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里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8-08-26 20:33王萍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山沟上学交流

王萍

【教材分析】

《山沟里的孩子》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用富有情感的语句,描写了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赞美了山沟里的孩子们对学习的热爱。初读课文,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的艰苦,但是,当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后就会发现,课文的基调是昂扬向上的,字里行间渗透的都是山沟里孩子学习生活的美好、快乐。他们并不是一群苦中作乐、以贫穷来博取同情的孩子,相反,他们因为胸怀理想,所以在我们眼里上学的艰苦,在他们的眼里、心里却是真正的快乐。他们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让我们由衷地佩服、由衷地赞叹。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山沟里孩子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去上学的情景,学习他们热爱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

3.通过学文,体会“金钥

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真正含义,知道孩子们胸怀美好的理想。

4.学习作者利用情景描写

表达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的教学主要达成第1、2两个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在了解山沟里的孩子学习艰苦的基础上,感悟他们学习生活的快乐、美好,学习他们热爱学习、乐观向上的精神。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有一群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谁。

2.多媒体出示几组山沟里

的孩子的图片。图片中的孩子衣衫破旧,条件艰苦,但个个都面带笑容。

3.同学们知道这群小伙伴

是谁了吗?对,他们就是山沟里的孩子。让我们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并为后面理解课文情感埋下伏笔。】

二、 检查预习,认识生字新词

1.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同桌共用一本书,通读课文,遇到两人读的不一样的地方就停下,看看谁读错了,及时纠正。

2.出示本课生词,学生开火车读。

3.利用不同方法理解词语。

(1)理解“拥抱”。

同学们认真看看这个词,你发现了什么?(它们都有提手旁,和手的动作有关。)那请你拥抱一下你的同学,或上台来让老师拥抱拥抱。说说自己被老师或同学拥抱的感觉怎样。(幸福、温暖、快乐。)

(2)理解“黎明”。

“黎明”是什么时候呢?请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天

快黑时是黄昏,天快亮时就是

黎明。)

【设计意图:虽说学生已经进入三年级,但是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初期还是要作为重点予以关注,这是每个年级都必须做到的。同桌共读是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既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又训练了学生听的能力。同时,对“拥抱”一词的理解,一方面让学生对“拥抱”有了直观的感受,也为后面理解課文内容、感悟文章正确情感做了铺垫。】

三、 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描绘了山沟里的孩

子做什么的情景?(主要描绘了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放学时的

情景。)

2.迅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落主要描绘了孩子们上学、放学时的情景?(第1~5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会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新课标对中段阅读提出的要求。在此环节中,学生通过默读、略读,感知了课文内容,锻炼了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四、 细读入境,体会文章情感,感悟语言魅力。

(一)第一次细读——以读者身份走进文本,感悟山沟里孩子学习的艰辛

1.请同学们认真默读第1~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山沟里孩子上学时的情景,你了解到

了什么。(山沟里的孩子上学很

艰苦)

2.你是从哪些语句了解到

的,勾画下来,说说你的体会,然后带着体会,有感情地朗读你所勾画的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1)清晨,天还没有亮,山沟里还黑着。

(生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很早,天还没亮,到处都还黑着,可能其他人都还在睡觉,山沟里的孩子就要上学去了。 )

感受得真好,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读的时候注意读轻点儿,不要把其他人给吵醒了。

(2)孩子们走过这座山,翻过那座山,背着书包到学校去。

(生交流:从这里能够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的路程很远,要翻过一座又一座的山。)

文中还有一个和它差不多的句子,你能找出来吗?(孩子们走过那座山,翻过这座山,背着书包结伴回家。)像这样的两个句子就是相对应的句子。

(3)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生交流: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去学校的时间很长,从天黑走到天亮。)

同学们体会得真好。那你能找到文中和这句话相对应的句子吗?(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在这个句子中,哪个表示颜色的词用得最多?(黑)从中你又有什么感受?(更加感受到山沟里孩子学习的艰苦,上学的时候天是黑的,回家时天也是黑的。)带着你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自然段。

(4)天边的云黑黑的,山沟里的路黑黑的。远处,狼在嚎,羊栏边的黄狗汪汪叫,天黑洞

洞的。

(生交流:我体会到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还很危险。天是黑的,走的又是山路,而且还有狼叫,真吓人。)

是啊,天黑黑的,走在山路上,还有狼,多危险啊。山沟里的孩子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危险呢?(生交流想象,深入感受山沟里孩子上学条件的艰辛。)

(二)再次细读——交换角色,以主人翁身份深入文本,感悟学习的快乐

1.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是这

样艰苦,可是他们在上学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呢?(快乐的)

2.你是从哪里知道的?(说说笑笑)

3.现在假如你就是这群快

乐的孩子,课文第1~5自然段描写的就是你自己上学放学路上的情景,请你再仔细读读这一部分,看看这次你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4.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汇报。

(1)“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生交流:刚才老师拥抱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温暖和

幸福,那现在山沟里的孩子们被阳光拥抱,也一定是幸福和温暖的。)

说得太好了,那请你读读这个部分,让我们也感受到温暖和幸福吧!

(2)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山楂果由红变黑了,路边的草垛由黄变黑了,男孩子身上的褂子也由蓝变黑了。

(生交流:我第一次读到这儿的时候,只感受到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用的时间很长,读书很辛苦,可当我带着快乐的心情再读这儿的时候,我觉得他们上学路上的景色很美。)

是啊,那么丰富的颜色,真美啊!你们还有其他感受吗?

(生交流:我还从“变”中,感受到山沟里的孩子们上学路上的景色在不停地变化,非常有趣、神奇。我觉得上学也是一件神奇、有趣的事情。)

同学们看,我们用不一样的视角去读同样的文字,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两句,注意情感的变化。(指名读)

(3)忽然,天空中亮起了一盏灯,哦,那是月亮哟,它把清

辉撒向山野,照亮了孩子们回家的路。

(生交流:我从“哦”和“哟”中感受到了月亮升起时的喜悦。而且,我们上学有太阳的拥抱,放学有轻柔的月光为我们照路,我觉得学习真是件快乐、幸福的事情。)

你们真是体会得太好了。所以,平时我们读书就是要把自己代入到文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为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去深入感受。在这一教学中,我以学生的朗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身份多次走进文本,细读品味,以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

五、课后小结,情感升华

对于山沟里的孩子们来说,时间长、路程远不算什么,一路有美丽的风景相陪,危险多不算什么,有太阳和月亮做伴,只要能上學,就是快乐的。那么,是什么让这群孩子不怕困难,如此积极、快乐地学习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一起来学习。

【教后所思】

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就是要发挥语文课程以情育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使学生在感受语文材料、感悟人文内涵的过程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人格的感化。在以往的教学中,按照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的认知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们通常能够感受到的仅是山沟里孩子上学的艰苦,因此,老师们往往是把了解孩子们学习的艰苦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而对孩子们学习的快乐,仅是让学生通过“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这样一个句子粗浅地

感知。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体会到的是山沟里的孩子们学习就是苦的,而他们的乐,只是在 “以苦为乐”。那么,本课让我们感悟到的真的只是苦,只是以苦为乐吗?细细研读课文,我们发现课文在描写孩子们上学的情景时,字里行间洋溢出来的都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美好、快乐。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根本就不认为学习是苦的,我们所看到的苦,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快乐,就是美好,那又何来以苦为乐呢?这种眼里没有苦,只有乐,才是课文要让我们学习的真正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如何能让学生和教师一样走进文本,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呢?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将教学重点设为在了解山沟里的孩子学习艰苦的基础上,感受他们学习生活的快乐、美好,学习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既是一个重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难点。那么,这个难点如何突破呢?我做了以下两点:

一、巧设铺垫,降低难度

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有铺垫,为的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正确情感。开课初始,一组组山沟里的孩子带有快乐笑容的图片,以及后来理解拥抱时的感受,都为学生感受山沟里孩子学习生活的快乐、美好埋下了伏笔,降低了难度,尤其是对“拥抱”一词的理解,由“体”生“验”,与语文教学注重感染熏陶是一致的。

二、分层次阅读,读中感悟

本课教学,我选择了自读自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细读入境,体会文章情感”这一环节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两个层次引导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视角一次又一次地走进文本,在一次又一次的细读品味中,不仅读懂了课文,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而且他们的语言感悟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

猜你喜欢
山沟上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儿子的“山沟”生存记
聂一菁 探访西山沟村
上学啦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美丽的小山沟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