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观察及并发症研究

2018-08-24 11:41李占元
医药前沿 2018年24期
关键词:镜组眼轴屈光度

李占元

(成都爱尔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目前对近视的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然而,多数研究证实遗传,发育和环境因素与近视密切相关。目前,青少年近视率非常高,和学习工具等的变化有密切相关性,眼科医生寻找安全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是一项重要任务[1]。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白天戴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进行近视的矫治,但效果欠佳。本研究选择9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近视患者据治疗方式分组,分析了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效果及并发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90例2014年1月—2015年1月近视患者据治疗方式分组。角膜塑形镜组男女各有27例、18例;年龄9~15岁,平均(11.78±2.42)岁。单焦框架眼镜组男女各有28例、17例;年龄9~15岁,平均(11.73±2.41)岁。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

纳入对象:常规检查无急慢性眼病者,经查角膜等眼部条件适合戴塑形镜者。

排除对象:(1)经检查角膜地形图,曲率,屈光度及眼压,不适合角膜塑形镜者,(2)眼部及全身情况存在隐形眼镜禁忌症者。

1.2 方法

单焦框架眼镜组给予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角膜塑形镜组行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佩戴前检查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和验光等,根据结果选择合适基弧和度数角膜塑形镜试戴,根据试戴片各弧区形态、镜片活动度,结合检查参数订制镜片,并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佩戴和护理方法,每晚佩戴时间8h~10h,早上起床取出。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时间;佩戴前和戴镜1m、3m、6m、12m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计数资料χ2进行检验,t检验则用于计量资料,P<0.05可见差异显著。

2.结果

2.1 佩戴前后的相关指标比较

佩戴前两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戴镜1m、3m、6m、12m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如表1。

表1 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相比较(±s)

表1 佩戴前后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期(m)屈光度(D)眼轴长度(mm)视力(UCVA)角膜塑形镜组 45 戴前 -3.55±-0.51 24.81±0.22 0.21±0.12戴后1m -0.54±-0.21 24.81±0.20 0.83±0.13戴后3m +0.23±-0.15 24.83±0.12 0.96±0.19戴后6m +0.36±-0.17 24.86±0.16 0.98±0.21戴后12m +0.13±-0.27 24.90±0.03 1.04±0.20单焦框架眼镜组 45 戴前 -3.58±-0.47 24.82±0.24 0.21±0.11戴后1m -3.59±0.28 24.82±0.21 0.26±0.10戴后3m -3.62±0.28 24.84±0.28 0.25±0.22戴后6m -4.18±0.26 25.12±0.27 0.20±0.21戴后12m -4.52±0.25 25.25±0.23 0.15±0.13

2.2 两组视力改善时间相比较

角膜塑形镜组视力改善时间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视力改善时间相比较(±s)

表2 两组视力改善时间相比较(±s)

组别 例数 视力改善时间(m)单焦框架眼镜组 45 7.04±0.34角膜塑形镜组 45 11.52±0.13 t 8.723 P0.000

2.3 两组并发症相比较

角膜塑形镜组并发症7例(15.56%),而单焦框架眼镜组无并发症。P<0.05。其中,塑形镜组有2例出现角膜水肿,有5例出现角膜上皮点染荧光着色,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点眼3次/日修复角膜,2~5d治愈,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竞争的加剧,青少年的学习任务有所增加,加上其学习工具发生变化,电子产品使用增多,户外活动时间少,结果导致我国青少年近视的比例急剧增加。根据眼球是否存在有机变化,将近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假性近视,一类是真性近视。真性近视没有可靠的自我调节和恢复方法,目前临床只能通过佩戴近视眼镜提高视力。但假性近视可以通过缓解疲劳等手段自然恢复视力。目前临床治疗近视基本原则是积极预防,避免发展为真性近视。最常见的近视矫治方法是配戴框架眼镜,经济方便,但配戴框架眼镜对控制近视增长作用不大,影响学生的日常活动及体育运动。角膜塑形术(orthokeratology)是应用个体化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使角膜中央的表面变平坦,从而降低近视度数,提高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矫正近视方法[2]。角膜塑形镜有着复杂内表面设计,针对符合条件的配戴者,进行科学规范的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眼轴增长,对近视屈光度进行有效控制,且在严格检查、加强随访指导的情况下,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良好的安全性[3-4]。

本研究中,单焦框架眼镜组给予单焦框架眼镜治疗,角膜塑形镜组行角膜塑形镜佩戴治疗。结果显示,角膜塑形镜组视力改善时间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佩戴前两组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戴镜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角膜塑形镜组患者屈光度、眼轴长度、视力优于单焦框架眼镜组,P<0.05。角膜塑形镜组并发症7例(15.56%),而单焦框架眼镜组无并发症。P<0.05。其中,塑形镜组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角膜塑型镜的安全性与郑彩慧等[5]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近视患者行角膜塑形镜佩戴疗效非常理想,可有效改善视力,屈光度、减缓眼轴长度,控制近视发展。

猜你喜欢
镜组眼轴屈光度
青少年近视初诊散瞳前、后的屈光度比较
戴眼镜会让眼睛变凸吗?
0.01%阿托品滴眼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及对调节功能的影响
白内障患者IOLMaster500及IOLMaster700眼轴测出率比较
单纯性近视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眼轴及屈光度的关系
近10a东莞地区4~22岁屈光不正人群眼轴长度特征分析
基于镜组准直的激光干涉仪快速对光方法研究
带摆镜的制冷型中波红外像方扫描光学系统设计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不同屈光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影响激光驱动器注入镜组特性的误差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