如《不景气之东北》,提到“不景气”一词,是日本直接输入的,是因为特产“豆货”的滞销,比喻东北混乱的时局。

参考文献:

[1]《智利的文学》,《盛京时报》1931年9月5日。

[2]毛一波:《智利的文学》,《盛京时报》1931年9月5日。

[3]紫珊:《论中俄关系之将来》,《盛京时报》1931年1月1日。

[4]《新年祝词》,《盛京时报》1920年1月1日。

[5]《新年之词》,《盛京时报》1931年1月1日。

[6]断肠人:《新千字文》,《盛京时报》1922年5月27日。

[7]管规:《时事谐聊》,《盛京时报》1920年5月4日。

[8]徐少谷:《黑暗时代赋》,《盛京时报》1920年5月9日。

[9]遼东金三郎:《大帅好糊涂》,《盛京时报》1922年7月11日。

[10]霜庵:《不景气之东北》,《盛京时报》1931年3月8日。

作者简介:冯静(1981-),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项目来源】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课题编号:L17BZW009)

猜你喜欢
译介
奥尔特加作品在中国的译介和出版
《三字经》裨治文的两次译介行为考察
“新中国70年百种译介图书推荐目录”发布
传播学视域下《文心雕龙》的译介模式与翻译策略
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在中国的译介
季羡林的荷尔德林早期译介研究
浅谈莫言作品英译文本的译介与翻译模式
漂洋过海的满洲词
20世纪80年代后《儿子与情人》在中国的译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