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方能育匠人

2018-08-23 17:24陈文静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网线网络工程项目经理

陈文静

“一根网线八根芯,按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的颜色排列好,然后插入水晶头,再用网线钳咔嚓一压,就完成了网线一端的制作。”在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网络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工作室”,工作室导师、副教授谭阳带领60多名学生,每天都需要重复这样的练习。从大一入校时单条网线接通费时15分钟,到大三毕业时35秒的速度,都是师生们一点一滴练习取得的成果。随之而来的回报,是工作室培养的2018届(2015级)学生全部获得中级以上行业职业认证,85%的毕业生进入知名IT企业就业。

湖南網络工程职业学院2015年开始试水工作室制度,网络技术系副教授谭阳成为第一批入驻的导师,率先成立“网络工程技术创新创业工作室”(以下简称网络工作室)。以往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只能解决学生“面上”动手能力的问题,还是无法避免“填鸭式”教育的症结。而工作室“师徒制”的培养模式,不但方便教师“因人施教”,而且形成了教师导入教学项目、师徒共同制定解决方案、项目实施验收的学习闭环,通过实际工程项目的运用,大大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严师方能出高徒,谭阳坚持以匠人匠心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大到布线工程的施工标准,小到递工具时的手势、工具器材的摆放方式,都需要反复的练习。“别看一根小小的网线,要成功接通可是一门技术活。所以,工作室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个模块的操作。希望通过三年的培养,学生成长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符合岗位要求的网络工程师。”谭阳说道。

从工作室学习中培养出的良好习惯和职业素养,让网络工作室的学生们都获益良多。大二学生曾凡杰在一次社会实践中被监理称赞:“你们团队是我见过施工最规范的,连垃圾清理都有严格的流程。”

网络工程项目由复杂的体系构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为了保证学生在掌握个人技术知识的同时,还能构建起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谭阳在研究了国内外大量资料后,最终制定出一套“项目小组规则”:学习活动全部采用项目化驱动,而工作室的项目全部来源于企业真实订单。所有的工程项目首先会确定一个“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般由学校教师、企业导师或具有项目经验的高年级成员担任。在承接某一项目后,“项目经理”会采取新老搭配的方式,创建项目小组。当某一项目验收结束后,就解散该项目小组,成员再根据具体情况申请或被邀请加入新的项目小组。谭阳表示,只有通过这种真实的项目化驱动学习情境,学生方能切实地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者在完成某个实际项目后既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获得了项目成功后的成就感,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在这三者共同的正向作用下,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扩展,学习的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无论是技能经验还是团队协作精神都得到了提升。

截至2018年5月,网络工作室导师谭阳指导学生参与并顺利完成实际工程项目150余项;成员中已有25人在校期间考取了CCIE(思科顶级)证书,10人考取了RHCA(红帽顶级)证书,52人考取HCNP(华为中级)证书;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上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共计12人次,省级奖项13项共计39人次。

猜你喜欢
网线网络工程项目经理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项目经理从优秀到卓越的四大进阶能力
项目经理该不该发火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项目管理中没有“我”
基于VR技术在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研究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
社会版(二)
调整网线 轻松解决彩印起杠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责权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