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NOx生成与飞灰含碳平衡控制

2018-08-27 10:24刘兴芳王文科向若琳
机电信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含碳喷氨飞灰

刘兴芳 阳 斌 王文科 向若琳

(华能安源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江西萍乡337016)

0 引言

某厂#2机组采用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超超临界参数,二次中间再热,变压运行直流炉,单炉膛、低NOx水平浓淡燃烧器和分级送风燃烧系统、墙式切圆燃烧方式、平衡通风,露天布置、干排渣、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型锅炉。

机组自投产以来,SCR进口NOx及飞灰含碳相比同类型锅炉表现不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研究调整控制理念,采用NOx生成及飞灰含碳在线自动控制系统,以更切近实际的控制模式,实现了燃烧控制系统升级换代。

1 改造前机组运行情况

投运前三个月月度平均飞灰含碳数据如表1所示,5月数据在同类机组中属较好水准,但这是以SCR入口NOx偏高及机组经济性为代价的。锅炉的NOx、飞灰含碳在调整手段及幅度上正好相反,单个参数的调节控制很容易实现,两个参数同时调节控制在相对较好的水平则比较困难,经常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表1 #2机组改造前飞灰含碳月度统计

在进行燃烧控制系统改造前,#2机组SCR入口NOx由运行人员手动控制调节,负荷变化、启停磨煤机等扰动均需人工干预,平均水平310 mg/Nm3,较机组设计值高出30%。由此导致脱硝系统喷氨量处于一个较高水平,曾经出现明显的空预器堵塞现象。图1为改造前SCR入口NOx历史趋势。

图1 改造前SCR入口NOx历史趋势

2 改造技术路线

采用飞灰含碳及NOx生成自动控制系统,包括新型制粉控制系统、一次风控制系统、二次风控制系统。新系统控制目标确定为:控制飞灰含碳损失;降低SCR前NOx排放;在保证飞灰含碳损失及NOx排放可控基础上降低排烟损失及送、引风机功耗。

2.1 降低飞灰含碳

飞灰含碳损失主要与燃料在炉内燃程长短、炉内供氧程度相关。

影响燃料在炉内燃程的因素有燃煤挥发分、煤粉细度、风粉混合物温度、一次风风速及炉内主燃烧区域温度。拉长燃料在炉内燃程,则燃烧相对充分,飞灰含碳损失相应减小。具体技术手段上考虑:

(1)尽量维持较高的磨煤机出口温度。

(2)煤粉细度尽可能降低。

(3)在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单磨风量。

(4)在各层燃烧器功率分配上,维持底层磨大功率运行,既可压低燃烧中心高度,拉长物理燃程,又可抬高主燃烧区域温度,使得中上层燃烧器着火点提前。

炉内供氧上,仅从降低飞灰含碳损失角度考虑,抬升总风量即可,若兼顾降低SCR进口NOx排放,则需考虑总风量的合理配置。技术路线上准备按如下方式:

(1)合理配置总的过量空气系数;

(2)通过风煤反向匹配,来控制兼顾燃尽率及NOx排放。

2.2 SCR前NOx排放控制的实现

理论上,NOx生成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燃料中N在燃烧中分解氧化后形成NOx,生成量决定于燃料含氮多少,在锅炉总排放中占比很小;占比最多的是燃烧过程中,空气中N氧化后生成NOx,生成量与燃烧强度正相关。所以在电站NOx控制上主要侧重于燃烧强度的控制,通过逐级供风减少局部供氧,降低燃烧强度,实现NOx减排。

#2机组燃烧器设置了OFA,考虑了分级配风,但相应的控制系统或调整方式上没有跟进。首先二次风控制系统上氧量控制没有顾及NOx排放,或者没将NOx作为控制目标之一;小风门控制尚处于手动阶段;此外,没有考虑的层间风煤的配合,各层燃烧器功率是均等分配,配风比例也是均等配置。

新控制系统中,控制SCR前的NOx排放手段,一是根据热态调试,修正二次风控制系统氧量定值,控制各负荷点下过量空气系数,保证全程全炉膛微氧燃烧;二是自动调整主燃烧区域与燃尽区域风量比例,调节控制主燃区域过量空气系数,进而控制NOx生成;三是通过燃烧功率自动调节功能,通过风煤反向匹配,来控制兼顾燃尽率及NOx排放。

3 改造后机组运行情况

新系统投运后,飞灰含碳较之前明显下降,投运后统计数据显示飞灰含碳均值在1.29%,较5月均值下降19%。

SCR入口NOx较原来大幅下降,图2为系统投运前后SCR入口NOx趋势比对。由图可见,不仅平均值大幅下降,入口NOx在变工况下的波动幅度也得到了有效抑制,这能使后续SCR喷氨调节更加平滑可控,有利于NOx终端排放浓度的控制。

图2 新系统投运前后SCR入口NOx历史趋势

图3为投运后NOx趋势,数据显示,全负荷段变负荷下,NOx波幅平稳。趋势图统计周期NOx均值为231 mg/Nm3,较投运前下降近30%。

图3 新系统投运后SCR入口NOx历史趋势

SCR入口NOx控制意义:一是降低SCR喷氨耗量,降低SCR运营成本;二是喷氨耗量的降低及入口NOx波幅降低,使得氨逃逸率下降,有利于防止空预器堵塞;三是增加SCR床料使用寿命,减少SCR运营耗材成本。后两点需要更长的周期来验证,喷氨流量已经在新系统投运后出现明显下降。

图4是新系统投运前后喷氨流量的变化趋势,投运后下降趋势明显。

新系统投运后,NOx及飞灰含碳同时得到了有效控制,且锅炉相关能耗下降。

经统计,磨煤机功率上升8.5%,送风机功率下降13.6%,引风机汽耗下降10.4%。图5为新系统投运前后引风机汽耗历史趋势,相同负荷下,引风机汽耗下降趋势明显。

图4 新系统投运前后喷氨流量历史趋势

图5 新系统投运前后引风机汽耗历史趋势

4 结论

(1)综合磨煤机、送风机、引风机能耗变动,项目实施后,总体能耗下降折合厂用电率0.073%,折合标煤耗下降0.2 g/kW·h。

(2)新系统投运后送、引风机能耗的明显下降,说明整体烟气量下降,同样排烟温度下,排烟损失降低,炉效增加。

(3)喷氨流量较项目实施前下降27.5%,脱硝费用下降,且将大幅缓解空预器堵塞问题。

(4)在NOx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目前飞灰含碳较原有水平下降。因来煤种类极多,无法按煤种灰分/发热量予以估算,对此不作煤耗评估。

(5)飞灰含碳受控情况下,SCR入口NOx降低30%,脱硝床料使用寿命延长,空预器堵塞风险降低,存在潜在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含碳喷氨飞灰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湿法预处理研究
碳化对飞灰稳定化加药量测评的影响
掺加解毒飞灰的路基材料重金属浸出特征与潜在风险
酸洗预处理对飞灰中氯和重金属脱除的影响规律
焦炉烟气除尘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的研究应用
基于质量平衡模式的电厂SCR脱硝系统喷氨自动调节
广东樟树各器官含碳率及碳储量
西鄂尔多斯地区5种天然荒漠优势灌丛含碳率的研究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烟气脱硝技术在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应用
丰润热电公司脱硝喷氨自动逻辑优化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