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现象

2018-08-28 09:44陈湘豫骆婧婷黄嘉欣
北方文学 2018年20期
关键词:熟语

陈湘豫 骆婧婷 黄嘉欣

摘要:任何一种语言中皆存在着两性差异和相通的成分,为研究漢语中性别差异的表现,本文选择熟语作为研究语料,借助标记理论,概括熟语中词量词序和两性要求的差异现象。无论是自我发展、家庭或是社会中的两性角色,都存在着差异化的要求,那些专门指代女性的熟语大多会带上女性标记,而指代男性的熟语则有一部分无性别标记。两性要求上,性别标记的不对称现象折射出了传统文化下男女的个人发展、家庭地位和社会处境的不平等,女性群体苦于传统思想强加给她们的精神束缚,男性则能在相对自由强势的氛围下生活,并实现个人发展。

关键词:熟语;性别标记;不对称

与两性相关的熟语中词义褒贬的不对称现象,我们也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大方面看待,一是个人才貌,二是婚丧嫁娶,三是社会角色,这三个大方向较详尽地概括了两性在自我、社会和他人视角下的不同,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探讨。

一、个人品貌

在熟语中更多的是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例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妇人家,见识浅”,这种刻板印象是男权社会特有的,在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赞扬则是“累死十个庄稼汉,抵不上一个精明媳妇”,“婆娘讨得强,胜过半年粮”,集中注意在女性持家的才能上,而并不是女性的自我发展上。

这一种种褒贬的评价体系自然不适用于男性,熟语关于男性的个人品貌,大多是这样的:大丈夫当背暗投明、大丈夫相时而动、大丈夫恩怨分明、大丈夫斗智不斗力、大丈夫当机立断、巧舟艄公善借八面风、好汉识好汉、人中有张飞,马中有玉追,这些熟语塑造了一个智慧果敢、勇猛无畏的男性形象,这是男权背景下女性所无法成就的,所以带上了男性标记。

在婚姻生活中男性对女性的样貌要求有了不一样的见解,这与他们认为过于貌美的女子可能会招惹祸端的想法有关,“红颜祸水”是历史悠久的一种看法,所以在婚恋关系中发展出“丑陋夫人闺中宝,美貌佳人惹祸端”,“丑妇男人家中宝”,“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的观念。

二、婚姻嫁娶

在传统社会中,“十七十八,女大当嫁”,女性到适嫁年龄如再不出嫁,甚至延误几年,便会有指责的声音,例如“一个家中,老母猪养得,老姑娘养不得”,连父母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例如“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女大不中留”,认为女性迟迟不嫁,浪费家庭资源,不利于家庭和睦。对于男性的婚娶虽也有年龄要求,“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但并不会有如此多的指责。

在婚姻的要求上对女性更为严苛,从年龄、长相、品德上,男性的娶妻要求细致而严格,年龄上,“女大一,不成妻”,“宁肯男大十,不肯女大一”,“女大五,赛老母”,“八十老婆不言嫁。妻大两,黄金日日长”,“妻大三,黄金积如山。女大两,黄金长;女大三,抱金砖”;长相上,“丑丑做夫人”,“丑妇家中宝”,“丑妻近地家中宝”,“丑陋夫人闺中宝,美貌佳人惹祸端”,“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莫图颜色好,丑妇家中宝;休嫌官不要,夫妻直到老”,“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娶个老婆丑,活到九十九”,“家有三件宝,丑妻薄田破棉袄”,“好看的媳妇败了家,娶了个美人丢了妈”,“美妻美女累其夫”,“娶妻在德不在色”;品德上,多指寡妇的贞洁,“好马不配二鞍,贞女不嫁二夫”,“家无犯法之男,门无再嫁之女”,”烈女不更二夫”,“活是陈家的人,死是陈家的鬼”,“一女不吃两家茶”。

婚后对女性的要求也并未放松,“新媳妇坐在花轿里,左右都是任人摆布”,“腊月煮笋羹,大人道便是”,“打不死的婆娘,晒不死的辣椒”,“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妇人家出嫁从夫”,“妻跟夫走,水随沟流”,“丈夫是顶在妻子头上的天”,“人若无妻,如屋无梁”,这些皆反映了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地位。

婚姻嫁娶中对男性也有要求。年龄上,“男大两,黄金日日长,男大三,银钱堆成山”,“大女婿给馒头,小女婿给拳头”;相貌上,“男子无丑相”,“在里不在表”,“男人四十一枝花”;品德上,几乎没有要求,对男性极为宽容,若女性不符男性的婚姻想象,“七出”条例可以帮助男性“摆脱”婚姻,而女性只能在不幸的婚姻里逆来顺受。

三、社会角色

男性在传统社会的角色十分丰富,他们是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也是权力阶层的完全组成部分,相比之下,女性只有家庭角色和伦理角色两种身份,例如:“有明白儿子,不如有明白媳妇”,“痴鸡母抱鸭儿,痴家母养外孙”,“打在儿身,疼在娘心”,“从小离娘,到大话长”,不难看出,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媳的角色,女性都很难走出家庭。

在以男性为主要劳动力的社会中,男性几乎可以从事所有的职业,阶级社会等级森严,在权力阶级保证阶级利益的同时,他们也丧失了一部分选择职业的自由,君王、丞相、将军、世族,这些社会角色大多都是世袭而来,例如:“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大将军怕谶语”,“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公子登筵,不醉则饱;武夫临阵,不死则伤”,“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不立两县令,不坐两少尹”,“大官不要钱,不如旱归田”,“小官不索钱,儿女无姻缘”。

男性有选择自己上司和领导的自由,例如,“良鸟恋旧林,良臣怀故主”,“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相比女性在婚姻中不能选择配偶和家庭成员的不自由,男性在传统社会实在是特权阶级,像君王、丞相、将军、世族这种政治角色称谓,如果不特意加上女性标记,一般情况下都是自带男性标记的,当指女性时,需要在称谓上加“女”字,例如“女皇帝”、“女丞相”、“女将军”。这就是社会语言学中的男性无标记性别,女性有标记性别。

男女在熟语中体现了不同的性别特征,但是存在着一个共通点,即存在着许多不对称现象,整体而言,表示男性的成语熟语是无标记的,褒义的,适用范围广;表示女性的词语是有标记的,贬义的,使用范围窄。熟语不管是词量词序还是词义中两性要求上,皆存在不对称现象,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文化、政治上女性长期处于附属地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分工角色和伦理角色不同、经济地位差异、封建思想愚昧封闭导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地位逐渐提高,社会中大多数人们已经把“男女平等”的观念作为一种常识。除了熟语中性别标记的不对称现象,语言中还有许多性别差异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钱进.成语和熟语性别差异的文化透视[J].语言与翻译,2003,74(2):54-57.

[2]徐宗才,应俊玲.熟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46.

[3]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M].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53.

猜你喜欢
熟语
国际中文教材熟语收录考察
——以《新实用汉语课本》和《中文天地》为例
看图猜熟语
基于汉语熟语的趋返模式研究
韩汉“马”字熟语对比研究
多维视角下的闽东熟语英译研究
读故事 学熟语(三十) 超级隐身术——十恶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中俄饮食结构差异在汉俄熟语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