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谈

2018-08-23 17:24黄杰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文内容本课自学

黄杰

语文学科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例,谈一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核心素养。

一、夯实文化基础

任何一堂语文课,如果脱离语文基础知识,都会成为空中楼阁。为夯实语文基础,在《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教學中,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①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在课前的预习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工具书,完成生字词自学;动笔墨读书,用圈点批注法完成对内容的自学;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要谈论的话题。②微课导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本文作者丁肇中是一位美籍华人,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鉴于其特殊身份,我制作了一段介绍他生平事迹和写作背景的微课,一开头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③字词检测,课文朗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需要掌握的字词,让学生认读和理解,再请学生分段朗读这篇演讲稿,要求读出演讲的味道,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自主学习,突破重点

自主发展是指学生在逐步学会自我教育的基础上主动发展,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实现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它可以通过学生的独立学习和与他人的合作学习来达成。

学生学习了基础知识后,我出示以下自学目标:①课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围绕这个观点,作者阐述了哪几个问题?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生自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先默读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时既要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又要尊重他人的正确意见。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了解到本课论述的话题是中国学生如何了解自然科学,并引出“学习自然科学要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围绕这个观点,阐述了3个问题:①什么是格物致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③怎样才能做到格物致知?这3个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完成上述学习目标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下面的问题:①《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②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有何现实意义?③本文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了解到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和《大学》里所说的“格物致知”的不同含义,以及格物致知精神所具有的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是教学重点,需引导学生仔细体会。

三、课后拓展,深化学习

作为一名非常有实验能力、善于观察的华裔物理学家,作者对中华民族的下一代充满了期望,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进行了反思,诚恳地呼吁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要通过不断实践和创新去探求知识和真理。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也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两则阅读材料,请学生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

材料一:四川省一名女高中生今年以较高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她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材料二: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几乎没有状元出身的,有不少连举人都不是;外国的例子也可以举很多,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达尔文、托尔斯泰、拿破仑、贝多芬、罗丹、邱吉尔等,这都是世界一流的人才,却得不到学校的认可。

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学生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指出实验精神对于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课堂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要真正使学生的素养得到长足发展,教师必须运用有效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延续到课外。课后,我设计了3个探究主题:①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差异比较。②用事例证明实验精神在科学发展史上的作用。③东西方学生素质能力比较。学生自由结成探究学习小组,从3个主题里自主选择1个进行探究,课外利用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等信息渠道,进行探究学习,并将各小组自主探究学习成果写成小论文或制成电子作品,一个星期后交流探究成果。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看,学生真正意识到了实践精神在学习、生活及社会参与中的重要性,写作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身素养得到了发展。

(作者单位:临澧县停弦渡镇中学)

猜你喜欢
课文内容本课自学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漫话“共同富裕”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