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堂课都成为悬疑大片

2018-08-23 17:24廖学春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一堂课答题图形

廖学春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探索未知是人的本能。人总是对新奇怪异的事物兴趣盎然,对开眼界长见识的事情欣喜若狂。教师如果能够抓往学生的求知心理,把每一堂课上成一部悬疑大片,定能使学生保持求知初心,学海一路前行。

悬疑大片能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心,让观众随着剧情去大胆猜测、探索真相。有人说,如果一部影片三分钟之内还没有抓住观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影片是失败的。可以说,悬疑大片绝对做到了这一点。很多悬疑大片第一时间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使其迅速进入角色。课堂上,教师要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这其实是一种“吊胃口”的技巧,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方法。很多教师有这样的意识,但是未下足工夫。其实,无论哪一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去吊学生的胃口,只要教师足够认识到它的重要性。2006年,我曾经上过一堂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历史比武课《百家争鸣》。在练习环节,我突发奇想,开了一个“作业超市”,设置了必答题和选答题环节。选答题尤其设计巧妙,题目中包含学生意想不到且喜闻乐见的资讯,有图文并茂的历史人物故事,有动感十足的哲理小动画,有扣人心弦的影视片段,有名人名言,有谜语,等等。每条资讯中都有一道与本课内容、教学重难点相关的思考题。学生们从跃跃欲试到争先恐后,下课之后仍意犹未尽、恋恋不舍。

悬疑大片让人疑虑重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不到结尾无法预知真相。在一堂课中,教师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充分参与,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攻克难关,学有所获。让学生们在合作中共赢,成为合作、学习、成长的共同体。一堂课下来,让学生们有抽丝剥茧、拨云见日的收获,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我曾听过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让学生比较红黄两个长方形和一个绿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运用一切可能的方法,有的用尺子量,有的用图形跟图形重叠,有的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摆弄这三个图形。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参与体验,最终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很多悬疑大片直到最后也没有给观众一个交待,罪犯依然逍遥法外,甚至还不知道是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预设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力,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发出不同的声音,阐述不同的观点,最终形成他们的看法和主张。例如,在上到小學三年级上册“声音”这一习作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声音分类,有乐音和噪声,有震耳欲聋和细若游丝的声音,有大小强弱变化的声音,有来自外界和来自内心的声音,等等。只要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就能脑洞大开,发挥他们无限的潜能。

(作者单位:常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猜你喜欢
一堂课答题图形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分图形
找图形
怎样写好“一堂课”?
图形变变变
图形配对
最后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