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T高分辨磁共振不同成像序列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

2018-08-24 01:16范存雷孙艳华陈少武赵廷超张潇斐李飞龙陈亚磊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内脂管腔敏感性

范存雷,孙艳华,陈少武,赵廷超,杨 明,张潇斐,李飞龙,陈亚磊

(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病因很多,动脉粥样硬化是其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性斑块,目前学者认为 “脆弱斑块”(不稳定斑块)与缺血事件关系更密切[1-2]。斑块内脂核、出血及钙化是影响斑块稳定的重要因素[3-5],现在MRI多种序列包括 TOF、T1WI、T2WI、PDWI及增强 T1WI高分辨检查,可以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进行扫描,我们根据高分辨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不同序列对斑块内脂核、出血以及钙化的显示能力,有利于优化组合扫描序列及明确诊断。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9~67岁,平均54.6岁。所有入选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处斑块厚度均大于1.5 mm;图像质量要求高,评级要达到优或良;均进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

1.2 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Achieva 3.0T双梯度磁共振8通道线圈先行TOF横断面扫描,用重建3D-TOF成像确定斑块位置,行黑血MRI技术垂直于狭窄段进行T1WI、T2WI、PDWI及增强 T1WI高分辨检查。 高分辨扫描主要参数: ①TOF:TR 20.00 ms,TE 3.45 ms,FOV 14 mm,层厚/间距为1 mm/0 mm,矩阵512×512;②T1WI:TR 750.00 ms,TE 9.00 ms,FOV 14 mm,层厚/间距为 1 mm/0 mm,矩阵 512×512;③T2WI:TR 2250.00 ms,TE 80.00 ms,FOV 14 mm,层厚/间距为1 mm/0 mm,矩阵 512×512;④PDWI:TR 1500.00 ms,TE 20.00 ms,FOV 14 mm,层厚/间距为 1 mm/0 mm,矩阵512×512;⑤增强T1WI: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 (0.1 mmol/kg)4~5 min 后 进 行 T1WI 扫 描 ,TR 750.00 ms,TE 9.00 ms,FOV 14 mm, 层厚/间距为1mm/0 mm,矩阵 512×512。

1.3 图像分析

图像分级按照李明利等[3]的分级标准分为4级:①优:管腔内外壁显示清楚;②良:大部分层面管腔内外壁显示清楚,部分层面管腔外壁显示欠清;③一般:大部分层面能够观察到管腔的内外壁,但显示不清楚;④差:有较多的伪影,管腔的内外壁无法观察。MRI图像上斑块的信号与同序列的眼外肌信号相比分为4类:等信号斑块、高信号斑块、低信号斑块和混杂信号斑块(低等、等高信号)。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在MRI各序列上的诊断标准见表1。上述定性分析由两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对MRI不同序列所有图像共同完成,两名医师分别对不同序列斑块内出现脂核、出血、钙化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进行统计,然后再计算出5个序列对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阳性率,并以此为综合判断结果。

表1 HR-MRI辨别大脑中动脉M1段斑块内脂核、出血及钙化标准

1.4 统计分析

各个序列对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3种成分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用K值表示,评价各序列与标准的5序列对各种成分显示的一致性,K值为0.45~<0.75为中度一致,而K值≥0.75为有极好的一致性。

2 结果

40例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所得的HR-MRI各序列图像均符合本研究要求。

2.1 HR-MRI各序列对斑块成分显示

40例患者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标准例数分别为 32 例、18 例、22 例。 TOF、T1WI、T2WI、PDWI和增强T1WI分别辨别斑块内成分的显示结果见表2。

表2 HR-MRI各序列对斑块成分的显示

2.2 HR-MRI各序列判定结果的可信度

各序列对斑块成分显示的敏感性、特异性及K值见表3。从表中可看出,增强T1WI显示斑块内脂核较好,T1WI显示斑块出血最佳,TOF显示斑块内钙化能力最强。

3 讨论

3.1 运用3.0T HR-MRI管壁成像技术分析大脑中动脉斑块成分的可行性

HR-MRI管壁成像技术在颈部动脉血管的应用已较成熟,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的应用[7-8],随着磁共振先进技术的发展,对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研究已有报道[9-11]。不稳定斑块与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关系密切,而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等是不稳定斑块的主要因素。应用3.0T高场磁共振多序列高分辨管壁成像技术,大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大脑中动脉M1段管壁结构及斑块成分,不同成像序列对斑块内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信号特点不同,对其显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也不相同。

表3 HR-MRI各序列显示斑块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K值

3.2 不同序列对斑块不同成分的显示

本研究对于斑块内脂核的显示,在5个序列中,增强T1W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由于斑块内脂核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或胆固醇,在T1WI呈高信号,而增强T1WI常规应用脂肪抑制技术,脂肪高信号被抑制为低信号,并且脂核强化程度较低,与明显强化的纤维帽及新生血管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对脂核的判定。斑块内钙化在各序列中均呈低信号,而研究显示增强T1WI对钙化有一定程度的强化[12],这会使信号与脂核相近,造成误判,因此增强T1WI对斑块内脂核显示的特异性有所降低。在本研究的40个斑块中,有1例斑块内钙化在增强T1WI上被判定为脂核,但在其他4个序列中被证实为钙化(图1~3)。 在 TOF、T1WI、T2WI、PDWI序列中,富含糖蛋白基质、平滑肌细胞以及纤维成分的斑块与脂核的信号类似,对斑块内脂核显示的特异性有所降低。

图1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脂核(箭头)。图1a:MR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狭窄;图1b:T1WI示脂核为稍高信号;图1c,1d:T2WI及PDWI呈中等信号;图1e:增强T1WI示脂核为低信号。 图2 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出血(箭头)。图2a:MR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狭窄;图2b:T1WI显示斑块内出血呈高信号;图2c,2d:T2WI与PDWI为高信号。 图3 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粥样硬化斑块,斑块内钙化(箭头)。图3a:MRA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局限狭窄;图3b~3d:T1WI、T2WI及PDWI示斑块内钙化均呈中等略低信号;图3e:TOF显示斑块内钙化为低信号。Figure 1. Plaque in the left cerebral artery,the lipid nucleus(arrow).Figure 1a:MRA showed stenosis in the left M1 segment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Figure 1b~1d:The lipid core had slightly high signal on T1WI and moderate signal on T2WI and PDWI;Figure 1e:The lipid core was low signal on enhanced T1WI.Figure 2. Plaque in the right cerebral artery,intraplaque hemorrhage(arrow).Figure 2a:MRA showed limited stenosis in the right M1 segment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Figure 2b~2d:The intraplaque hemorrhage had high signal on T1WI and high signal on T2WI and PDWI. Figure 3. Plaque in the left cerebral artery,calcification within plaque(arrow).Figure 3a:MRA showed stenosis in the left M1 segment of the middle cerebral artery;Figure 3b~3e:Calcification in plaques showed moderate or slightly low signal on T1WI,T2WI and PDWI,and low signal on TOF.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于出血的判定有利于对斑块稳定性的评估。出血在 TOF、T1WI、T2WI、PDWI上均呈高信号,在增强T1WI上呈等或高信号,而TOF、T1WI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高,K值分别是0.859、0.922,与标准的5序列相比较,T1WI的一致性最高。T1WI应用黑血技术-四反转回复序列(Quadruple inversion recovery,QIR)能够抑制血管腔内血流信号,使其呈低信号,清楚显示血管壁及粥样硬化性斑块,对斑块内高信号的出血能够明显显示出来,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组研究达100%,其特异性稍低,主要是因为斑块内脂肪在T1WI上也呈高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假阳性结果。由于TOF序列血管腔内血流呈明显高信号,而出血亦呈高信号,斑块内出血临近管腔时,容易造成假阴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敏感性,本组研究为72.2%。不同时期的出血在T2WI及PDWI上信号是不相同的,研究表明急性期出血表现为低或等信号,亚急性期出血表现为高信号,慢性期出血表现为低信号[13]。由于脂肪信号在T2WI及PDWI上与急性期出血信号相近,在判定急性期出血的敏感性上有所降低,亚急性期出血在T2WI及PDWI上虽然为高信号,但含糖蛋白基质也为高信号,二者之间难于区分,亦导致其对出血判定的特异性降低。虽然增强T1WI对于出血的显示为等或稍高信号,但炎性斑块具有丰富的新生血管,增强扫描明显强化,难于与出血相鉴别,明显降低了其特异性,与标准的一致性较差。

斑块内钙化特别是表面钙化是导致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其可能使纤维帽破裂,并容易导致斑块内出血或溃疡形成[14-15]。斑块内钙化在5个序列中均表现为低信号,脑动脉管腔内血流在TOF序列上显示为高信号,与低信号的斑块内钙化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容易辨别斑块内钙化,具有很高的敏感性,本组研究达100%,对于其余4个序列,由于利用黑血技术,管腔内血流为低信号,斑块表面的钙化与管腔分辨不清,使其判定斑块内钙化的敏感性降低。斑块的溃疡由于在T1WI、T2WI、PDWI序列上血流信号被抑制而呈低信号,与斑块表面的钙化很难区分,而在TOF序列上溃疡处为高信号,能够明确区分斑块的表面钙化。在增强T1WI上斑块内钙化有轻度强化,使其与脂核信号强度相仿,两者很难区分,会降低该序列对斑块内钙化检出的敏感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局限性: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样本量较少,颅内动脉管径较细,斑块厚度较薄,对3.0T HR-MRI图像质量要求较高。②无法获得活体大脑中动脉M1段斑块病理结果与HR-MRI信号特征进行对照证实,只能借鉴颈动脉斑块MR信号特征研究。③HR-MRI管壁成像时间较长,对于高龄、病情重的患者不能获得高质量图像,而达不到斑块分析的要求。

综上所述,增强T1WI对斑块内脂核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斑块内出血在TOF与T1WI上显示最佳。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内较小钙化及表面钙化。增强T1WI、T1WI和TOF 3个序列相结合对斑块内3种成分能够很好地判别。

猜你喜欢
内脂管腔敏感性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内脂素在脓毒症相关性脏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和脐带血清内脂素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内脏脂肪素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脂素表达与子宫内膜病变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