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优化策略

2018-08-22 19:35王艺昊
科学与财富 2018年20期
关键词:发达国家借鉴青年

王艺昊

摘要:我国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工作认识迟、起步晚、发展慢与世界发达水平有很大差距,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承担了我国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业支持服务体系等方式培育大学生创业精神。优化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路径,要明确培育目标、内容与方法,建立健全教育巧支持服务体系,逐渐形成全民参与创业精神培育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青年,发达国家,借鉴

一、国家层面:完善支持服务体系弘扬创新创业精神

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国家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全面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是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基础;国家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支持服务体系,对高等教育开展相关教育实践活动清障搭台,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我国要從国家战略高度上予以重视,大力弘扬创新创业精神,通过政府完善支持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

(一)完善政策服务体系

国家重视创新创业精神培育首先要“身体为行”。国家重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中遇到的困难与阻力、暴露出的问题,在政策制定中明确鼓励措施、完善规章制度、强化跟踪反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多优惠政策;在政策执行中,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宽松、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各级政府机关根据国家政策精神,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制定相应的创业精神培育细则。

(二)建构社会信用与组织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矛盾突出,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制造了很多“后顾之忧”,抑制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发挥与培养。国家注重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工作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为创新创业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顺利开展、实现从创新方案到社会生产力的转化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完善社会组织建设,为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二、社会层面:营造大众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与弘扬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前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受传统观念影响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家庭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大学生的创业精神的发展。我国要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就要营造争相创新的社会环境。

(一)开放的经济环境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国家宏观调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创新创业活动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致力于协调好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自主发挥竞争机制的关系问题,完善市场经济体系,改善政府干涉越位、监管缺位的现象,为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创造条件。除此之外,国家要更加突出社会保障体制、金融体制和企业所得税的改革,为创新创业主体解除后顾之忧,提供鼓励政策。

(二)兼容并包的思想舆论环境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鼓励创业的优良传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创新创业精神渊远流长,但是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却抑制了敢于冒险的创新精神。我们加强创业精神的宣传工作,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同时吸收国外敢于冒险、勇于打破常规的创业精神,逐渐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精神。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传播媒介在全社会倡导创业精神,保护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创新创业实践。努力营造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思想舆论环境,使民众的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

(三)创新创业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启蒙教育的作用。家长的思维方式、言行举止、教育方式对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至关重要,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奠定了基础。鼓励家长更新教育理念,践行科学的教育方法,别让家长因为“害怕伤害”禁锢孩子的思想、捆绑孩子的手脚。努力营造相互理解、充分沟通、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勤于实践、坚持学习,锻炼孩子迎难而上、坚初不拔的意志品质。

三、学校层面: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体系

高校教育体制创新是其他一切革新的重要保障。体制改革和建设具有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力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机制革新,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创业理念与创业实践,使创业精神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高等院校要通过完善教学科研体系、组织体系、支持服务体系,努为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致力于构建集教学、科研、辅导、实训、解化为一体的创新创业体系。

(一)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目标和内容

高等教育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目标是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通过知识传授、团体实践、个别指导、环境熏陶等多渠道,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参加培养锻炼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通过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研究型、创新型、管理型、国际型高水平创业人才。

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第一: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第二:培育健全的人格;第三:优化创业知识结构;第四:增强创业能力。

(二)坚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基本原则

高校在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普及化原则。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应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在全体学生中普及创业精神相关理论,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创业、管理相关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第二:专化化原则。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过程中坚持专业化原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专业化,二是组织建设的专业化,三是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专业化。第三:主体性原则。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二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特征。第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以理论知识作为基础,结合实践活动激发创新创业精神培育。

(三)多维度完善创新创业培育体系

第一:完善教学科研体系。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将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课程纳入正规课程体系。第二:完善组织服务体系。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中发挥着主阵地作用,将课堂教学内容学以致用需要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作为支撑,在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与创业能力培养中,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组织体系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营造创业环境传承创业精神。高等院校是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创业氛围的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能力,促进教育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永红,万誉,李汉邦.从两个创业计划看美国大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0(11).

[2]赵振鹏.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

[3]吉海霞.新时期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引导探究[J]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4]熊飞,邱苑华.中美两国创业教育比较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3.

[5]夏小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与启示——以美国、德国为例[J].科学管理研究,2010(2).

猜你喜欢
发达国家借鉴青年
发达国家创业政策的启示与对策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交易征税的国际比较及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现代物流发展的启示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