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胶囊对高血压病病人动脉血压及血尿酸水平的改善作用

2018-08-29 11:58,,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利尿

,,

以氢氯噻嗪为代表的利尿药物用于高血压病的治疗历史悠久[1],利尿药物作为一线降压药物已成为共识[2 -4]。然而,常用利尿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高血压病人可能会引发某些代谢紊乱,对于同时合并痛风、糖尿病及血脂难以降低的病人尤为明显。中成药五苓胶囊是传统、经典的利湿药物,用于治疗中医学理论中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的水肿证,具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为中医利尿消肿的常用方剂[5 -9]。本研究采用五苓胶囊与常用降压药物联合,并与氢氯噻嗪组及非利尿剂组(对照组)相比较,观察五苓胶囊在高血压病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对病人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9月1日—2013年3月1日就诊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贵州省肿瘤医院心内科及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的2级、3级高血压病人共223例,其中男113例,年龄36岁~75岁,平均62岁;女110例,年龄40岁~75岁,平均58岁。入选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即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或3次以上平静状态下测量收缩压(SBP)≥160 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100 mmHg;②年龄18岁~75岁;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但经治疗血压未能控制达标,即目前收缩压≥160 mmHg和/或舒张压≥100 mmHg。排除标准:严重结构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痛风;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红斑狼疮;妊娠;对实验中任何一种药物过敏;双侧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术后、孤立肾;血管神经性水肿;已控制达标的高血压;1级高血压;不同意入组协议者。

1.2 方法 入组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及对照组,其中五苓胶囊组72例,氢氯噻嗪组77例,对照组74例。所用药品:五苓胶囊(浙江泰康药业集团新余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089);贝那普利(洛汀新,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4);氢氯噻嗪(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6);氨氯地平(络活喜,大连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224)。五苓胶囊组:贝那普利 1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五苓胶囊3粒,每日2次。氢氯噻嗪组: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氢氯噻嗪12.5 mg,每日1次。对照组:贝那普利10 mg,每日1次;氨氯地平5 mg,每日1次。各组给药方法均为口服,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期间因各种原因失访及退出实验者共13例,其中五苓胶囊组2例、氢氯噻嗪组7例、对照组4例。用药后每周对病人进行血压测量,至用药4周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及血尿酸水平测定。

2 结 果

2.1 3组病人入组时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 入组时,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及对照组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3组入组时血压比较(±s) mmHg

2.2 3组病人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 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苓胶囊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氢氯噻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2.3 3组治疗前后血压差值比较 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3组病人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血尿酸水平比较 五苓胶囊组、氢氯噻嗪组及对照组入组时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入组时比较,经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而氢氯噻嗪组则明显升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氢氯噻嗪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4。

表4 3组病人入组时及治疗4周后 血尿酸水平比较(±s) μmol/L

2.5 3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差值比较 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血尿酸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苓胶囊组与氢氯噻嗪组血尿酸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5。

表5 3组病人治疗前后 血尿酸差值比较(±s) μmol/L

3 讨 论

利尿药物应用于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由来已久,其利尿、减容机制尤其适用于高盐摄入病人的血压控制,而国人普遍存在高钠、低钾的饮食习惯,因而在我国应用前景广泛。但常规利尿剂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导致尿酸增高、低钾等代谢紊乱,寻求既可保证利尿、降压治疗效果又不易导致明显代谢紊乱副作用的利尿药物迫在眉睫。五苓胶囊源于《伤寒论》的中药方剂五苓散,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祖国医学理论中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的水肿证。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五苓胶囊具有利尿、增强免疫、保护肝脏、抗肿瘤及抗辐射等作用,有利尿、保肝降酶、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排血量、降血糖、松弛肠管平滑肌、减少胃酸分泌及免疫增强、抗菌、抗癌、抗肿瘤等多种作用[10]。在消除水肿、降低尿蛋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蛋白尿、减轻肾脏损害的方面亦发挥了重要作用[11 -13]。有研究显示,五苓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均显示出快速而显著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与呋塞米类似[14]。该药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且不影响尿液中电解质浓度[15],不易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16]。

尿酸是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多经肾脏排泄,少量经由消化道排出。机体嘌呤代谢异常、摄入过多或排泄减少等因素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痛风病人中因尿酸生成过多所致者仅占约10%,大多数由尿酸排泄减少所致。而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药物可竞争性抑制尿酸经由肾小管的排泄,故用药过程中常会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有研究表明,五苓散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的血清尿酸及肌酐水平,增加24 h尿酸盐及肌酐排泄量,提高高尿酸血症大鼠的尿酸排泄率和尿酸排泄/清除分数,可明显改善尿酸排泄和肾脏功能[17 -18]。

本研究中70例高血压病人接受五苓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其血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氢氯噻嗪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其降压疗效明确。治疗4周后,五苓胶囊组病人血浆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氢氯噻嗪组病人血浆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五苓胶囊对于减轻或改善利尿治疗过程中病人可能出现的代谢紊乱,明显优于氢氯噻嗪。

本研究发现五苓胶囊降压、利尿效果可靠,对于同时合并有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病人的安全性较高。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研究经费及实际条件等的限制,研究只进行了4周,时间相对较短,相信随着后续研究的开展,研究结果会得到进一步的证实。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利尿
美托洛尔联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药联合应用治疗临床效果
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降压治疗:重视和合理使用噻嗪类利尿剂