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作文教学的痼疾

2018-08-23 17:24蒋松德
湖南教育·B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人文生命作文

蒋松德

一、本色作文的三个特质

1.生命本色。生命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丰盛的礼物,作文教学要表现学生的生命本色。日本教育学家池田大作在《我的人学》里谈到:一句话具有一颗心。的确,语言是人的心灵活动、生命活动、精神活动的反映。作文教学,就是唤醒学生的心灵活动、生命活动和精神活动。这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一些教师忽视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转而关注学生生命之外的“物”的因素,见“物”不见“人”,甚至以压抑学生个体生命力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经国大业”和“政治正确”,失去了作文教学的生命本源。本色作文教学是回归本源,要求教师将着眼点从生命之外的“物”转移到学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成长上,让习作者的生命之树茁壮成长,生命之花自由绽放,生命之水自由奔流,拥有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好人生。

2.生活本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本色作文的源头活水和生长土壤是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本色作文的题材来源有三个路径。一是观察自然和体验社会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作文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许多学生在写作时脱离生活,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甚至假话连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观察自然,体验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留心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如“农村见闻”“四合院里的新鲜事”“父母忙碌的早晨”及学校、家庭中发生的事件等。教师可带领学生去贫困村考察,了解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带领学生参观工厂、集贸市场、旅游景点,了解城乡人民的富裕生活,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储备,积累生活素材。二是大量阅读书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本色作文需要“大阅读”。人们常说文章只要多读就自然会写了,这是很有道理的。广泛的阅读是作文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和民族文化熏陶,保证了本色作文有取之不尽的源泉。三是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体间接体验生活。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许多推行本色作文的年轻教师以互联网和媒体作为中介,把社会生活作为本色作文开源引流的重要渠道。教师可指导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朝闻天下》《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也可引导学生利用QQ群、微信群、互联网,走进网络世界,收集社会资料,建立个人写作素材库。这样,就把学生的视角由书本扩大到更广泛的虚拟世界,营造一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而有内涵。

3.生态本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生态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发展。本色作文教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崇尚“天籁自鸣”,主张从“我”入手写“我”的真实情怀,让学生的情思从笔端自然流出。

2001年修订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明确将“情感真挚,真实”列入评分标准,要求学生写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当前,学生作文普遍存在三招:即一凑、二抄、三套,无病呻吟,摆脱不了八股腔。本色作文教学提出,在导写过程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无忧无虑、抒写真性情的生态环境,呵护学生的童真,激发学生的童趣,解放学生的童心,大胆用“我”的自由之笔,写“我”的自得之语,抒发“我”的自然之情。

二、本色作文的人文渗透

“本色作文”倡导习作者的生命本色、习作内容的生活本色、习作形式的生态本色,揭示了本色作文教学的本质特征。本色作文教学没有“模式”,也无意创造出“模式”给大家遵循,但成功的、有内涵的本色作文还是离不开语文教师的人文调控,否则,本色作文有可能为追求本色而失去作文的“魂”和“骨”。

文章平淡的根源往往在于思想的贫乏。如果本色作文一味追求生命本色、生活本色、生態本色,忘却了本色作文思想内涵的充盈和培育,就有可能失去作文教学的本源。因此,在追求“本色”的同时,如何培育作文教学的根本,丰富作文教学的内涵,增加本色作文的厚重感,值得本色作文教学工作者深思。人文,即以人为中心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它可分为:个人文化和人类文化,民族文化和多元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人文渗透”就是指在本色作文教学时,教师要有人文观念、人文精神、人文修养,在教学时对学生加以清楚阐述,合理引导,有效渗透,使学生的心智健全,灵魂净化,生命闪光,其实质是为了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肖川老师在《“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一文说:“人文理念的不断渗透,意味着新质因素渗入到精神结构内部并引起结构性的变化,意味着由于新质因素的增加而导致生命境界的提升,意味着视界的扩大,意味着能切实地感受到自我心灵力量的增长。”最终的作用是通过“教化”和“教育”,成功地帮助人修身、养性、提质。

因此,在进行本色作文教学时,人文渗透应该像人体脉络一样贯穿于本色作文导写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写真话、说错话时怎么办?在抒写真情时,有悖常情怎么办?在发表见解时,出现偏见怎么办?教师要审时度势,正确引导。学生作文时存在的偏差、悖谬和迷茫,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渗透的用武之处。

三、本色作文的自主评改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写好草稿,还只是个半成品。评改是本色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遵循固定的顺序和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它以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师生的对话交流为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1.学生主体。传统评改作文的方式是教师修改字句,加上批注,打上分数,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叶圣陶先生指出:“我当过教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是徒劳无功……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叶圣陶先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指出了传统作文评改方式的弊端,提出应把作文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本色作文教学者认为,本色作文自主评改就是一个再实践、再创造的过程,方法多样: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自己的作文,引导学生改前读,在读中发现问题;读中改,边读边悟,悟出病因,悟出方法;改后读,在读中感受改后的通顺正确和愉悦幸福,直到学生自己改不动为止。随后,让学生自由交换修改,小组讨论修改,从口头讨论修改到笔头修改。这样,既能显示个人的独特见解,又能集大家智慧,在相互启发下提高作文鉴赏能力,提高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2.师生对话。本色作文的评改是写作过程的有机延伸,它强调评改过程中的师生对话功能。只有师生双方进行充分有效的对话与交流,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启发下有所领悟,评改才能进展顺利。我们强调学生自主评改,并不是放任自流,老师袖手旁观。相反,教师的方法点拨、主导引领是非常必要的。本色作文的评改过程是师生在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坦诚对话过程,是教师尊重学生创新意识和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自我提高、自主发展的过程。评改过程所产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会成为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和人文素养提升的生长点,从而形成学生自主评改作文的习惯,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才是本色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

注:该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生自主写作与评改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课题批准号: DHA130262)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新邵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生命作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