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析古诗中色彩的意蕴

2018-08-23 17:24何挥秧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柳叶竹林首诗

何挥秧

古诗虽然不能像绘画一般直观地表现色彩,但能够通过对色彩词的运用、语言的描述,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古诗的抒情言志之作用,历来为人所认同。

一、邻色并置,相映成趣

邻色是指同一色相的并列色,如黄和绿,红和橙。在古诗中,将邻色并列在一起,往往能使古诗显得生动活泼、饶有趣味。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碧”和“绿”是邻色,放到一首诗中,将柳叶的青翠欲滴,柳叶在阳光下散发出的圆润而柔和的光泽表现了出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由衷的喜爱和赞美。杨巨源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柳树抽出了嫩芽,初叶鹅黄,远远望去,树叶还未成荫。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芽,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诗人的欢悦和赞美之情。一“绿”一“黄”,相映成趣。

二、色彩对比,形象鲜明

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冲突不仅能够给读者强烈的视觉体验,而且能够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碧绿的莲叶和殷红的荷花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只觉满目当中,都是无穷无尽的一汪绿色。这翠绿的荷叶,向远方延展。荷叶上面的朵朵莲花,如同绿丝绸上绣上去的大朵大朵的红花,像红玛瑙般镶嵌在绿意当中。

三、交错使用,境界大开

在有些古诗中,诗人把邻色和对比色巧妙地组合到一首诗中,更加提升了古诗的境界。

杜甫的“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为此中翘楚。“黄”和“翠”、“青”是邻色,而“白”和“青”是对比色。近看,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叶、柳枝间嘤嘤鸣叫,给人以柔和生动之感。远看,在万里无云的晴空之下,一行白鹭显得那么醒目。这首诗的视角由点到线,一直向无垠的空中延伸,视野越来越开阔,画面越来越宏大。

四、以物代色,韵味浓郁

一些古诗中虽然没有出现明显的颜色词,但颜色蕴含其中,反而更添韵味,引人联想。

如苏轼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才华横溢,这首题画诗,全诗没有一字写色彩,但色彩呼之欲出。竹子的青,桃花的红,春江的绿,都隐藏在这些有代表性的物体里面。读者读着这首诗,自然能想到一片青葱的竹林是何等的碧绿、晶莹;竹林外那兩三枝桃花,在竹林的映衬下,又是多么的粉如霞,红似火;那暖暖的春水,又是多么悠闲地淙淙而流,绿得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不著一色彩,而全篇都是色彩。

五、明度差异,抒发情怀

一些诗人在古诗中善于利用色彩的变化来表情达意。一般而言,亮度较高的颜色代表灿烂和华贵,亮度较低的颜色代表低沉和朴素。

李白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中巧用日色营造了一个明亮、活泼的环境,让读者从日色联想到江水的粼粼、船帆的莹白、青山的璀璨,形成了一种愉悦的氛围,有效表现了诗人愉快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则正好相反。月落之后,大地是暗沉的,眼前一片黑暗,如同化不开的愁绪。江边的枫叶,此时也必定是暗淡的。江船中的渔火,沉浸在这浓稠的夜色中,泛着幽暗的光。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愁绪。

(作者单位:长沙市天心区青园小学)

猜你喜欢
柳叶竹林首诗
《上课没人抢》
柳叶和鱼
为什么大熊猫生活在竹林里
尽他一只鹅
流氓
竹林野炊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情寄苍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