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更新理论下的城中厂再生利用初探
——以青岛市四方区重庆南路厂房为例

2018-08-25 06:17解旭东武艺萌
重庆建筑 2018年8期
关键词:南路厂房有机

解旭东,武艺萌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山东青岛 266000)

0 引言

城市发展过程中,建筑的变迁史就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因此建筑应保留特色韵味,增加新艺术表现形式,体现出一座城市的可读性与活力。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作为一种视城市为“活”的完整有机体的人本思想,与过去机械式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不同,其在本质上遵循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将城市或片区的发展看作一个生物有机体的生长经历,对其进行系统规划、有机重塑,使城市的可读性与发展活力得到了体现。有机更新理论在我国旧城旧房改造过程中,开拓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总结出了通过运用“自发性”、“延续性”、“整体性”、“阶段性”、“经济性”以及“人文尺度”的策略,以新型城市空间代替丧失功能性的废弃空间的手法推进城市化建设[1]。由于青岛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曾经位于城市边缘区的工业厂房现成为城市中心区功能废弃的城中厂,为此青岛市政府在2017年6月6日颁布了《青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1—2020年)》,为城市更新过程中旧建筑的改造再生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而本文提到的重庆南路厂房作为研究青岛城中厂的重要样本,也将迎来改造升级再利用的最佳时机。

1 项目概况

通过相关资料调研与现场勘查可知,重庆南路厂房位于青岛市四方区南京路与重庆南路交叉路口处,始建于1974年,前身为青岛市、区两级政府和行业协会支持下建设的以铝合金门窗服务贸易为主体的国有工厂。该厂现因产业分散化的发展,周边已全是城市建设用地,属“城中厂”状态。其周边建筑形式主要以90年代居民区的多层住宅为主,主要居民家庭构成以退休夫妇两人、单身城市移民及个体经济经营一家三口为主,不同的群体居住时间、收入情况及年龄结构也不同(图1)。周边的建设活动缺少合理的规划,片区附近的中小学卫生状况、治安情况、生存环境都面临着不断恶化的风险。因此该厂区的更新改造可以作为城市的配套设施,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居民,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化进程[2]。

图1 居民现状分析

经现场调查可知,厂区占地超过9300m2,其中建筑面积超过5400m2。厂房为66m×45m的砖混结构,柱跨为15m×6m,其中北侧厂房为坡屋顶,共两层,层高为4.8m;中间厂房为原货车通道,铁皮圆弧棚顶为后期加盖;南侧厂房为平屋顶,共三层,层高为3.2m。经分析讨论,本文认为该厂房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具有以下优势:(1)内部空间体量较大,有充分的空间可加以利用;(2)建筑内大部分是分隔空间的隔墙,可拆除使内部空间得以自由使用;(3)建筑外墙虽斑驳但依然坚固可用,对其加以特色改造可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4)屋顶部分由三个不同类型屋面(平屋顶、曲面屋顶、坡屋顶)组成,防水、排水、保温功能和三者彼此连接性能良好,可保留屋顶构造,只对部分进行拆除改造以增加采光(图2)。

图2 厂房现状

2 有机更新理论下的青岛重庆南路厂房再生策略

有机更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按照城市内在的发展规律,合理运用 “自发性”、“延续性”、“整体性”、“阶段性”、“经济性”及“人文尺度”策略使城市废弃空间获得再次利用,从而让有机更新转变为新的有机秩序。本文在重庆南路厂房再生的过程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种。

2.1再生的“自发性”策略

城市是人生活的有机载体,旧厂房再生的动力来源于其周边居民的生活需求。本文根据“自发性”原则,一方面对该厂区周边用地性质进行调查统计,发现周边缺少休闲绿地与文化活动场所,难以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对片区内人群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得出:(1)片区内大部分退休老人需要承担起帮助子女带孩子的责任;(2)孩子放学之后,因家长担心户外游憩的安全性,选择在户外游玩的比例较少;(3)家长和孩子都期望在片区内增加儿童活动场所(图3)。因此,居民普遍有“改善儿娱空间、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希望重庆南路厂房的更新能够带来物质环境及精神文化的全面提升[3]。

图3 居民需求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建筑功能的再生方面需满足周边居民的要求,完善片区的配套功能,强化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在综合考虑周边居住区公共设施配置后,策划认为将厂房改造为儿童梦工厂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设计改造后的儿童梦工厂,主要功能为供儿童学习与娱乐,旨在提高他们的文化和科技素养,例如“信息时代”、“机器人之家”、“温室种植”、“细胞培养”等等(图4)。设计改造后的梦工厂除了儿童学习、娱乐这些基本功能外,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间。社区居民、参观者、服务人员的活动需求和其他生活需求通过儿童梦工厂有机结合成一个互动的系统。

图4 功能更新策略

2.2再生的“整体性”策略

旧厂房的更新改造应维持城市的“整体性”,以此确保城市整体协调统一。也就是说,厂区及周边区域的城市格局和文化特征需着重考虑,以确保该地区城市肌理的相对完整。

设计中将场地内的坡道、片区周围的小巷道、盘山的蜿蜒小山路合理地组织起来,使其成为整套系统。场地中的下沉广场通过一条坡道与建筑二层部分的公共区域相接,如此的设计使得室内外环境能够有机融合。建筑入口处用一个轻盈的玻璃块作为门厅连接一层两个大的体块,一方面形成入口,一方面打破场地与山体之间毫无联系的分隔状态。这个曾是城市中被人遗忘的建筑,成为现在融环境为一体的写意地带(图5)。

图5 外环境设计效果

图6 室内空间改造效果

2.3再生的“经济性”策略

更新过程中应尊重历史,延续建筑的历史文化,在部分老元素得以保留的前提下给予其新的面貌。在材料的选择上应积极采用消耗能源较少的传统方法,使用成本低廉的地方性建筑材料等。

作为青岛典型旧厂房之一,四方区重庆南路厂房延续了四十余年的工业文化,保留其原始的具有历史意义的红砖墙面,不仅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也给人带来原有的古朴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此外,在保留厂房原有元素的基础上,应该展望未来,开发新的经济型元素,达到历史与现代时光穿梭的奇妙效果[4]。在材料方面,我们采用既符合儿童审美心理,又造价低廉的木材、玻璃等。例如,用木材作为一部分外表皮材质和建筑构件——温和的木纹理,给儿童带来亲切、温暖的感觉;插入新元素玻璃盒子作为温室种植体验空间——布置在最接近入口广场的位置,从而起到吸引人流的作用;玻璃天窗选用传热系数是普通玻璃1/5~1/3的中空玻璃——除了保证室内光环境舒适之外,还起到了活跃造型的作用。

2.4再生的“人文尺度”策略

“尺度”是人对建成环境感受的基点,它是基于人体工学的实验性结论。梦工厂是儿童学习娱乐之所,轻松自由的氛围决定了其人文性的一面。儿童是梦工厂的使用者,儿童对环境的舒适感知更加决定了内外空间环境必须强调人性化的尺度[5]。设计中将厂房分为南侧4.8m与北侧3.2m两种不同的层高,4.8m部分为少年的活动范围,3.2m部分为低龄儿童的活动范围,不同的尺度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了与身体相符的活动场所,带来舒适的空间感受。南侧做了一部分通高空间,目的是打破大面积的低矮层高所带来的单调感,给儿童一种畅想未来的体验(图6)。此外,连接室内外的坡道下部设计了可供儿童捉迷藏的“桥洞”,如此的设计也增加了符合儿童心理的活动尺度[6]。

3 结语

青岛市四方区重庆南路厂房作为岛城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者,是青岛历史的重要媒介和文化景观。本文创造性地将有机更新理论的 “自发性”、“整体性”、“经济性”及“人文尺度”原则运用到旧厂区改造过程中,解决了如何平衡城中厂保护与再生利用的关系问题,成功地将废弃的“城中厂”空间改造为满足周边居民需求的儿童梦工场。在改造过程中,将厂区内无价值部分拆除,有价值部分逐步更新改造为儿童梦工厂设施,既能满足儿童的学习娱乐需求,又能保护与再利用现有建筑,从而达到保护历史文化、节约能源、提高城市文化内涵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将一座城市的可读性与活力展现出来,令昔日的建筑重新散发出令人倍感亲切的独特魅力。

猜你喜欢
南路厂房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某大型钢结构厂房桁架制作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河东南路金代戏剧:中国戏剧发展的特殊形态——李文《金代河东南路戏剧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