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探讨

2018-08-28 04:26谭永新
中国煤炭 2018年8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炭企业煤炭

谭永新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山东省新泰市,271200)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炭企业的新机遇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致力于亚欧大陆及附近海洋互通互联和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截至2017年底,已有75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东亚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和广大腹地国家。

当前,国内煤炭生产与消费正处于供给侧改革下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2018年,我国将继续削减煤炭产能1.5亿t/a,压缩煤炭消费比重至59%。对外发展投资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煤炭资源,把握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新机遇,是我国煤炭市场新形态背景下,煤炭企业推动自身煤炭产业升级、加强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升煤炭全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1.1 沿线国家煤炭开发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煤炭储量巨大,开采条件优越,而开发程度较低,为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条件。

储量方面,截至2016年底,俄罗斯煤炭探明储量达1603.64亿t,储产比417 a;哈萨克斯坦煤炭探明储量256.05亿t,储产比250 a。另外,印度尼西亚、乌兹别克斯坦、印度、蒙古和巴基斯坦等国煤炭储量也十分巨大,储产比均在50 a以上。

产量方面,在整个沿线国家中,2016年煤炭产量超过亿吨的国家有印度、印尼、俄罗斯、南非、波兰及哈萨克斯坦,除了印度、印尼和俄罗斯,其他国家产量甚至不及我国的1/10。有些国家虽有煤炭资源的利用,但利用的比例不大,有些国家甚至煤炭资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小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从某种方面来说,煤炭没有成为这些沿线国家的主要能源,一方面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一方面是与该国家的煤炭产业发展水平低有密切的关系。

1.2 沿线国家煤炭消费市场广阔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等,煤炭消费量大而煤炭生产量小,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煤炭资源以满足本国需求。近些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煤炭进口量不断增加。2016年,印度和韩国煤炭进口量均超过了1亿t,分别为2.02亿t和1.37亿t;东南亚地区的泰国、菲律宾和越南分别进口煤炭2200万t、2100万t和1300万t。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印度将在2020年左右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进口量将高达3亿t以上,这一数字将在2035年达到6.3亿t。

上述国家和地区一直是我国煤炭企业煤炭出口的重要市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可以帮助我国煤炭企业,特别是在煤炭资源出口业务方面,更好地统筹国内资源、利用国外资源,发挥国内煤炭市场与国际能源市场的双重作用,促进我国煤炭行业形成“进出口并进”的良好的煤炭进出口贸易模式。

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会在很大程度上拉动沿线国家的煤炭消费与煤炭需求。许多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甚至严重不足,南亚、中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需要建设大量基础设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采用资本输出的方式,帮助沿线国家进行公共交通领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机场、港口和道路等。2014年,我国与其他国家共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用以支持各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期,中国政府成立“丝路基金”,重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与金融合作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另外,沿线国家电力市场需求巨大,很多国家人均装机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电力行业急需发展。2017年12月底,由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旗下葛洲坝集团总承包的印尼塔卡拉燃煤电站项目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满足该地区日益增长的供电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建设项目与电力行业发展将极大的带动沿线国家的煤炭资源消费与需求,有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的海外发展。

1.3 同沿线国家合作基础良好

近年来,我国政府及企业同沿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见表1,进一步推动彼此在煤炭领域的合作。这些政策文件的签署为“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

表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领域政策统计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炭企业的新模式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及有关政策的鼓励、支持下,中国煤炭企业积极布局、大胆尝试,依据不同的地域特点,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几种对外发展模式。

2.1 南亚、东南亚地区:煤电联营发展模式

近年来,南亚地区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经济发展迅速,风头正盛,极大地带动了本国的电力消费与能源消费,进而带动了煤炭资源的巨大需求。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的是煤炭生产能力严重不足,拖累了其电力供应与能源供给。对此,中国煤炭企业借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进入南亚煤炭行业,发挥自身技术及管理优势,助力当地发展,典型项目详见表2。

表2 南亚地区中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典型项目

同一时期,中国煤炭企业在东南亚地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深耕煤电建设。早先,在中国政府与印度尼西亚政府支持下,神华集团在印尼高品质建成了南苏电厂两台15万kW燃煤机组,并在2015年底中标了南苏1号煤电项目(2×35万kW)和爪哇7号煤电项目(2×100万kW)。截至2017年5月,神华集团在印尼运营和在建装机容量共300万kW。神华集团通过印尼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当地企业发展和民众就业,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电厂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将全部交付印尼员工负责,为印尼培养出一支能够独立驾驭100万kW火电机组的发电厂人才管理队伍。神华集团资助当地改善基础设施,得到当地民众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赞誉,该合作模式也得到外方的普遍认可。

2.2 蒙古国和中亚地区:全产业链化发展模式

中亚地区国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与蒙古国在矿产资源开发情况类似,特别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上。这些国家煤炭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是国内的煤炭行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普遍没有构成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一般以矿山采掘与初级产品贸易为主,上游资源勘探产业与下游产品深加工销售环节严重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当地的煤炭综合利用与煤炭产业国际竞争力。同时,当地的煤炭开采技术与世界先进开采技术差距较大,急需进行技术改造来扩大产能。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同时为当地国家和中国煤炭能源企业带来了发展的良机。中国煤炭企业抓住良机,借助国家平台,积极与当地国家政府、企业开展合作洽谈,通过资本布局,以联合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或取得当地企业股权的方式,进行煤炭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实现自身与当地国家的互利共赢,典型合作项目详见表3。

表3 蒙古国和中亚地区中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典型项目

2.3 澳大利亚:资本运营发展模式

澳大利亚不是“一带一路”合作协议签署国,但与我国有着广泛的煤炭经贸活动,并已形成卓有代表性的合作模式。该国煤炭储量巨大,政治环境稳定,煤炭工业发达,是世界主要的煤炭生产国与煤炭出口国。2016年,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为3.90亿t,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煤炭工业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少数生产商控制了行业的多数资源。在2015年行业低迷时期,行业内部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合并重组,中小煤炭企业破产退出,行业市场份额进一步向行业巨头集中。目前影响力较大的企业主要有必和必拓、力拓集团、兖矿集团、嘉能可、英美资源、博地能源这6家公司。目前,中国煤炭企业已在澳大利亚进行多项资本运营动作,获取了大量优质煤炭资源和煤炭市场,统计数据详见表4。

表4 中国煤炭企业在澳资本运营统计

3 “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炭企业的新方向

自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沿线各国热情回应。中国煤炭能源企业借此大胆“走出去”,获取了广阔的企业发展新空间和经济创效新平台,取得了丰硕的业绩与成果;在对外发展中培育了一大批国际化的煤炭行业人才;更开阔视野,收获了对外发展的宝贵经验 ,提升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结合我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状况,综合考虑当前国际市场和沿线国家能源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1)继续通过购买煤炭资源、煤炭资源勘探权或开采权的方式,加强我国煤炭企业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越南等国的煤炭开发力度,积极获取当地的优质煤炭资源。上述国家煤炭储量大,但勘探与开采程度偏低,煤炭行业发展资金支持不足,容易接受来自中国煤炭企业的投资。在合适时机,中国煤炭能源企业可通过资源勘探、矿井建设、技改升级等方式,直接参与当地煤炭资源开发。

(2)加快中国煤炭开发全产业链化输出。包括煤矿开采装备机械、专业技术人员和煤电联营建设等内容,推动产品、人力、技术的全方位输出。借助先前在国际煤炭行业中形成的中国煤炭开采服务的品牌效应,努力提高中国煤炭开采装备机械和中国煤电建设在世界煤炭行业中的占有率。重点针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煤炭产业高速发展、煤电联营趋势明显的国家。

(3)继续推进煤炭能源企业在沿线国家的资本布局。在充分调查当地情况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力,通过业务合作、股权交易和金融投资的资本运作,积极参与印度、蒙古、俄罗斯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煤炭能源企业运营,间接获取海外优质煤炭资源与煤炭市场。

(4)借助中国煤炭企业不断扩展的海外业务,积极参与全球煤炭贸易,提升企业自身国际竞争力,增强在全球煤炭贸易中的话语权,特别是价格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加强全球煤炭物流网络的建设,重点发展我国东南沿海煤炭进出口物流网、中蒙煤炭物流网和中亚煤炭贸易物流网。可将潜在煤炭需求旺盛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国,视为未来国际煤炭贸易的主要煤炭进出口目标国。

4 结论

(1)“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许多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自身煤炭开采程度较低,现有的煤炭生产量已经无法匹配本国的经济增长,为中国煤炭企业对外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

(2)“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中国煤炭企业积极“走出去”,结合沿线国家当地特点与自身优势,逐渐形成了煤电联营、全产业链化和资本运行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对外拓展是中国煤炭企业发展道路的趋势,建议中国煤炭企业在3种模式上做大做强,做好全产业链化的技术输出、服务输出和装备输出等,通过直接参与开采与间接资本运行的方式获取国外优质煤炭资源。同时,建议煤炭企业可以进一步参与全球煤炭贸易,布局全球煤炭物流网,积极提高全球煤炭价格话语权。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煤炭企业煤炭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试述煤炭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与有效实施
煤炭企业走好走实群众路线的制度思考
煤炭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