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大力推动中小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2018-08-24 08:31赵玉刚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15期
关键词:畜牧局莒南县专业户

文│赵玉刚(山东省莒南县畜牧局)

山东省莒南县是传统的生猪养殖大县,到2017年年底,全县存栏生猪达到124万头、年出栏生猪24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4.5万头,外调生猪208万头,连续十一年被列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是全国养猪百强县。近几年,莒南县政府持续组织开展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县畜牧局以做好粪污资源化处理利用指导与服务工作为重点,着力推进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2018年以来,县畜牧局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出台了生猪养殖场(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扶持政策,对中小养殖场、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进行扶持补助,严格补助标准,搞好技术指导,收到较好效果, 2018年4月全县生猪规模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到100%,其他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达到60%以上,要求6月底全部完成改造提升,助推了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进程。

一、扩大扶持政策覆盖面,解决中小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改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莒南县素有养猪传统,2012年,全县有生猪养殖户近10万户,其中能繁母猪养殖户达到9.2万户。因市场行情、环保压力,多数养殖散户逐步退出,目前全县有生猪养殖户1万余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约400家、年出栏生猪约100万头,全县整体存栏略有缩减,单户平均养殖规模增加。

前几年,莒南县积极利用上级扶持项目及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政策,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项目安排基本以市级以上标准化生猪养殖场为重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全县仍有大量的生猪养殖集中在中小户中,特别是年出栏50~500头的养殖专业户还有约5000户、年出栏约100万头,还有200余户年出栏大于500头的非市级以上标准化的规模场,年出栏约20万头。这些生猪养殖专业户和规模场,分布在村居内及周边,面广量大,自律意识差,粪污处理设施投入少,养殖设施、粪污处理设施简易,达不到处理要求,造成粪污随意排放,治理难度大,成为当前主要畜禽养殖污染源。同时,这些专业户把养殖作为主要家庭经济来源,还承担着疫情和行情风险,因不舍得投入资金,粪污处理设施整改积极性主动性差,前几年粪污处理利用技术指导虽然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收效甚微。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自2017年下半年起,莒南县畜牧局酝酿对生猪养殖场和专业户进行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奖补政策,2018年2月,莒南县委县政府决定继续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把县内的吉隆河、龙王河、洙溪河3条重要河流整治作为工作重点,把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安排,由县畜牧局继续牵头负责。为提升养殖场、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积极性,3月,县畜牧局、财政局拟定了《吉隆河龙王河洙溪河流域非禁养区养猪场(专业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奖励实施方案》,计划利用结转剩余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对符合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标准的养猪场、专业户沉淀池按照每立方米1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要求5月31日前完成粪污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奖励补助资金的申报工作。

二、制定补助标准和条件,解决中小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标准不一的问题

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生猪养殖场(专业户)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主体,必须加大治理投入,全面推行粪污处理配套设施标准化改造,承担主体责任。对雨污分流、沉淀池、储粪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具体要求是:一是雨污分流: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应当建设雨污分流设施,设置采用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系统,避免雨水和污水混合。

二是实施饮用余水导流设计或饮水器节水技术改造。

三是沉淀池: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要建设防雨防渗防溢流的沉淀池,沉淀池体积应能容纳3个月以上的污水产生量。在严格采取源头减量(雨污分流、饮用余水导流设计)的前提下,每存栏1头猪沉淀池建设容积不少于0.6立方米。每出栏2头肉牛或存栏1头奶牛沉淀池建设容积不少于0.3立方米。沉淀池要求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有效深度2~3米,池底和侧壁要做好防渗处理,墙体要结实,墙厚不少于0.24米,底砼0.2米厚,采用砖混或钢筋水泥混凝土结构(禁止使用空心砖)。沉淀池四周需架设防护网,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污水发酵腐熟后要及时转运。

四是储粪场:储粪场地面要做防渗处理,顶部搭建防雨棚,周边建有不低于40厘米的围挡,防止粪污外溢、雨水倒灌。一般情况下,每存栏1头猪储粪场容积需要0.2立方米。

五是粪便清理:要采用干清粪方式,严禁水冲粪便。

六是建设时要注意施工安全。

对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奖励补助,优先保障吉隆河、龙王河和洙溪河流域,要求存栏生猪25头以上、且猪舍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申报奖励补助必须全部具备如下条件,缺一不可:严格实施雨污分流,污道暗管布设;采取干清粪方式清粪;猪舍实施饮用余水导流设计或节水饮水设备;沉淀池、储粪棚等设施符合标准要求;不在禁养区,符合镇街园区规划;无环境污染;未享受过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对符合奖励条件的养猪场和养猪专业户,按照沉淀池容积(有效容积、内径、沉淀池高出地面的部分不计入有效容积),每立方米奖励100元。

三、做好治污模式提炼总结,解决中小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改造缺少实用技术的问题

目前,全县的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本配备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莒南县恒兴食品有限公司良种猪繁育场等7家建有大型沼气工程,莒南县六和养殖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建有污水处理站,莒南六和公司和临沂帛乘公司建设了粪污外置发酵棚(异位发酵床),临沂帛乘公司还采取立页增氧污水蒸发模式处理粪污,其他标准化养殖场基本建有粪场、沉淀池等处理粪污。但其他生猪养殖场、特别是养殖专业户因原养殖设施相对简陋,怎样按照“一控两分三防两配套一基本”建设要求推行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亟须解决。对此,县畜牧局组织人员,深入场户进行调研,总结出来适合生猪中小场户的粪污改造措施,主要有:

1.源头减量。主要推广了雨污分流和饮水节水技术,现在新建的标准化猪舍采取机械清粪,粪沟在猪舍内,雨水流不到粪沟内,实现了雨水和污水分流,但传统猪舍,圈舍屋檐下是粪沟或者屋檐只到栏舍中间,不采取措施雨水直接汇入污水,养殖场户通过把屋檐连接防雨棚的方式实现了雨水流不到粪污沟;传统生猪饮水器漏水汇入污水问题,每天可达7千克,通过在饮水器下发安装水泥槽,收集饮用余水,并通过专用管道引入到雨水管网或清水池,或采取安装新型的节水饮水设备,通过这几种措施实现了雨水、饮水余水和污水的分流。

2.过程控制。要求养殖场户建设“三防”的粪棚,解决了粪便随意堆积、随雨水漫流,造成多次污染的问题;建设“三防”达标的单元式沉淀池,改变过去建设粗糙、容量不达标的问题;同时,把过去推广三级沉淀池改为2个以上单体沉淀池,循环使用,防止新的尿液持续混入,实现污水妥善处理,有效降解,消除了烧苗隐患。

3.末端利用。对处理好的粪便,养殖场户出售或肥田;对发酵熟化的污水,养殖场户配备了改装的污水车直接还田,全县已出现专业的粪便贩运、污水运输团队,县畜牧局还计划利用或争取扶持资金对一些养殖专业村、专业镇统一购置污水车。对这些粪污处理技术,县畜牧局编制了粪污处理与利用主推技术宣传册,印制了5000册。

四、抓好粪污处理与利用技术推广,解决中小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设施改造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县畜牧局一直高度重视,自2015年开始,实行“三像”工作法:像落实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一样落实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的指导服务责任;像宣传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样搞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技术服务指导宣传,填写指导服务记录表;像督导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生产安全生产一样落实职责范围内的督导责任。局领导包乡镇防检所,乡镇防检所工作人员包村居、包规模养殖场,不断强化日常技术指导和服务,落实村居、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着力抓好宣传工作,2016年以来先后五次印发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宣传材料,共计15万份,持续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数万份次养殖治污技术指导建议,还组织开展了粪污处理技术的集中培训。

为加快推进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落实好扶持补助政策,今年3月,县畜牧局利用“每月固定养殖技术培训日”培训班,对参会的养殖场户进行了粪污防治技术培训,3月19~23日,每天下午3∶00~4∶00,在县畜牧局分镇街进行对养殖场户“畜禽粪污治理主推技术及奖补政策”进行培训,还到乡镇对养殖场户、镇村干部进行了培训,全县已有约2800人次参加了培训,在洙边镇、相沟镇组织召开了全县、镇级粪污设施改造现场推进会,县乡领导、畜牧局基层所技术人员、养殖场户参加了现场推进会。同时,全局100多名工作人员深入广大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认真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县畜牧局编制印发的5000份《莒南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10000份《2018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公开信》,已经发放80%。

猜你喜欢
畜牧局莒南县专业户
坑队友专业户
两头牛的命运
星空下的我们
闲散生活
年度增长37%,体量达1.2亿! 这家资深动保专业户是如何“玩转”市场的?
一季小龙虾苗成就百万富翁,2020年虾苗恐激增滞销,育苗专业户到底该不该转型?
奶牛乳房炎危害大 养殖户防治需用心——访山西农科110专家、太原市阳曲县畜牧局兽医师刘银亮
平欧杂交榛在莒南县的栽培技术
Reliability-based 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using incremental shifting vector strate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
2016年莒南县城镇化发展状况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